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磷脂爬行酶1(PLSC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PLSC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复苏冻存的PLSCR1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较高的和相对较低的结直肠癌组织行原代细胞培养,使用细胞侵袭实验方法检测PLSCR1表达差异的结直肠癌原代细胞的侵袭行为。结果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PLSCR1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R=0.536±0.056)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R=0.262±0.096)(P<0.01)。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PLSCR1mRNA的相对含量在结直肠癌原发灶(RQ=4.45±0.30)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RQ=1.39±0.58)(P<0.01)。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发现,PLSCR1表达较高的结直肠癌原代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PLSCR1表达相对较低的结直肠癌原代细胞(P<0.01)。结论 PLSCR1的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侵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癌局部浸润及肝转移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和人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 Ligand,FasL)蛋白表达异常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85例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直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MT、FasL表达,比较各组间数据差异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直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3%、29.6%、79.5%、61.8%.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8%、17.8%、63.5%、90.3%.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X~2=33.1322、56.7142,P<0.01).C、D期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A、B期(X~2=18.8372、21.5823,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X~2=11.2146、9.3136,P<0.05).转移淋巴结中MT mRNA表达高于FasL mRNA表达.肝转移灶中FasL mRNA表达水平高于MT mRNA表达.结论MT、FasL表达对分别预测直肠癌组织局部淋巴结转移和早期肝转移具备临床诊断价值,两者对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基质衍生因子SDF-1(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高表达CXCR4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及5例肝转移灶内CXCR4 mRNA表达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73.6%,高表达率(表达超过50%细胞)为45.3%;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高表达率(6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P<0.01),并与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肿瘤组织中CXCR4高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27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P<0.01);5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原发灶(P<0.01).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一类参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nchor Attachment蛋白(A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并分析AAP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5%、53.0%、69.8%和80.0%;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x2=42.349,P<0.01),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阳性率又高于癌原发灶(x2=6.666,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AA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x2=10.056,7.705,P<0.01);Dukes分期A、B、c、D期患者AAP阳性率逐渐增高,各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13,P<0.01).8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AP水平为(6.3±2.8)ng/ml,30例志愿者AAP水平为(2.2±0.9)ng/m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P<0.01);Dukes分期A、B期患者血清AAP水平为(5 2±2.6)ng/ml,C、D期患者AAP水平为(7.1±2.9)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P<0.05).结论 AAP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外周静脉血AAP水平对预测和判断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组织蛋白酶 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 B( Cat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 8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 CatB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 CatB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 Cat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6.6%、 31.3%、 88.4%和 85.0%,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χ 2=45.6124, P< 0.01);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χ 2=11.5982、 4.3747, P< 0.05). Dukes C、 D期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 Dukes A、 B期(χ 2=16.9385, P< 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χ 2=14.2338, P< 0.01). 8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 CatB平均水平为( 5.9± 2.9) ng/ml, 30例健康志愿者 CatB平均水平为( 2.3± 1.1)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975,P< 0.01). Dukes C、 D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 CatB水平高于 Dukes A、 B期患者.结论 CatB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检测外周静脉血 CatB水平对临床预测和判断淋巴结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价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RhoA和RhoC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TaqMan探针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hoA和RhoC mRNA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探讨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3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hoA和RhoC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织的4.516和3.8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A、RhoC mRNA的表达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有关(P<0.05).FdaoA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Rhoc mRNA的表达与肠壁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RhoA和RhoC mRNA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RhoA和Rhoc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成套组织标本(原发灶、肝转移灶、距肿瘤边缘10 cm以上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54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患者标本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R &#215;C表资料的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表达的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转移灶、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01);原发灶中Twist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T2、T3、T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4.9%、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34,P=0.031);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2,P=0.005),而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的表达不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P=0.548,P=0.742)。结论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高表达,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对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Li SY  Yu B  An P  Liang ZJ  Yuan SJ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84-8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膜磷脂变化与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表达的关系及对肝转移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5 8例大肠癌标本 (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 )的细胞膜磷脂酰肌醇 (PI)、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胺 (PE)和磷脂酰胆碱 (PC)。用QRT PCR方法检测PKC α、 βⅡ、 δ、 ε、 λ、 ζ同工酶mRNA表达。  结果 检测在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 ,PI、PE、PC含量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肝转移灶与原发灶中PI、P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t =1 73,t=1 36 ,P >0 0 5 ) ,PE含量显著高于癌原发灶 (t=98 88,P <0 0 1)。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PKC α表达水平降低。PKC βⅡ、 δ、 ε、 λ、 ζ表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 ,肝转移灶中PKC δ、 ε、 λ、 ζ表达高于癌原发灶 (t=4 31,P <0 0 5 )。PI、PC与PKC βⅡ呈正相关。PE与PKC δ、 ε、 λ、 ζ呈正相关 ,与PKC α呈负相关。 结论 细胞膜磷脂PI、PC增高 ,PKC α/PKC βⅡ比例改变与大肠癌发生有关。