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初发心肌梗死(心梗)和再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14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初发心梗组与再梗死组,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及精神紧张是急性心肌再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高血压、饮酒、高血黏、年龄及性别均是初发与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初发急性心梗患者,在干预高血压,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黏、控制理想血糖水平,同时戒烟酒,控制体重,避免紧张才能进一步降低心肌再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快速上升,其中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在医院收治的心梗患者中,中青年已经占到4%以上,30岁左右的心梗病人很多。中青年人预防心梗,最重要的是戒烟限酒控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天气炎热潮湿是心梗的诱因,嗜烟好酒、肥胖、有心脑血管病的心梗高危人群一定要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心肌梗死的病人分成60岁以上的老年组和60岁以下的非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就会发现老人心梗有其显著的特点: 老年女性心梗剧增 女性在绝经之前发生冠心病较少,故50岁以前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77.78%,女:22.22%);但女性绝经以后,冠心病发生率逐渐上升,60岁以后与男性发病率接近(男:55%,女:45%)。其原因可能与内分泌改  相似文献   

4.
吴志 《健康》2012,(3):70-71
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一年当中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而一天中清晨最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清晨6时至午间12时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住院心梗患者,收集人口,临床,溶栓抗栓治疗和脑卒中发病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33例急性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59%。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梗是急性惦梗患者发生脑卒中最强的危险因素(RR=7.04),其余的依次为高血压病史(RR=3.41),心房纤颤(RR=2.22),脑卒中病史(RR=1.69),高龄(RR=1.04)和入院时心率(RR=1.03)。溶栓治疗是保护性因素(RR=0.12)。结论 急性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溶栓剂可减低脑卒中发病率,高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心房纤颤,入院时心率增快和前壁心梗是急性心梗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了解季节变化对急性心梗发病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急性心梗发病的季节性分布及相应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中青年组急性心梗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但夏季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组急性心梗发病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少,P0.05。所有患者春季发病44例(26.67%),夏季32例(19.39%),秋季41例(24.85%),冬季48例(29.09%),其中5月、11月、12月、10月及2月发病率较高。结论 中青年组急性心梗夏天发病率高可能与患者吸烟、出汗脱水、急性血凝等因素有关,老年组冬季发病率高与温度、细菌感染等有关。了解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季节变化规律,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发现,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间段的4倍;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在早上7~9点间比其他时段增加70%。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晨是最危险的阶段,如果此时进行展练尤其是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rrjk》2014,(15)
<正>无论身体或心理,老年人都要比年轻人脆弱许多。一天中,老年人的身体存在4个危险时段。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专家提出了详细对策,有助于老年人提早预防,防患于未然。6~10点:脑卒中高发晨起后到上午的时间段,常被认为是心梗的"魔鬼时段"。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心肌梗死28%发生在早上6~10点。老年病科专家指出,不只心梗,脑卒中的急性发作也容易出现在此时段,主要是因为清晨时分,身体会出现固有的节律变化,如心率增加、血压升高等。【对策】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如服用长效药,可考虑在晚上睡前吃,可保证清晨时体内血药浓度,能预防疾病发作;如  相似文献   

9.
李学游 《现代保健》2011,(28):50-51
目的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10.
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男工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 5 137名首都钢铁公司 (首钢 )男性工人平均随访 2 0 84年 ,确认中国人群心肌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了解有关因素对发病的作用强度。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74、1979和1980年先后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的首钢 5 137名男性职工 ,平均年龄 (45 2± 7 8)岁 ,对其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平均 2 0 84年的随访 ,分析基线调查的危险因素 (年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吸烟 )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1)年龄是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 0岁后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当控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和吸烟状况后 ,年龄每增加 5岁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 2 0 %。 (2 )随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升高 ,血清总胆固醇≥ 4 6 8mmol/L时 ,发病率增加 ;血清总胆固醇增加 0 5 2mmol/L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约 4 0 %。 (3)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当控制年龄、总胆固醇含量和吸烟后 ,收缩压每增加 2 0mmHg(1mmHg =0 .133kPa)或舒张压每增加 10mmHg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约 4 0 %。 (4)吸烟是影响心肌梗死发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控制了血压、胆固醇和年龄以后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 137%。 (5 )Cox回归结果显示 ,血压、血  相似文献   

