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16岁,右侧面部色素沉着、瘢痕15年来我院就诊,1岁时因鲜红斑痣在当地医院行同位素敷贴治疗,患者家长诉每次贴5 min,每天1次,连续10 d,剂量和敷贴类型不详,治疗后出现糜烂、溃疡,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皮损干涸,留有瘢痕、色素沉着,之后数年渐出现色素减退,逐渐增多、扩大,现为右面部大片色沉、色素减退、瘢痕、红斑,皮损稳定无特殊不适.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面部见黄褐色大片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红斑、瘢痕,鼻右侧凹陷性瘢痕(图1).临床诊断:慢性放射性皮炎.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42岁。全身红斑、硬化、脱发9年。皮肤科查体:胸部、四肢、鼻周、口周等部位地图样斑块、色素脱失斑、萎缩、瘢痕,头顶部见脱发区,表面见色素脱失。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空泡变性伴色素失禁;真皮附属器减少,真皮浅层胶原纤维粗大、致密及玻璃样变。诊断: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4.
5.
杭维亮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0,(3)
低能量的放射性照射常用于一系列良性皮肤病的治疗。有时因未考虑总的照射剂量,经过20~30年的潜伏期后,在治疗部位可发生皮肤癌。有报道,患放射性皮肤癌病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总的射线聚积量,并发现面部引起慢性放射性皮炎的射线剂量较手部低。皮肤癌潜伏期的长短,同接受放射线照射的剂量成反比。本文对76例良性疾病患者应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发生肿 相似文献
6.
7.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34(5)
患者男,65岁.因左足部肿痛流脓半年,右踝关节肿胀疼痛,渗液流脓3个月于2008年5月26日来诊.患者于半年前下地劳动被木枝刺伤左足第3、4趾间,皮肤破裂流血.自行用纱布包扎止血后未做何处理,几天后伤口红肿、疼痛,渗出暗红色血水及少量白色脓液,在当地卫生所消毒及口服消炎药(药名不详),伤口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7岁,因右背部异色病样改变伴痛痒3月余于2019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先天性心脏病伴反复心肌缺血行X线引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1周后右背部开始出现片状淡红斑,伴轻度灼痛,在外院按“接触性皮炎”对症处理。但皮损逐渐加重,出现糜烂、渗出、结痂,并逐渐出现异色病样改变,瘙痒、疼痛明显,为进一步诊治于2019年5月22日至我院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9.
10.
报告3例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因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在化疗缓解后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后平均12.7个月出现仝身弥漫性硬化或泛发性硬斑,硬化严格以手腕、踝部和颈部为界,未累及肢体远端和面部,无雷诺现象和毛细血管扩张。其中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3例患者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均为阴性,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束增粗、密集和肿胀。3例患者均接受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治疗1个月后皮肤明显软化,另1例软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有蓝色皮损的胶样粟丘疹 1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报道1例有蓝色皮损的胶样粟丘疹,患者女,45岁。3年前双眼外下方及手背起多个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淡黄色扁平丘疹,无任何自觉症状,1年前双手大拇指内侧缘和食指外侧缘起淡蓝色角化斑。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胶样粟丘疹。 相似文献
12.
13.
患儿男,8岁,因右膝关节皮肤褐色斑8年,右膝关节伸直受限疼痛跛行,进行性加重5月余就诊。该患儿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右膝关节皮肤颜色较深,局部皮肤软,血管显露,体毛逐渐变黑变粗,色沉范围缓慢扩展,未予处理。5个月前患肢膝关节皮肤色素沉着范围明显扩大,同时出现疼痛伴伸直受限,进行性加重。外院检查考虑局限性硬皮病,试验性用积雪苷、维生素E等治疗,效果不佳。因病情逐渐加重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生长发育同同龄儿。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肢呈外展位,右膝关节局部触痛明显,无针刺样、放电样、痉挛性、刀割样或蚁行感等,伸直受限,伸-30°,屈150°,右膝部褐色斑,境界清,中央色深,边缘色浅,皮纹无增粗,静脉显露,皮温不高,局部体毛粗黑(图1)……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6个月龄,因左眼周白斑伴睫毛变白3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患儿家属3个月前发现患儿左眼睑白斑,未予重视,后白斑渐扩大至左眼鼻侧眼周,伴睫毛变白。患儿出生时双眼虹膜颜色一致,出生后10 d患结膜炎,愈后开始出现虹膜颜色渐变淡。患儿的父母及其三代亲属无相关疾病史。体检:全身各系统检查同一般正常同龄儿…… 相似文献
15.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 malignancy of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skin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ur case represents an unusual variant of this common tumor. We report a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 case of SCC occurring as cutaneous cystic lesions on the face of an 87-year-old white woman with a medical history of multiple SCCs.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40岁,因头面部起红疹、结节4个月余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患者自述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红疹,微痒,开始未重视,后皮疹逐渐增多,自用“敏博士”软膏涂抹,效果不佳,红疹仍继续增多,红疹上开始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结节,瘙痒不明显,于3月8日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考虑痤疮,给予西咪替丁、硫代硫酸钠静脉滴注,口服阿维A胶囊,效果仍不佳,行皮肤活检及结核菌素试验,活检结果倾向皮肤结核,结核菌素试验(+),故来我院,门诊以“结节病、非感染性肉芽肿”收住入院,先后行两次皮损活检,前两次活检诊断结果为“倾向结节病”,治疗上给予口服“泼尼松、雷公滕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患者自动出院带药回家,回家2周后发现面部结节无明显变小,并且部分结节表面发黄明显,遂复诊于我科门诊. 相似文献
18.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4)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主因全身起皮损伴瘙痒2年零6个月,于2015年1月20日就诊。患者2012年7月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供者为其父的6/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O-O。术后口服醋酸泼尼松60 mg每日1次、环孢素100 mg每日2次、吗替麦考酚酯500 mg每日3次、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及阿昔洛韦400 mg每日2次治疗。术后3周,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4个月23 d,因发现骶尾部皮肤缺损4月余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骶尾部有米粒大小皮肤缺损。皮损随患儿生长逐渐增大,就诊时缺损1 cm × 1 cm,深度无明显变化。患儿无大小便失禁,无运动障碍。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下肢被动运动无哭闹。皮肤科情况:骶尾部1 cm × 1 cm圆形皮肤缺损(图1),深0.2 cm,基底见白膜,缺损边缘见0.5 cm浅红斑,未见毛发、渗液,按压无哭闹……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5岁,因四肢伸侧红斑、水疱2年,斑块1个月,于2008年11月18日到我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腿胫前起红斑、小水疱,随后四肢关节伸侧逐渐出现类似皮损.搔抓后水疱破溃、结痂后愈合.在外院取大腿水疱行组织病理检查:皮损中央见一坏死痂,可见一表皮下疱,疱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内弥漫分布大量中性粒细胞,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