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7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1处病灶位于深叶,其余均位于浅叶。病灶边缘清楚,大小约2~4 cm,多数偏于腮腺后下叶,增强后除囊变区无强化外,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及影像学改变,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腮腺恶性肿瘤CT误诊原因。方法:分析8例CT误诊腮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及CT表现。结果:8例中腺泡细胞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腺癌1例。CT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平扫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强化3例,有浅分叶6例,4例部分边缘模糊,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结论:分化较好或病灶较小的腮腺恶性肿,CT定性诊断困难。肿块有浅分叶或部分区域轮廓模糊时,提示有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3.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中,单侧发病11例,双侧发病1例,共13侧发病;男10例(83.3%),女2例(16.7%);单发9例(75%,9/12),多发3例(25%,3/12),共16个病灶,9个(56.3%,9/16)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CT表现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10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6个;增强扫描除囊变区外,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15例腮腺腺淋巴瘤中,男12例,女3例,其中50岁以上13例(86.7%),有吸烟史13例(86.7%).单发13例,多发2例,共21个病灶,其中17个(81.0%)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动脉早期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其中13个(61.9%)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或周围见贴边血管影.结论 根据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s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Warthin's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24例患者,男22例,女2例;单发16例,多发8例,共38个病灶,其中31个(81.6%)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病灶多呈高密度圆形、椭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增强后34个病灶中2个轻度强化,5个中度强化,27个明显强化;17个均匀强化,17个不均匀强化(直径>2 cm),且10个伴贴边血管征.结论 符合腮腺Warthin's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Warthin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00-03~2005-06胆囊癌CT误诊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CT误诊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将膀胱平滑肌瘤CT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55岁.体检B超发现膀胱占位1周入院.查体:耻骨上膀胱区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脾脏多发海绵状血管瘤CT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CT误诊脾脏多发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0岁。因体检发现脾占位13d收住入院。查体无殊。专科情况: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内未及包块。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透、血常规、二便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凝血四项:TT17.4s,FIB2.69g/L。CT平扫可见脾脏多发低密度灶,建议CT增强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均为老年男性)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单侧病灶7例(其中2例各具2个病灶),双侧病灶3例(其中1例右侧2个病灶),共16个病灶。病灶较小、较局限12个,位于腮腺后下象限10个,位于前下象限2个;病灶较大累及腮腺多个象限4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13个,呈分叶3个。病灶边缘清楚13个,其中3个可见边缘薄环状影与周围腮腺分隔;病灶边界不清3个,同时伴有同侧腮腺肿胀,密度增高。病灶大小 0.6~4.8cm,平均(2.6±1.5)cm。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12个病灶密度较均匀,4个病灶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无强化囊变区。平扫病灶CT值为(58.2±8.1)HU;动脉期(延迟30s)CT值平均为(89.1±18.7)HU,其中病灶轻度强化4个,中度强化7个,明显强化5个;静脉期(延迟90s)CT值平均为(92.6±16.8)HU。5个病灶(31.3%)内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均具备一定特点,仔细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多数能在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现就我院1998-03~2005-03CT检查诊断为肺癌,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及诊断性治疗确诊)为其他疾病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巨大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CT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巨大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CT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发球形肺炎CT误诊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2005—12~2006—09 CT误诊多发球形肺炎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前后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前后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方式。结果:20例腮腺腺淋巴瘤单侧单发的13例,单侧多发的3例,双侧发病的4例,共29个病灶,其中22个(75.9%)病灶位于腮腺的后下象限;男17例,女3例,50岁以上14例(70%);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液性密度,CT增强双期扫描,早期病灶实性部分CT值上升约20~72 HU,其中11个(37.9%)病灶见包绕血管和(或)贴边血管征;晚期19个(65.5%)病灶强化减退,CT值下降约10~39 HU,呈“快进快出”表现,其中3个(10.3%)病灶与周围腮腺组织呈等密度,囊变部分无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CT增强前后的表现及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可以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CT增强扫描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30例,CT增强扫描早期30 s和延迟期120 s,对肿瘤实质部分行密度测量。结果:30例良性18例,恶性12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CT增强强化形式有助于辨别肿瘤良恶性和组织学分类。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男,19岁.反复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逐渐加重,发现腹部肿块伴体重下降2 a.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下腹部可触及一质硬肿块,活动度差,压痛.  相似文献   

17.
对CT误诊肾脏腺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4岁。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部隐痛,阵发性,逐渐加重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等症状。外科查体: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18.
霉菌性鼻窦炎临床上少见,但近几来发病率有所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经CT误诊的10例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此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CT误漏诊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搜集1990年以来经手术、活检等病理证实而影像学误诊的周围型小肺癌24例,其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