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症时阿司匹林(AS)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Griess法测上清液NO-2/NO-3水平、黄递酶法测NOS活性、常规生化法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浓度,染料排除法测细胞活力,RT-PCR技术分析iNOSmRNA水平。结果: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NF)联用脂多糖(LPS)诱导后上清液中NO-2/NO-3由(4.27±0.75)μmol/L增加到(9.35±1.25)μmol/L,对内皮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但3mmol/LAS组NO生成及NOS活性明显降低,LDH释放率及MDA浓度下降,细胞存活率上升,与NO诱导组相比差异显著。并随AS剂量的增加对NO的抑制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但AS对生理水平的NO没有抑制作用。同时发现10mmol/L浓度以下AS对iNOSmRNA表达水平没有影响;但10-20mmol/L的AS则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iNOSmRNA的表达。并观察到水杨酸钠及消炎痛不具有抑制NO产生的作用。结论:AS具有明显抑制IL-1β、TNF-α、γ-INF及LPS诱导NO生成的作用,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炎症时高浓度NO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扩张血管作用,本研究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5-10代BAECs,用凝血酶及不同浓度非诺贝特(10、50、100和500 μmol/L)处理。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1含量,用RT-PCR法测定ET-1 mRNA表达。结果: 凝血酶明显增加ET-1分泌(22.4±4.7 vs 对照13.2±1.6) nmol/g蛋白质,P<0.01,非诺贝特(100 μmol/L)对基础ET-1分泌无影响。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凝血酶诱导的ET-1分泌(22.3±4.3、18.5±2.8、13.4±2.7 和11.7±1.6) nmol/g蛋白质,与对照组的(25.6±3.7) nmol/g蛋白质比较,均P<0.01。PT-PCR显示凝血酶明显增加ET-1 mRNA表达,此作用可为非诺贝特(100μmol/L)所抑制。结论: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抑制BAECs凝血酶诱导的ET-1分泌及ET-1 mRNA水平,提示非诺贝特对凝血酶诱导的ET-1表达的作用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把6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29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NO-3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并测定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NO-3值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116.4±44.9)ng/L, (111.9±44.4)ng/L明显高于正常人(65.8±15.6)ng/L(P<0.0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78.9±30.2)ng/L明显低于药物组(148.0±39.5)ng/L(P<0.01)。NO-2/NO-3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64.4±14.8)μmol/L和药物组(67.0±24.0)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1±13.9)μmol/L, 但P>0.05;治疗后反搏组(89.6±30.3)μmol/L高于正常人(P<0.01), 药物组NO-2/NO-3(83.4±23.0)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NO-2/NO-3)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1.9±0.8)和对照组(1.8±0.9)均高于正常人(1.0±0.3)(P<0.01), 治疗后反搏组该值(0.9±0.4)下降(P<0.01), 并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 而药物组(1.8±0.7)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不同浓度(100 mg/L、200 mg/L、400 mg/L)的AGEs孵育24 h及同一浓度(400 mg/L)AGEs孵育0 h、12 h、 24 h及36 h。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SA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呈弱表达;100 mg/L、200 mg/L及400 mg/L AGEs孵育24 h后,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 表达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18.76±3.17、26.58±1.61及34.23±2.25(BSA组为13.83±1.24,P<0.05);400 mg/L AGEs孵育12 h、24 h 及36 h后,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22.67±1.46、34.23±2.25及42.28±3.14(0 h组为12.56±1.24,P<0.05)。100 mg/L、200 mg/L及400 mg/L AGEs孵育24 h后,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BSA组的1.34倍、1.87倍及2.46倍(P<0.05);400 mg/L AGEs孵育12 h、24 h 及36 h后,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 h组的1.82倍、2.71倍及3.34倍(P<0.05)。结论: 糖基化终产物以时间及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陈磊  杨勇  孟祥云  秦立军 《解剖学报》2019,50(5):570-575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促进球囊损伤颈动脉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使用Treg细胞分选试剂盒分选大鼠脾脏Treg细胞;构建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尾静脉注射VEGF, 20 μmol/kg)和Treg细胞组(尾静脉注射1×105个Treg细胞)。HE染色检测内皮化情况;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T细胞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比例。 结果 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见内皮细胞层的形成,Treg细胞组可见较多内皮细胞覆盖在颈动脉内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与Treg细胞组IL-10、TGF-β、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52,P<0.01;t=3.254,P<0.05;t=6.237,P<0.01;t=7.529,P<0.01)。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IL-10、TGF-β、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7.38±2.595)μg/L、(4.750±1.549)μg/L、(11.65±1.908)μg/L和(1.163±0.3333)μg/L;Treg细胞组的含量分别为(58.43±6.060)μg/L、(14.17±2.250)μg/L、(1.550±0.3819)μg/L和(0.2100±0.06938)μg/L,差异有显著性(t=6.170,P<0.01;t=3.558,P<0.01;t=5.191,P<0.01;t=2.800,P<0.05);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对照组CD34+VEGFR-2+EPC比例为(0.2838±0.01975)%,Treg细胞组为(0.5667±0.05993)%,差异有显著性(t=4.483,P<0.01);IL-10阻断组EPC比例为(0.4807±0.03067)%,相对于Treg细胞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8,P>0.05);TGF-β阻断组EPC比例为(0.3082±0.02291)%,相对于Treg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t=4.029,P<0.01)。 