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197例(370只眼)行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的变化。结果 LASIK术后随访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损伤,不会造成角膜中央部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和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LASIK术后角膜扩张等角膜扩张性疾病。本文阐述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成因、危险因素,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原理和临床应用。CXL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可保留视力、阻止角膜扩张进展、延迟或避免对角膜移植的需要。此外,在有高危因素的患者LASIK术中应用CXL,在短期内可有效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及LASIK术后角膜扩张,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LASIK前后的角膜厚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LASIK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用JEMED/EGH4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于LASIK术前及术后一月测量角膜中心厚度各三次,取其均值比较。结果:LASIK术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中心角膜厚度值低于超声角膜测厚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弯曲度、球面性的改变及其设计理论,可能影响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对于欠矫症例再手术时,应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厚度,互相参想,为再次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后角膜的创伤愈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应用最广,最具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机制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是影响手术稳定性及预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反应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皮质类固醇在LASIK术后角膜愈合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LASIK 手术对角膜知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法国 Luneau 公司生产的角膜知觉敏感度测量计对 52 例 104 眼LASTK 手术患者观察术前、术后 1 周、术后 1 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中央角膜知觉敏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LASIK 术后 3 个月内角膜知觉敏感度明显下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角膜知觉敏感度渐恢复.结论 LASIK 手术后可引起角膜知觉敏感度的下降,至术后 6 个月时可恢复接近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厚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Li L  Xie LM  Yang B  De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19
目的探讨如何更准确设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手术切削量,分析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对650例(1275只眼)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1、3、6及12个月追踪观察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通过术中角膜测厚发现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的角膜切削深度与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平均相差(32.15士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角膜厚度和屈光状态的稳定需6个月时间,年龄是影响LASIK术后屈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150例(285眼)近视行LASIK并随访1年,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3、6、12个月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呈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均呈正相关,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是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不全角膜瓣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17眼采用hansatome角膜板层刀行LASIK手术的患者,因术中不全角膜瓣而未发射激光的发生情况及不全角膜瓣后Orbscan角膜地形图、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术中不全角膜瓣的发生率为0.29%。不全角膜瓣切削前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LASIK术中不全角膜瓣的发生不会引起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再次行LASIK并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Pentacam系统对70例(140只眼)进行检查,于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获取角膜最薄点位置以及角膜最薄点与角膜顶点之间的距离,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距角膜顶点分别为(0.617±0.188) mm和(0.359±0.162) mm,测量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 =16.343,P<0.001).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距瞳孔中心点分别为(0.656±0.188) mm和(0.303±0.155) 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0.065,P<0.001),术前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顶点偏颞下方的占84.29%,术后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顶点偏颞下方的占51.43%,术后角膜最薄点以角膜顶点为基准较术前向鼻上方移动了(0.258±0.187) mm,以瞳孔中心点为基准较术前向鼻上方移动了(0.353±0.208) mm,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12,P<0.001).结论 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多位于角膜顶点和瞳孔中心点偏颞下方,术前角膜最薄点更接近角膜顶点,而术后则更接近瞳孔中心点,术后角膜最薄点相对术前向鼻上方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的变形及内力变化,探究矫正屈光度、术前角膜厚度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Gasser-Holzapfel-Ogden超弹性本构关系描述角膜材料的力学行为,建立术前和术后人眼角膜生物力学的有限元模型,计算LASIK术前、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点的位移差,分析不同矫正屈光度和术前角膜厚度对术后角膜变形和Mises应力的影响。结果 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中央点位移差随矫正屈光度的变化呈非线性递增。在矫正屈光度较低时,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中央点位移差影响较弱,在矫正屈光度较高时影响比较明显。结论 矫正高度数屈光度情况下角膜厚度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较大,LASIK由于角膜瓣的存在容易引起术后角膜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11.