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类型及围手术期的关键处理措施,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手术切除的78例骶骨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其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出血、神经损伤、复发转移及伤口问题是骶骨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术中出血〉3000ml 11例(14.1%),神经损伤中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18例(23.0%),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例(3.8%),肢体感觉功能障碍15例(19.0%),伤口相关并发症12例05.4%),髂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8例(1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48—92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21例(26.0%),转移13例(16.7%),随访期间死亡16例。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损伤、伤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骶骨肿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与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6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资料完整的35例骶骨脊索瘤与11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用明胶海绵进行靶血管栓塞,栓塞后平均1.5d内后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记录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并观察大小便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平均1230mL(200~5100mL),平均输血量1000mL(0~4200mL)。平均随访53.6个月(8~156个月),脊索瘤患者复发11例(31.4%),其中死亡5例(14.3%),骨巨细胞瘤复发1例(9.1%)。保留双侧S1-3神经根或保留双侧S1-2神经根及一侧S3神经根者术后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对肿瘤较大的患者后方入路仍能较好完成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复发性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3~2008年间36例骶骨脊索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7例初发患者列为初发组,外院初次手术后复发来我院9例列为复发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靶血管栓塞后行后路手术。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并发症、术后二便功能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68个月,复发组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较初发组多(P〈0.05)。初发组复发10例,复发组再次复发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靶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对于复发性骶骨脊索瘤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复发性骶骨脊索瘤术后大小便功能恢复较初发患者差,并且较初发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钱永祥 《癌症进展》2012,(6):627-629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天内死亡6例(1.85%),术后并发症74例(2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70岁的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概率大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的FEV。%小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的吸烟指数〉400支/年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70岁(OR=17.627,P=0.001)、吸烟指数〉400支/年(OR=12.138,P=0.006)、合并基础疾病(OR=8.128,P=0.013)、全肺切除术(OR=11.267,P=0.007)和FEV。%(OR=10.897,P=0.008)等因素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吸烟≥400支/年、合并基础疾病、全肺切除、FEV.。%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在高位骶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位骶骨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实施手术。通过回顾其介入操作记录、影像资料、手术记录、术后病程及护理记录单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的血供、大小,栓塞后肿瘤血管和染色明显减少。术中见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与正常组织界限变清,手术分离时出血相对减少。手术时间为f147.97±38.99)min,术中失血量为(1932.35±1293.27)ml,术中输血量(1296.00±938.00)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相关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18/37(49%),切口感染发生率8/37f22%)。结论术前动脉栓塞是高位骶骨肿瘤手术的有效辅助手段,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另一方面,栓塞可增加切口延迟愈合及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姜超  王欢  阎崇楠 《现代肿瘤医学》2021,(12):2120-2122
目的:探讨骶骨后路横切口治疗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9年通过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 年龄18~76岁,其中ASIA分级E级的有12例,ASIA分级D级的有8例,按手术切口不同,将患者分为后入路横切口组及后入路倒“Y”型切口组,记录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等资料进行对比。结果:16例患者行后入路横行切口,手术时间为(173.9±65.69)min,术中出血量为(1 493.75±1 261.46)mL,其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差的情况。4例患者行后入路倒“Y”型切口,手术时间为(285±116.19)min,术中出血量为(4 250±759.39)mL,其中2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的病理报道和随访。结论:骶骨后入路横切口可以在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做到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骶骨脊索瘤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本组12例骶骨脊索瘤患者,术中5例行腹主动脉暂时套扎,7例行球囊导管腹主动脉血流阻断后,再将骶骨肿瘤切除。初次手术患者11例,第二次手术患者1例。结果 12例患者中,2例发生术后切口部分感染、坏死;1例出现局部巨大血肿;2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3.2年。术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骶骨脊索瘤的手术切除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术中失血。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阻断血流安全、可靠,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前准备工作在保证手术的安全方面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常见的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及相应预防治疗措施,为提高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中大量出血和伤口相关并发症:本组中14例(15.2%)围手术期失血量大于3000ml,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8例(11.59%),切口感染5例(7.25%)。在获得长期随访的69例患者中30例(43.48%)发生肢体麻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男性性功能障碍。行ISOLA内固定者术后6例(17.14%)出现腰部僵直。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根丛损伤、伤口并发症、腰椎骨盆失稳-重建相关并发症是除肿瘤局部复发之外最常见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将并发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者46例(15.2%),切口感染者31例(10.3%),内脏损伤者12例(4.0%)。术后伤口不愈合、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射治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0cm、行肿瘤切刮术和肿瘤累及S2及以上。术后脑脊液漏者18例(6.0%),放射治疗及二次手术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情况,术前积极防范及术后有效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在骶骨肿瘤手术中运用氩氦刀辅助治疗骶骨肿瘤并获随访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78岁,平均51.3岁。术后病理证实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1例,骶尾部纤维瘤1例,骶骨转移性肿瘤1例。发病部位S28例,S3以下6例,臀部复发1例。本组病程2个月至9年,90%患者存在骶尾部疼痛,6例出现坐骨神经痛,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或小便障碍。本组15例均在骶骨肿瘤切除过程中使用氩氦刀冷冻肿瘤。1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采用腹腔镜对肿瘤前方进行分离、暴露,后路运用氩氦刀将肿瘤冻结后完整切除;1例骶骨转移瘤因全身状况差,行单纯后路姑息性手术。结果前后联合入路平均手术时间315min,平均失血量1065ml,平均引流量6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9.2天。