结论 Treg细胞通过诱导EPC动员,促进球囊损伤颈动脉的快速内皮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浓度为0、1、10、100 μg/L 的雷帕霉素孵育内皮细胞24 h,应用CCK8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DA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活性以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IL在凋亡的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1-100 μg/L)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能力(P<0.01)。除雷帕霉素1 μg/L外, 10 μg/L和100 μg/L雷帕霉素均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能力(P<0.01),同时雷帕霉素(10-100 μg/L)使TRAIL蛋白表达增加,两者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 雷帕霉素能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能力。TRAIL表达上调与雷帕霉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在豚鼠离体气管螺旋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川芎嗪在豚鼠离体气管螺旋条中的作用。方法:在浴槽内加入川芎嗪从10-7 mol/L至10-2 mol/L,观察气管螺旋条张力的变化,并检测浴槽中NO2-/NO3-含量,气管螺旋条组织cAMP、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入川芎嗪气管螺旋条张力下降,与川芎嗪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未去皮组舒张度显著大于去皮组(P<0.01)。浴槽内NO2-/NO3-含量增加,未去皮组(2.3±0.37) mol/L升至(5.4±0.42) mol/L(P<0.05),去皮组(1.12±0.12) mol/L升至(2.29±012) mol/L(P<0 05)。气管螺旋条组织cAMP 含量增加,未去皮组(17.6±1.19) nmol/g protein升至(36.48±7.20) nmol/g protein(P<0.05) , 去皮组(8.20±2.30) nmol/g protein 升至(18.34±2.30) nmol/g protein(P<0.05),cGMP 含量增加,未去皮组(0.33±0.11) nmol/g protein 升至(0.67±0.27) nmol/g protein(P<0.05),去皮组(0.16±0.03) nmol/g protein 升至(0.33±0.16) nmol/g protein(P<0.05)。结论:川芎嗪有舒张气管螺旋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IL-6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白介素-6的水平,为进一步探讨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提供资料。方法:2型糖尿病69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200 μg/min的21例患者为DN1组,UAE>200 μg/min 22例患者为DN2组,UAE<20 μg/min的26例为DM组,正常对照组20例,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IL-1、IL-6水平。结果:DN2组血清IL-1含量为(31.23±6.69) ng/L,高于正常对照组[(21.37±8.24) ng/L]及DM组[(26.45±7.19) ng/L)], P<0.01, P<0.05。DM组血清IL-6含量为(1.50±0.79)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1组含量(1.02±0.77) μg/L,DN2组为(0.97±0.67) μg/L,均低于DM组(两者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血清IL-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及DM组,血清IL-6低于DM组提示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与内皮抑素(ES)比值的变化,以及它们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通过ELISA方法和EIA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VEGF和ES的浓度,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发现荷瘤鼠血中VEGF含量在种瘤5 d组[(81.79±13.20) μg/L]或10d组[(87.78±2.76) μg/L]与正常裸鼠[(82.06±9.78) μg/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种瘤20 d组[(101.58±10.71) μg/L]显著高于正常裸鼠(P<0.05)。种瘤30 d组、40 d组[(97.20±9.98) μg/L]、[(88.22±12.94) μg/L]与正常裸鼠、种瘤5 d组、10 d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瘤宿主血VEGF含量逐渐升高,种瘤20 d组明显增高并达高峰,种瘤30 d组、40 d组降至正常水平。V/E比值在种瘤5 d组低于正常裸鼠(P<0.05),30 d组、40 d组持续在低水平(P<0.05)。结论:提示肿瘤的发展与血VEGF和VEGF/ES比值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苯妥英钠对应激大鼠海马NO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海马匀浆液中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含量的影响及苯妥英钠对它们的效应。方法:采用强迫游泳作为应激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nNOS和iNOS的表达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匀浆液中NO2-/NO3-的含量。结果: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nNOS表达的平均灰度值(155.42±3.77)显著低于对照组(164.54±4.62)和应激给药组(164.27±2.55)(P<0.01);应激组iNOS表达的相对切面面积比(5.87%±2.90%)显著高于对照组(0.90%±0.89%)和应激给药组(0.90%±0.88%)(P<0.01);应激组海马匀浆液中NO2-/NO3-含量(42.75μmol/L±14.4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1.23μmol/L±6.99μmol/L)和应激给药组(18.40μmol/L±8.11μmol/L)(P<0.01),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激可诱导海马CA3区锥体细胞nNOS和iNOS表达水平增加及海马中NO含量升高,苯妥英钠能阻止慢性应激所致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nNOS和iNOS异常表达,从而抑制NO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11.
Effect of endotoxin on the celluar activity and secretion of endothelin-1 in culture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iNOS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LPS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NO的机制。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100 μg/L浓度的LPS与之共孵育6 h。提取总RNA,运用半定量RT-RCR的方法,对ET-1、eNOS、iNOS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T-1的灰度比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82,LPS组1.32;eNOS的灰度比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20,LPS组0.65;iNOS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20,LPS组0.19。结论:低浓度的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1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对eNOS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iNOS mRNA的表达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结构损伤的作用。 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1 g/L、0.5 g/L、0.25 g/L、0.1 g/L)于损伤前、损伤后加入,分别进行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1)、细胞内钙浓度的测定及倒置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形态学指标观察。 结果: 损伤后给不同浓度丹参滴丸对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均有明显减轻(P<0.05)。其中0.5 g/L作用最为突出(P<0.01)。