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琦  易军  方哲茹 《今日药学》2006,16(2):35-37
目的研究五脂胶丸制备过程中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筛选醇提工艺.结果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五味子加10倍量水煎煮,过滤,弃滤液,取药渣80 ℃干燥, 干药渣粉碎过20目筛,用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1.5 h/次, 过滤,合并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醇浸膏.结论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五味子的活性成分,并且适于工厂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脂胶丸制备过程中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筛选醇提工艺。结果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五味子加10倍量水煎煮,过滤,弃滤液,取药渣80℃干燥,干药渣粉碎过20目筛,用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1.5 h/次,过滤,合并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醇浸膏。结论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五味子的活性成分,并且适于工厂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五仁醇浸膏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安排实验,以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4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结论本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五仁醇浸膏生产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柴芩解热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乙醇提取工艺以葛根素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水提取工艺以黄苓苷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柴芩解热颗粒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乏力胶囊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 以浸膏得率、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第一次加7倍量70%乙醇回流2.0 h,第二次加5倍量70%乙醇回流1.5 h.结论: 优选出的醇提条件科学合理,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赵致臻 《中国药房》2008,(36):2827-2828
目的:优选仁志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溶剂量、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得膏率、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小鼠咳嗽次数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3)正交试验表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用5倍量的溶剂提取2次,所得的浸膏加60%乙醇溶解,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稠膏状,加4倍量糖粉-淀粉的混合物(糖粉∶淀粉=3∶2,淀粉在105℃干燥1h),混合均匀后制成软材,过筛、干燥、整粒,即得疏松的淡黄色颗粒。结论:该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丹参中丹参酮ⅡA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醇提取工艺条件,为丹参药材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的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乙醇回流工艺为:用95%的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用6倍量的乙醇提取1h,第二次用4倍量的乙醇提0.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丹参酮ⅡA提取率较高,试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乌三颗粒剂中醇溶性成分提取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乌三颗粒剂醇提取工艺总浸膏量进行优选, 以干浸膏收率和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对干浸膏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确定加生药材的7倍量乙醇(70%),回流90 min,回流3次为最佳方案.结论:此方法适用于该方中醇溶性成分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覃军  邱孟 《中国药业》2010,19(14):56-57
目的优选胃灵片的最佳乙醇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收率和延胡索乙素提取率为指标,考察醇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5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为胃灵片的提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法优选烧伤膏中醇提部分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军民  任卫琼 《中国药业》2009,18(15):31-32
目的考察烧伤膏中醇提部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大黄素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是乙醇浓度(A)〉乙醇量(B)〉回流时间(C),最佳提取条件是以85%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和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h和1.5h。结论优化出的醇提部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马卓  左新河 《医药导报》2007,26(1):64-65
目的 研究肝复康颗粒剂最佳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法实验法,以醇浓度(A)、提取次数(C)、醇倍数(B)和提取液处理(D)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 A、B、C三因素对五味子甲素及浸膏得量均有显著影响,D因素对五味子甲素得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5%,提取2次,每次6倍量醇,提取液放置24 h后滤过.结论 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为制备肝复康颗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谢胜新 《中国药师》2011,14(10):1537-1538
目的:考察雷公藤内酯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临床应用剂型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溶剂浓度、乙醇溶剂用量、回流提取次数、回流提取时间,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浸膏得率和评价指标等综合评价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用6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入5倍量,每次1h为提取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醇的最佳工艺,其中回流次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提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复方蚕蛹胶囊的醇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人参皂苷Rgl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回流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药材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用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时;第二次用7倍量的乙醇,回流1小时.结论:本研究为复方蚕蛹胶囊的醇提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正交法研究复方五仁醇软胶囊中白芍、茵陈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正交筛选法(四因素三水平表).结果 药材加15倍量水浸泡1 h后,煎煮1 h,滤过,药渣再加10倍量水煎煮1 h的提取工艺.结论 复方五仁软胶囊中白芍、茵陈两味药材共煎采用正交试验筛选的结果可以保证药材有效部位的煎出率从而提高该制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皮肤止痒片处方中牛蒡子等药材的最佳醇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牛蒡苷总量及干浸膏收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来考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加入量和提取时间对牛蒡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用6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1次加5倍量提取2h,第2次加4倍量提取2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甘松颗粒醇溶部分提取工艺.方法 应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得膏率为质量考核指标,优选提出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是A1B2C1D2,即用6倍95%乙醇浸泡48 h,60℃加热回流提取1.5 h,回流提取3次,收集提取液.结论 按照该工艺条件,制备稳定,可靠,可以最大限度取得浸膏得率.  相似文献   

17.
逍遥软胶囊中白芍和甘草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春亮  蒋克海 《安徽医药》2007,11(2):111-112
目的 以芍药苷和甘草酸的提取率为指标,对逍遥软胶囊中白芍和甘草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白芍和甘草醇提工艺.结果 白芍和甘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提为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 采用此工艺对白芍和甘草的提取分离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8.
心痛宁片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心痛宁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浸膏得率、人参皂苷Rg1、Re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评价正交试验结果。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体积分数70%乙醇回流2h,第2次加6倍量70%乙醇回流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胃乐舒颗粒药材中醇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延胡索乙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提取量和浸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醇提工艺.结果:胃乐舒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的8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1 h.结论:该提取工艺高效、稳定,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霁明 《安徽医药》2011,15(2):156-157
目的研究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水煮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对醇沉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最佳工艺。结果水煮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浸泡1 h,煎煮1.5 h;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 h。醇沉最佳工艺为水煎液浓缩成1.10~1.12(70~7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 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结论该提取工艺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