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4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利培酮组(72例)和帕利哌酮组(72例),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帕利哌酮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副反应量表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帕利哌酮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治疗后肌强直发生率(0.0%vs 8.3%)和震颤发生率(1.4%vs12.5%)均明显少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对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各因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敌对、认知缺乏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高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好,安全可靠,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棕榈酸帕利哌酮(PP)组及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疗时间为16周。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PANSS总分4周末开始与基线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第4周末、第8周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疗效相当,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组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相比,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8例,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施治,对照组患者54例,以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89.66%,不良反应者11例,发生率为18.79%;对照组患者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68.52%,不良反应者12例,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度高,此方案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或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共44例,疗程8周,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44例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为:痊愈21例(47.8%)、显著进步13例(29.5%)、进步6例(13.6%)、无效4例(9.1%),总有效率为90.9%;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依从性较佳,值得在临床一线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精神卫生中心3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8周.以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和实验室监测评定安全性,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个人社会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1周末各量表评分均降低,其中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有显著性下降(P<0.05),阳性症状分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PANSS总分评分有极显著下降(P<0.01);各量表评分于治疗2、4、8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多可自行缓解.社会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1):1015-101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4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用药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以实验室监测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2、4、8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1、2、4、8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2、4、8周末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1、2、4、8周末,观察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末2组患者PS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4、8周末观察组患者PSP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逐渐增加,主要为头晕、口干、焦虑、便秘、嗜睡、体位性低血压、静坐不能、肌强直和震颤、催乳素升高,均为轻度或中度,经对症治疗或随治疗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观察组患者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肌强直和震颤)发生率(21.74%)显著低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起效快,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较少,社会功能改善较明显,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林培珺  程建平  毛高峰 《河北医学》2014,(10):1668-1671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12周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将7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和对照组(氯氮平加安慰剂组)各35例,疗程12周,主要疗效指标为12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较基线的变化,次要指标为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 )。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 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 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PANSS总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SP改善好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能取得较单用氯氮平治疗更好的疗效,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徐延营 《当代医学》2021,27(28):161-162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利培酮片治疗,n=40)与观察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n=40),比较两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  相似文献   

10.
陈雄  张云志  符夏输 《海南医学》2016,(18):2990-2992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和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33%(22/30),略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优于仅使用奥氮平治疗,且安全性与单独使用奥氮平治疗无差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调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血脂异常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d;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治疗12周后,氟伐他汀组的TC、LDL-C和TG分别由治疗前的(6.07±1.23)、(3.33±0.61)、(1.71±0.34)mmol/L降至(3.79±0.41)、(2.46±0.23)、(1.19±0.10)mmol/L,阿托伐他汀组的TC、LDL-C和TG分别由治疗前的(6.03±1.19)、(3.39±0.65)、(1.75±0.37)mmol/L降至(3.87±0.45)、(2.55±0.27)、(1.23±0.13)mmol/L,两组的TC、LDL-C和TG均显著降低(均P〈0.01);氟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调脂疗效均显著,氟伐他汀钠缓释片的安全性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为调脂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汝琴  陈仁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13-2914,2940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组(80例)和利培酮组(78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口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治疗的第2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总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许国安  郑金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57-2858
的:探讨经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后的门诊分裂症患者的个人与社会功能水平及其对药物满意度的差异。方法:将64例门诊分裂症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28例)及利培酮片组(36例),分别于人组时和治疗后采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andsocialperformancescale,以下简称PSP)和药物满意度问卷(medication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以下简称MS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O.001),前者对药物的满意度也高于后者。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考察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方法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纳入17篇以利培酮或奥氮平为对照组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方面.比值比=1.36[95%可信区间(1.06,I.75)],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帕利哌酮的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相对于利培酮对照组比值比=0.49[95%可信区间(0.34,0.69)],P〈0.0001,相对于奥氮平对照组比值比=1.64[95%可信区间(0.95,2.84)],P=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帕利哌酮的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利培酮而次于奥氮平。结论帕利哌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主要对比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项研究对于年龄≥65岁,PANSS≥70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进入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利培酮口服液组,并分别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人际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来评价在急性期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其平行轮廓检验F=0.523,P=0.451,说明两组患者PANSS总评分的总体轮廓平行。结论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耿磊  王宗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64-116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mg、6mg、9mg、12mg四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2、4、8周末,四组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及减分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12mg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3mg组(P<0.05);治疗第8周末,6mg、9mg、12mg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3mg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帕利哌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睡眠障碍、头痛。12mg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它剂量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8项文献研究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帕利哌酮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4.322,95%CI(1.658,6.987),综合显著性检验x2=13.7,P<0.01,提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的组间比较,d=0.05,95%CI(-0.223,0.122),综合显著性检验x2=0.332,P>0.05,提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帕利哌酮组的震颤、月经紊乱、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不良反应比奥氮平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x2=6.41~14.12,P均<0.01),便秘、心动过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增加、嗜睡、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均比奥氮平组少,有显著性差异(x2=5.94~37.65,P均<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在平均8周左右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却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心内科在2012年1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和注意事项。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4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66.7%。冠脉再通率与发病时间成反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2 h以内再通率最高,为77.3%。溶栓治疗后胸痛症状有效改善的有31例,总有效率为86.1%,心电图有效改善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69.4%。经溶栓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有1例,出现齿龈出血的有3例,出现皮下出血的有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在短期内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及减少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溶栓治疗尽量要在冠脉闭塞后3h内进行,尿激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严格检测治疗过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系数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