损伤前给药只有浓度0.5 g/L、0.25 g/L对LPS所致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减轻(P<0.05),而高浓度(1 g/L)、低浓度(0.1 g/L)虽亦有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前、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滴丸后,LP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均有明显减轻。 结论: 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内皮细胞钙依赖性粘附素(VE-cadherin)的细胞定位和结构变化,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LPS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选用VE-cadherin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不同浓度LPS刺激下VE-cadherin的胞膜定位和结构的变化;选用F-actin的特异性结合物鬼笔环肽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浓度LPS刺激下F-actin细胞定位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VE-cadherin位于内皮细胞间连接处,染色轮廓清晰光滑,细胞间无明显缝隙。较高浓度LPS刺激后可看到细胞间连接处染色减少,呈锯齿状,部分视野细胞回缩,有明显的细胞间隙形成。正常组F-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以及胞核周围,分布均匀、排列整齐。较高浓度LPS刺激后,内皮细胞周边的F-actin基本消失,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变粗、变短、紊乱,排列呈明显的极向分布),可见丝状和板状伪足。结论:高浓度的LPS(大于300μg/L)作用于内皮细胞,可影响F-actin和VE-cadherin的结构重组和细胞内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衰老Klotho蛋白对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设置PBS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组、33.3 mmol/L葡萄糖组、0.1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1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和10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同时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33.3 mmol/L葡萄糖能够显著降低HUVECs的细胞活力,增加细胞中ROS的含量,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和GSH的活性,同时降低NO分泌,诱导ET-1、ICAM-1分泌及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Klotho蛋白和33.3 mmol/L高糖同时作用HUVECs时,细胞活力逐渐上升,ROS和MDA含量以及LDH活性逐渐下降,SOD和GSH活性则逐渐上升,同时NO分泌增加,ET-1、ICAM-1分泌及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衰老Klotho蛋白能够提升高糖作用下HUVECs的细胞活力,减少高糖诱导的ROS生成及氧化损伤,恢复HUVECs的正常分泌功能,并通过减少NF-κB蛋白表达发挥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白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高糖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的不良记忆目前鲜有报道。 目的:验证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代谢记忆效应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0.1 μmol/L)、白藜芦醇中剂量组(1 μmol/L)、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0 μmol/L)、干细胞组、白藜芦醇低剂量+干细胞组、白藜芦醇中剂量+干细胞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干细胞组。分别于5.5 mmol/L葡萄糖培养第1,4,6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细胞核蛋白,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的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的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可诱导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上调,同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升高,且在糖浓度恢复正常后仍持续上升。与高糖组相比,白藜芦醇及其联合干细胞干预后可以使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呈白藜芦醇剂量依赖性降低。干细胞组上述指标与高糖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甘露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通路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改善高糖代谢记忆效应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不仅有赖于核因子κB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4(Ang-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EnVision法免疫组化鉴定HUVECs。LPS诱导细胞损伤,不同剂量的Ang-4干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real-time 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 p65和TNF-α mRNA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示胞浆内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与正常组比,LPS组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1),vWF及TNF-α分泌增多(P<0.01),且TLR4、NF-κB p65和TNF-α mRNA表达升高(P<0.01);Ang-4(100 μg/L)组可恢复细胞活力,降低vWF及TNF-α含量(P<0.01),抑制LPS所致TLR4、NF-κB p65和TNF-α mRNA的表达(P<0.01)。结论:Ang-4可拮抗LPS诱导的HUVECs损伤,这可能与抑制TLR4-NF-κB p65-TNF-α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建立H2O2致HUVECs氧化损伤模型后,利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BDNF处理HUVECs,同时设置未损伤对照组、H2O2损伤后PBS处理组和Trk B inhibitor组(同时加入100μg/L BDNF和1∶1 000的Trk B inhibitor)。利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同时测定各组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簇(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rk B、p-Trk B、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未损伤组相比,经H2O2氧化损伤后,PBS处理组的HUVECs存活率显著下降,LDH和MDA含量显著上升而SOD和GSH的活性显著下降,细胞中NO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而ET-1和ICAM-1的分泌浓度则显著增加,ROS的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下降;与PBS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BDNF处理组中HUVECs的存活率逐渐上升,LDH和MDA含量逐渐下降,而SOD和GSH活性逐渐上升,细胞中的NO分泌量显著上升而ET-1和ICAM-1分泌量逐渐下降;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Trk B和p-Trk B水平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但BDNF的作用均受到Trk B inhibitor的抑制。结论:BDNF能够通过提高HUVECs细胞存活率,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降低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而保护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其与Trk B结合后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