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期或失代偿期需要积极改善血液动力学,缓解症状;在稳定期,从防止、延缓和逆转心肌重构的机制出发,口服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1].2012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纳入了一些基于循证医学的新的药物治疗观点[2].图l显示了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策略,其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成为关键的神经激素受体阻滞剂之一[2].此外,在有症状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对经最佳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率仍≥70次/分的患者,建议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MRA的基础上加用超极化激活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3].我们对目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CHF),CHF也是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1].临床试验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CHF患者病死率,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2].因此,本文在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CHF,进一步阐述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及影响应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218例,其中187例完成了3年随访,随访率为85.78%,患者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入选本研究。入选后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给予患者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Ⅱ级后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应用情况(是否继续应用及应用剂量)。并记录患者3年内再入院情况(入院次数)、3年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对入选患者进行3年随访后,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的平均剂量较出院时有所上升,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出院时有所下降。在完成随访的187例患者中,3年后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29.72%、33.86%;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剂量均达标率为13.86%。按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进行分组,A组为ACEI(卡托普利片)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达到应用靶剂量,或两者均达到靶剂量;B组为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均未达到应用靶剂量;B组患者随访3年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A组扩大。A组患者较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6min步行试验结果长,3年内再入院次数少。对影响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因素进行赋值,得出影响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因素依次为是否门诊随访、随访频率、是否了解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用药不良反应及相关检查是否清楚。其中,是否了解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应用上述两种药物的最主要因素,其OR=3.394。结论加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的讲解,有利于达到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靶剂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CR)检测432例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0.45]患者的ACE基因型,前瞻性随访所有患者(26.43±18.19)个月, 随访终点是死亡.分析不同ACE I/D基因分型中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ACE D等位基因的生存率比Ⅰ等位基因明显降低(P=0.027);在ACE DD基因型中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无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增高(P=0.003);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ACE II、ID、DD 3种基因型的生存率无差异(P=0.196);无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ACE DD基因型的生存率比II、ID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91).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 DD基因型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与ACE I/D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ACE DD基因型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提高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 a来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分别于出院后1、2、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在住院时96例(54.8%)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出院后至3个月随访时应用率为53%。结论在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指南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及对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检出率,探查β受体阻滞剂在该类患者中的使用状况,为今后改进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CHF患者的一般住院资料及用药资料,探查COPD共存的检出率,分析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率、种类、剂量以及未应用的原因。结果总共入选CHF患者491例,其中检出合并COPD的患者为61例(12.4%),β受体阻滞剂药物使用率仅9例(14.8%),以美托洛尔最为常用,平均剂量为(29.2±10.2)mg/d,所有使用剂量均未达到靶剂量。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的患者有21例(34.4%),无明确原因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有31例(50.8%)。结论 CHF患者中合并COPD的患者并不少见,β受体阻滞剂在该组患者中使用率、使用剂量明显不足,在今后诊治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卡维地洛是具有扩张血管和抗氧化反应的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阻滞三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上能调解儿茶酚胺对心脏的不利影响,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与其它β-受体阻滞剂相比,改善左心室功能,抑制左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恶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更为突出。在安全剂量下治疗,易耐受,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OMET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β受体阻滞药物治疗是目前处理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而最为重要的手段。当前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接受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可加用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还须接受醛固酮拮抗剂的治疗。由于三个重要的随机临床试验CIBIS Ⅱ、MERIT HF和COPERNICUS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因此,目前医学界公认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Carvedilol)应作为抗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最近发表的COMET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倍他乐克对患者症状、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8%,64.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晚期的病理结果,难以根治,5年死亡率高达50%[1].研究证实[2],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增加心肌细胞的β受体数量,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目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对于治疗高原地区的CHF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高原CHF的疗效,旨在为高原CHF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20世纪60年代利尿剂的问世,使浮肿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70年代,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得到公认[1];80年代,ACEI与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开创了心衰治疗研究的新纪元[2].大量临床RCTs证明,β-受体阻滞剂不但能改善心肌重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衰死亡率[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按照是否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分成β受体阻滞剂组和无β受体阻滞剂组,对比分析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住监护室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共152例患者,男127例,女25例,β受体阻滞剂组131例,无β受体阻滞剂组21例,β受体阻滞剂组与无β受体阻滞剂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病因、伴随疾病、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基本一致。两组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不会增加院内死亡率(P=0.14),延长住院时间(P=0.54)及住监护室时间(P=0.716)。对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等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能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P=0.018)、肺动脉舒张压(P=0.031)、平均肺动脉压(P=0.042)、肺血管阻力(P=0.044)、中心静脉压(P=0.000)。结论口服低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不会恶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在心率较快,血压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A组:32例,常规治疗控制心力衰竭后,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美多心安治疗.逐渐加至最大耐受量25~50mg,B组:32例,常规治疗控制心力衰竭。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心胸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比较P<0.01,心功能、心胸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比较P<0.05,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狄高辛、利尿剂三者联合应用不失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难治性心力衰竭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综合征,症状易反复,患者劳动力减弱,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CHF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措施在不断改进.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基石的生物学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1].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CHF中的地位亦得到肯定,已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热点[2].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4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ACEI(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 6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已被大量临床观察证实。本文通过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观察了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心肌梗塞后患者受益最为明显[1].由于心血管疾病与气道阻塞性疾病均为常见病,并存的情况极为常见,这就存在着在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需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问题.关于气道阻塞性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可以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一直存在争议.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但同时可能增加气道反应性、引起或加重支气管痉挛,使得临床医生在应用此类药物时一直心存顾忌.为了解目前β受体阻滞剂在气道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高其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的2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20个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病年龄、多病因、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6个因素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RR分别为3.007,2.354,2.283,4.385,1.381,0.721,0.506;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89~5.675,1.178~4.704,1.534~4.617,1.900~10.121,1.573~3.212,0.562~0.837,0.283~0.905;各指标P<0.05)。其中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为保护因素(RR<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多病因、NT-proBNP、β受体阻滞剂使用4个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有影响(RR分别为2.683,2.953,2.469,0.628;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44~5.355,1.456~5.987,1.032~5.912,0.463~0.958;各指标P<0.05)。结论年龄增加、多病因、NT-proBNP升高、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急性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重症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例急重症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0.346±0.091.急性顽固性室速发作时予胺碘酮静脉负荷量后并静脉及口服维持,6例联合口服β受体阻滞剂,2例严重心功能不全病人联合静脉用艾司洛尔,在严密监测血压、心律下应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稳定后换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调整至最大可耐受量即不影响血压亦不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的合适剂量.结果胺碘酮日最大静脉用量1500~2200 mg,艾司洛尔静脉负荷量5~40 mg后3~33 μg/(kg·min)维持.急性顽固性室速予大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严重心功能不全者联合静脉用艾司洛尔,可迅速控制顽固性室速且无心衰加重和血压下降.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大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有效控制伴有心功能不全的顽固性室速.  相似文献   

20.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与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采用心肌静息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GSPECT)观察了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效应及长期疗效,并探讨了起始剂量的选择,希望促进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合理用药,使心力衰竭病人从中得到更大的获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