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Orbscan-Ⅱz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眼LASIK手术前、手术后1wk;1,3,6mo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统计分析其术前、术后变化情况。结果:Orbscan-Ⅱz测量发现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向前膨隆(P=0.000),且与术前近视度数、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403,P=0.001;r=-0.349,P=0.004)和切屑深度呈正相关(r=0.411,P=0.001)。Pentacam测量结果显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并未发生前移或后移(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并未发生前凸等改变,Orbscan-Ⅱz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结果显示的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可能是因为LASIK手术改变了角膜对Orbscan检查设备成像系统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2.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Orbscan系统和A超仪,测量200例(4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和50例(1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于PRK和LASIK手术前、后使用Orbscan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厚度值LASIK和PRK术前低于A超仪的测量值,差值为18.83-24.29μm;LASIK和PRK术后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56.32-139.52μm,明显高于术前。LASIK和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值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0.16-0.25mm,无临床意义。LASI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约为-0.60D;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低度组为-0.51D,中度组为-1.12D。结论:Orbscan系统测量值的精确性尚待进一步提高;LASIK和PR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改变是导致Orbscan系统测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是临床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选用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实验组白兔一眼行LASIK手术,另一眼行LASEK手术。术后1、7d,1、3、6个月取兔角膜做半定量RT-PCR检测兔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结果 LASIK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兔角膜中NGF mRNA总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2),其中LASIK术后1、3、6个月组兔角膜中NGF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7d组表达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EK术后早期(1、7d)兔角膜中NGF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多;术后1、3个月兔角膜中NGFmRNA表达持续稳定增多,术后6个月时表达到最高峰;LASIK与LASEK两组比较:LASEK组在术后早期1、7d角膜中NGF mRNA表达增高,而LASIK组术后1个月才开始增高,随着手术后角膜神经再生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中NGF mRNA表达的差异越来越小。结论 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神经损伤修复存在差异,角膜中NGF mRNA表达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LASIK后角膜的愈合反应及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愈合反应十分复杂,是影响其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主要就LASIK术后相关角膜结构的愈合反应进行综述,并与PRK术后的角膜愈合反应作比较,以探讨可能的角膜愈合反应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PRK和LASIK矫正近视术后的角膜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98例(175只眼)近视患者进行PRK与LASIK,术后1、3月时做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二组角膜形态随时间的延长,平滑型比例增加,LASIK组较PRK组的平滑型角膜更多,角膜形态的异常和偏心切削是PRK和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对术后角膜形态的改变提供了定量的方法,有利于手术者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不同切削比例所致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情况,并分析LASIK、LASEK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42例(84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方式、术前角膜厚度、术中切削深度、术前术后屈光度、术前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随着切削比例的增加,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呈上升趋势;LASEK和LASIK都产生了前隆现象,但LASEK较LASIK术后角膜前隆程度轻。结论准分子激光手术需控制术中切削比例,以减少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发生;相对于LASIK,LASEK对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更小,更不易发生继发性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视力恢复快和痛苦少等优点,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已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它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符合角膜的生理状态,故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安全性、预测性和稳定性高。本研究拟通过对屈光不正患者LASIK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的观察,以期探讨LASIK手术矫正近视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婧  李莹 《眼视光学杂志》2012,14(9):574-57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日趋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扩张是其隐匿但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屈光手术之后面临的最复杂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因此,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及丢失三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屈光不正在国内外已很普及。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医生也不断增加,LASIK术后有关角膜瓣的并发症有角膜上皮内生、角膜瓣移位、层间沙漠反应、角膜瓣皱褶、角膜瓣溶解及角膜瓣丢失等。我们报告3例由于角膜直接外伤而致的角膜瓣移位及丢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LASIK术中卡刀患者的再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5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卡刀后再次行LASIK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5例LASIK术中卡刀,形成不完全角膜瓣。仔细观察角膜瓣终止的位置,位于瞳孔缘3例,瞳孔外缘1mm2例,先放弃激光切削,待角膜愈合后再次行LASIK手术矫正。结果 5例经做第二次角膜瓣及激光切削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术中如出现卡刀现象,等待角膜瓣愈合后再次手术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