术后获随访5~48个月,平均26个月。存活14例,总生存率93.3%。所有病例均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未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6.80±1.52)分,出院时VAS评分较术前低,为(2.3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正常组织冷冻坏死的情况,出院时无骨折、深部感染、发热、神经麻痹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15例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3.3%。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可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出血、迅速缓解疼痛,术中即时效果明显,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高位骶骨肿瘤精确切除和缺损部位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4例骶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0~50岁。4例患者均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的二维数据,重建三维解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技术精确设计肿瘤切除范围、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骨修复体,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肿瘤组织,根据CAD模型制作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重建骶骨,恢复骨盆的连续性。随访评价其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实行了骶骨肿瘤的切除及缺损部位的重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8~11h,平均9h。术中出血4100~6000ml,平均出血量为5300ml;输血量为3000~5100ml,平均输血量为3620ml。均未出现直肠-膀胱瘘等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于2012年10月随访:2例术后3个月大小便恢复正常,无需搀扶,可正常行走,脚底稍麻木,无其它不适;1例术后3个月小便恢复正常,可感觉有便意,肛门括约肌功能稍差,需协助排便;1例术后2个月大小便不能控制。2例有正常性功能,2例未恢复性功能。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运用到高位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可以正确设计肿瘤切除边界,准确避开周围复杂的血管和神经,重新恢复骨盆结构的完整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放性膀胱手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33例,根据病理学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型和分期,分别采取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71例)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2例),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术的疗效及预后。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P<0.05)。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P<0.05)。结论膀胱肿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分型及部位而定。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手术损伤小、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乐  邱辉忠  肖毅  吴斌 《癌症进展》2009,7(3):258-262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1982年4月-200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51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结肠镜下肿瘤电切术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经肛门括约肌的直肠外科手术(Mason术)7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18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2例,经腹直肠切除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2例,腹会阴联合直肠肿瘤切除术(Miles术)4例,其他手术2例。结果术后病理确诊直肠类癌残灶显慢性炎11例,直肠类癌局限于粘膜下层以内者(pT0或pT1期)28例,直肠恶性类癌(神经内分泌癌)12例(23.5%)。全组51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12例直肠恶性类癌中1例Miles术后发生肝转移,2例经肛门切除术后复发。本组中7例Mason术和18例TEM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或肿瘤局部复发。结论选择直肠类癌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类癌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对于疑诊恶性的病例还应考虑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Mason术和TEM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类癌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后长期随访的结果,分析评估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 197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68例骶骨脊索瘤,男性60例,女性8例,年龄25~74岁,中位年龄55.5岁,部位为S1~5 7例,S2~5 15例,S3~5 33例,S4~5 5例,其他8例.外科手术共104例次,首次在我院外科治疗的原发病例48例,肿瘤外科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4例(8.3%);边缘切除21例(43.7%);囊内切除23例(48.0%);复发病例20例.结果 随访1-365个月,平均81.84个月.存活53例(77.9%);死亡15例(22.1%),其中,围手术期内死亡7例,占死亡总数的46.7%.总体5年生存率87.3%,10年生存率73.3%,中位生存时间(月)282.0±88.7.其中囊内切除者、边缘切除者和广泛切除者5年生存率,三者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18).手术囊内切除者复发34例(81.0%),边缘切除者复发8例(36.4%),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0);总体1年无复发生存率77.4%;3年33.2%,5年24.3%.我院首次手术与非我院首次手术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边缘切除与囊内切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我院首次手术及不同手术边界均为预测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骶骨脊索瘤外科切除,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较长,外科切除边界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的风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Ⅲ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手术组(n=78)和新辅助化疗组(n=62)。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于术前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具体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静滴,d1;顺铂30 mg/m2静滴,d1~d3,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4周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切除根治率、术后并发症和总生存期(OS)。结果 6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中,获CR 4例、PR 34例、SD 21例、PD 3例,有效率为61.3%。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均为1~2级。新辅助化疗组的根治性切除率为91.9%(57/62),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2%(5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围手术期均无1例死亡,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6%,单纯手术组为2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OS为17.8个月(95%CI:14.5~21.1个月),单纯手术组为14.2个月(95%CI:11.6~16.8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针对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O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液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13—04—0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175例发生血液感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3例死亡患者分别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及侵袭性操作、是否存在脏器功能衰竭、人工呼吸机、药物治疗、APACHEⅡ评分、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75例发生血液感染恶性肿瘤患者死亡23例,发生率为13.14%,其中年龄≥60岁(P=0.024)、脏器功能衰竭数目≥2个(P=0.024)、肾功能不全(P=0.019)、APACHEⅡ评分≥50(P=0.012)、凝血功能障碍(P=0.031)、有创操作(P=0.029)、感染性休克(P=0.035)和细菌种类≥3种(P=0.041)是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死亡的单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死亡发生与性别、基础疾病和放化疗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脏器功能衰竭数目≥2个、肾功能不全、APACHEII评分≥50、凝血功能障碍、有创操作、感染性休克和细菌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