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到目前来说尚缺乏特异性治疗,预后极差.其病因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性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肌弥漫性病变,以心脏扩大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由于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对其导致心肌损害的始动因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我们自2003年以来应用卡维地洛治疗DCM心力衰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较少见的由右室发育不良导致的心肌疾病,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右室常存在功能及结构异常,以右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代替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彦嫦 《广西医学》2007,29(10):1615-1616
扩张型心肌病(DCM) 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1,2].该病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CHF) 、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既往多认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不同严重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ACE和AngⅡ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ing enzyme, AC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蛋白表达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5例瓣膜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心肌组织中ACE和AngⅡ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E和AngⅡ在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人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部位.结果 瓣膜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呈心肌重构病理改变.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ACE和AngⅡ蛋白表达较正常人增高,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AngⅡ增高更为显著,但ACE/AngⅡ比值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CE主要在心肌细胞膜表达,AngⅡ主要在心肌细胞细胞质表达.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ACE和Ang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直接参与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心衰时ACE/AngⅡ值下降,提示AngⅡ的生成与分解可能依赖非ACE的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的综合症,以心室扩张、心肌肥厚为特点,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心脏重构及泵功能减退,病程是进展的,不可逆转的,预后差。其治疗主要是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疾患.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仍以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主.本文旨在观察硝酸甘油和酚妥拉明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舒张期心力衰竭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张期心力衰竭(dilation heart failure,DHF)是指以心肌松弛性(relaxation)和顺应性(compliance)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发生于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e heart failure,,SHF)之前。在临床上正确诊断和治疗舒张期心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心力衰竭治疗的回顾及现状(上) 1 基本概念 1.1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定义为: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即为心力衰竭.本文所指的心力衰竭是指慢性收缩性心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1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BNP水平及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以30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阳虚造模,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阳虚心力衰竭组(阳虚对照组)、阳虚心力衰竭+心力衰竭1号方组(心力衰竭1号方组).其中心力衰竭1号方组给予心力衰竭1号方灌胃,阳虚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不予药物干预.灌胃4周后,对比各组大鼠BNP水平及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心力衰竭1号方组与阳虚对照组比较,BNP显著降低(P=0.001 2),并可使心肌纤维断裂、变性现象明显改善,减少炎细胞浸润,抑制间质出血.结论 心力衰竭1号方能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BNP水平并改善心肌结构.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使得心脏排血量急剧降低和周围循环衰竭.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泉涌  吴海 《医学综述》2004,10(4):219-22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由于发病原因不明,主要针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20世纪90年代以前,心力衰竭及DCM的心力衰竭的治疗均以“心肾为主线”,即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强心和利尿剂利尿。近10年来,由于大规模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脏由于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低下或负荷过重,使泵血明显减少,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命质量.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交感神经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导致慢性心衰、心肌重塑的恶性循环.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正是在抑制心肌重塑等方面作用显著,在临床工作中以被广大医生所认可.本文即为临床工作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ACEI 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多以心率失常为首发症状,此类症状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按现代医学病理研究表明,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冠状动脉多呈广泛而严重的粥样硬化.血管腔明显变窄.心力衰竭最明显的是心脏增大,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肌和乳头肌,可波及传导系统.纤维组织在心肌可呈灶性,散在性或不规则分布.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时期心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诊断的病例逐渐增多,对小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儿童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本病病理改变主要为心肌广泛纤维变性.本病起病隐匿,而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以心力衰竭和心脏扩大为主,大多数患儿临床诊断时已有心功能减低.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误诊率达34%[1],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共同特征是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伴有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大多数患者伴有心律失常,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在左室舒张末压增加时,才能维持心排出量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前者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还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系统、内皮素(ET)和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系统等,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心肌的生物学特性也发生改变,即心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年的历史,至今仍为主要药物,过去因袭已久的心力衰竭及洋地黄作用的概念,现时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一、洋地黄的血液动力学作用洋地黄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作用是心肌的正性收缩能力,现时对其血管收缩作用已有重视,洋地黄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归纳为心肌正性收缩能力和血管收缩作用的综和。心肌功能状态,最好以Frank-Starling心室功能曲线表示:(图1)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诊断主要依据心悸、气短、水肿及心脏增大等临床表现,但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为心衰所特有.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状态.心力衰竭仍是目前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每年死亡率高达 7.2%.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及心室重构是造成心肌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最终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虽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症状,但不能使己坏死的心肌再生.人的心肌细胞虽然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但受损或丧失的心肌细胞主要由纤维瘢痕组织替代,通过移植技术将培养的细胞植入损伤的心肌以替代坏死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有望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