11.
《自我保健》2014,(5):76-76
近年来,中年人突发急性心梗或猝死案例逐年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梗,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梗。在心肌梗死患者中50岁以下的人约占了40%,心肌梗死正在成为危害中青年健康最危险的“杀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约为0.02%~0.06%,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9~5):1。每10万人口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为男性15.0,女性11.7。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87%~96.5%,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近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呈现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几乎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在此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痉挛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特殊职业人群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促进职工保健工作的开展。方法 回顾性调查北京市某肿瘤医院职工1991~2001年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并用灰色模型预测北京市近年发病率作对比。结果 该院恶性肿瘤实际累积发病率比预期累积发病率高12.8%,其中男性低12.9%,女性高39.2%。若不计近3年普查发现的5名早期癌,则累积发病率比预期累积发病率低1%,其中男性低23.9%,女性高22.5%。结论 该院总的发病趋势与北京市相同。其中,男职工低于北京市水平,女职工约高于北京市水平.但差异均无显著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武城县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动态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软件单机版及网络版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2003及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脑卒中总体发病率分别为241.62/10万、300.24/10万,两年脑卒中男性发病率都高于女性。2011、2012年急性心梗监测病例总体发病率分别为62.45/10万、63.73/10万,两年急性心梗发病率女性都高于男性。结论对脑卒中、冠心病监测进行综合分析,从结果中发现问题,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有用的建议,对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锡市梁溪区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以及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信息。方法收集2012—2016年户籍人口心肌梗死发病数据,利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评价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6年,梁溪区心肌梗死发病病例1 793例,年均粗发病率为46.85/10万,标化发病率22.71/10万,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P值均<0.05)。其中男性粗发病率67.04/10万,标化发病率39.06/10万;女性粗发病率26.99/10万,标化发病率13.9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7.57±12.77)岁,女性(77.05±10.9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2—2016年梁溪区心肌梗死发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男性发病情况较女性严重,应通过加强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中午12点,一幢幢玻璃帷幕大楼里就会分批涌出出来觅食的上班一族,他们都在思量着——这个中午又吃什么?去哪里吃?午餐总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它比早餐更让人费神,因为早餐可以不吃,多喝几杯水就挨过一个早上了,但午餐可是对一天的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早餐一般占全天热能的30%,午餐占全天热能的40%,晚餐占全天热能的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状况,掌握其发病率、分布规律、趋势及危险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高桥社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档案资料,按时间、年龄、文化程度及危险因素等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9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小于40岁的发病率较低,40岁以后发病率逐年上升,40-59岁发病率最高,占62.57%;且五年乳腺癌发病率总体上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BMI超过正常值发病比例明显升高;文化程度的高低及激素服用史与发病率未显示出成正比例关系。结论乳腺癌发病最高是在40-59岁期间,且呈年轻化,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乳腺癌三级预防措施已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年女性冠心病患病率既有增加的趋势.又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但人们对此关注度仍然不够.特别对55岁以下中年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以至于中年女性冠心病比预期年龄提早发生。众所周知,冠心病最大危险来自于心肌梗死,据报道,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人5年内的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风险都非常大.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因此,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对便中带血不以为然,认为“十人九痔”,使点血没啥。岂不知在引起便血的疾病中还有比痔疮危险得多的疾病——直肠癌。有人统计有50~70%的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或其它慢性病。对此务必引起高度警惕。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5%,40岁以上发病率高。其发病原因与直肠长期受到机械或慢性炎症的刺激有  相似文献   

20.
一天 清晨6—9时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4769例心肌梗死病人.其中28%在早晨6-10时发病:而于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的发作几率再度升高。例如你在晚间7时左右饮酒.肝脏排除酒精所需的时间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长,故此时饮酒最易醉人.肝脏也最易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