PE升高 ,PKC δ、 ε、 λ、 ζ增强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肝转移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离、鉴定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蛋白,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方法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经MALDI-TOF-MS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采用Western杂交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经双向电泳图像对比分析,癌旁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斑点为(390±28)个,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斑点分别为(206±22)个和(236±19)个。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表达与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321、t=29.637,P<0.01)。对肝转移灶中一个特异蛋白质点行质谱检测,经Profound检索同源分析,确定该蛋白点相对分子质量为21.25×103,等电点为6.8,与细胞周期蛋白42(Cdc42)同源。Western杂交检测25例结直肠癌标本,癌旁肠黏膜中Cdc42表达检测为阴性。在癌原发灶中Cdc42表达阳性率为16%(4/25)。肝转移灶中检测Cdc42表达阳性率为100%(25/2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研究有助于鉴定在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Cdc42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蛋白,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有重要影响,可促进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留取2009年1月至8月诊治的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提取标本的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COMT在结直肠癌肿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组织芯片检测COM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灰度测定比较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mRNA水平上.结果 肠癌肿瘤组织中COMT基因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3 514±15 513,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4529±1698(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可溶性COMT蛋白(S-COMT)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4 967±11 919,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25 962±6713(P<0.05),而膜结合型COMT蛋白(MBCOMT)在两者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OMT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染色强度和阳性率方面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论 COM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提示该基因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属硫蛋白和FasL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SY  Yu B  An P  Zuo FY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18-1120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FasL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及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93例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MT、FasL表达。结果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1%、32.3%、81.1%、64.3%。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19.4%、62.3%、92.9%。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X^2=35.2421、57.5152,P〈0.01)。转移淋巴结MT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X^2=8.0565,P〈0.01)。肝转移灶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转移淋巴结和癌原发灶(X^2=8.6674、22.4455,P〈0.01)。Dukes′C、D期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Dukes′A、B期(X^2=18.8871、25.1650,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X^2=11.1546、9.2239,P〈0.05)。转移淋巴结中MT mRNA表达高于FasL mRNA表达。肝转移灶中FasL mRNA表达水平高于MT mRNA表达。结论MT、FasL增强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检测MT、FasL表达可作为大肠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与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肠管黏膜组织中CEA的表达,比较CEA在上述4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中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22%、100%、91.67%,均高于正常肠管黏膜组织(19.44%)(均P<0.05)。4种组织之间的CEA表达强度依次为:肝转移灶>伴肝转移大肠癌原发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正常肠管黏膜(均P<0.05)。 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EA表达水平可能与其肝转移密切相关;CEA的高表达可能预示大肠癌的肝转移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筛选结直肠癌组织中GPAA1相互作用蛋白以探讨GPAA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结直肠癌增殖、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新鲜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GPAA1相互作用蛋白;利用MALDI—TOF/TOF—MS质谱分析技术分析鉴定GPAA1相互作用蛋白,质谱数据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内进行检索,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PAA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结直肠癌增殖、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免疫印迹检测发现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中均有GPAA1蛋白表达,大小在70kD和62kD之间。质谱分析筛选出5个与GPAA1相互作用蛋白,包括:PHDfingerprotein10(PHF10)、促凋亡蛋白Bcl-2修饰因子、Bcl-2-retatedproteinA1(Bcl-2A1)、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6(MAP6)、B1,4-半乳糖基转移酶。结论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技术成功筛选出GPAA1相互作用蛋白,GPAA1可能通过Bcl-2家族蛋白相互作用,从而阻断程序性凋亡过程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盘特异性基因PLA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PLAC1在62例结直肠癌、13例肝转移癌、28例癌旁10cm正常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结果 PLAC1表达在癌旁10cm正常黏膜、结直肠癌组织、肝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28)、56.5%(35/62)和61.5%(8/13),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10cm正常黏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和肝转移组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AC1在女性表达高于男性;PLAC1表达增高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因素相关。结论 PLAC1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X表达状况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法 (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 ,CSA)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对 90例大肠癌原发癌灶、距肿瘤边缘 2cm的癌旁粘膜组织、远离癌组织 10cm以上的非癌大肠粘膜以及 5 1例转移淋巴结进行唾液酸化LewisX表达和反应强度进行比较 ,并对其中 5 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唾液酸化LewisX阳性物质在远离癌组织的非癌大肠粘膜中阳性率为 16 .7% (15 / 90 ) ,主要位于腺腔缘游离面 ;癌旁粘膜组织阳性率为 83.3% (75 / 90 ) ,主要位于细胞浆和 /或腺腔缘游离面 ;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阳性表达率为 94 .4 % (85 / 90 ) ,主要分布于癌组织腺管细胞膜、细胞浆以及粘液腺癌的粘液湖内。转移淋巴结中唾液酸化LewisX阳性率为 96 .1% (49/ 5 1)。图像分析 :唾液酸化LewisX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低分化腺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癌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 ;5年内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 (P <0 .0 1)。结论 :唾液酸化LewisX表达阳性率和反应强度对反映大肠癌组织发生发展、判断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基质衍生因子SDF-1(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高表达CXCR4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及5例肝转移灶内CXCR4 mRNA表达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73.6%,高表达率(表达超过50%细胞)为45.3%;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高表达率(6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P〈0.01)。并与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肿瘤组织中CXCR4高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27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P〈0.01);5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原发灶(P〈0.01)。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一类参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mRNA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RC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半定量PCR测定46例CRC组织及其对应正常黏膜、6例结直肠腺瘤(CRA)及其对应正常黏膜以及18例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PRL-3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单链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6例CRC中PRL-3基因表达量较相应正常黏膜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7比0.4±0.1,P<0.01);6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与对应的正常黏膜中PRL-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3比0.5±0.2,P>0.05);12例淋巴结转移灶和6例肝转移灶PRL-3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1±0.8和3.3±1.0,显著高于原发癌肿、正常黏膜、阴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P<0.01)。PRL-3基因表达水平与CRC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PCR-SSCP分析发现,6例肝转移灶中有1例出现异常泳动条带。结论PRL-3基因在CR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基因表达上调和基因突变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