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术后发生前列腺癌 (PCa)临床并不罕见。 1990年至2 0 0 2年 ,我院诊治 12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例。年龄 63~ 82岁 ,平均 74岁。均曾因症状性BPH而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术后病理示BPH ,其中 3例伴有前列腺急、慢性炎症 ,1例伴有前列腺不典型增生。术前直肠指检 1例可触及前列腺小结节。7例术前PSA >10ng/ml 1例 ,4~ 10ng/ml 3例 ,<4ng/ml 3例。患者术后10个月~ 14年 ,平均 5.6年 ,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或疼痛而再次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总结 1 2例 (年龄 6 3~ 82岁 )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 1 0个月~ 1 4年 ,平均 5 .6年 ,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异常 1 1例 ,前列腺结节 8例。B期 3例、C期 3例、D期 6例。 1 2例均行睾丸切除术 ,其中 1 0例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结果 :随访 4个月~ 8年 ,平均 4 .5年。死亡 3例 ,病变稳定 6例 ,2例病变进展。 结论 :前列腺增生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切除后继发前列腺癌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不论何种手术方式均不能完全彻底地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 ,残余的腺体组织中有可能发生前列腺癌。笔者统计了 1 990~ 2 0 0 0年我院诊断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曾因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行前列腺切除的病例 ,并就其临床数据予以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 2 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 6例曾因BPH行前列腺切除术。 6例患者年龄 5 1~ 83岁 ,平均 72岁。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证实。诊断前列腺癌距手术时间间隔为 1~ 1 6年 ,平均 8年。有 3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1例于术后 9年发生 ,另 2例则为 1 0年以后发生。肿瘤分期 :A2 期 2例 ;B1 期 1例 ;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9例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癌发病距BPH手术时间为0.5~8年,平均4.6年。患者BPH术后主要因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骨痛而再次就诊。血清PSA异常8例,前列腺结节5例,同位素扫描(ECT)骨转移1例。9例均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骨痛者行辅助放疗。结果:7例获随访0.5~8年,其中死亡2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1例。结论:BPH切除术后的病例仍有发生前列腺癌可能,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早发现术后前列腺癌。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晚期或转移者则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BPH术后发生PCa患者的临床资料,PCa距BPH手术时间为10个月~14年,平均5.6年。患者BPH后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检查血清PSA异常11例,前列腺结节8例。B期3例、C期3例、D期6例。12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白膜下睾丸切除4例,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10例;内照射治疗骨痛3例。结果: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年。死亡3例,病变稳定6例,2例病变进展.1例失访。结论:BPH手术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4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及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前列腺癌患者,均经病理报告证实。行双侧睾刃切除及内分沁治疗,结果术后0.5-1年死亡。并就其解剖、组织胚胎学基础、病理学检查、病因及发生机理和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病例中,膀胱颈梗阻6例,尿道外口一残留和后尿道为性粘连狭窄各1例,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中,腺体残留3例,血块堵塞和前尿道狭窄各1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微量元素锌对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可成为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方法:本研究选择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平均年龄62.4岁;12例前列腺癌病人,平均年龄65.6岁,测定其血清锌含量。结果:血清锌平均浓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204.32±109.04)μmol/L,前列腺癌组为(97.65±63.16)μmol/L,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由于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时前列腺结构、功能的不同改变而导致血清锌的浓度差异,故测定血清锌浓度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前列腺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症是常见老年病 ,且已成为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病之一[1]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2 ] 。多数老年人在体检中可发现前列腺增生 ,部分患者可有症状。声像图有典型的表  相似文献   

13.
35例前列腺增生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偶发癌 (IPC)的发病率日趋增高 ,其诊断、治疗和预后亦引起临床关注。我们 198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行经耻骨上 (后 )前列腺切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治疗 10 3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 ,其中检出IPC 35例 ,占 3.38%。现就IPC的诊治经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年龄 5 4~ 78岁 ,平均 67岁。在经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785例中检出 2 2例 ,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2 4 9例中检出 13例 ,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病程 3个月~ 5年 ,均有尿频、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下尿路…  相似文献   

14.
Finastentide已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并简述其对BPH患者血清PSA水平的影响及前列腺癌的诊断,目前尚少有其对前列腺庙治疗有效的报道,故应用Fil1asteride时应删除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5.
植物雌激素与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类植物中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并具有弱雌激素及抗雄激素活性的天然活性物质。PCa与BPH是雄激素依赖性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植物雌激素对PCa与BPH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植物雌激素对性激素的调节、对细胞增生的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抗氧化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PSA/tPSA比值。结果 72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癌24例。tPSA为4.0~10.0ng/ml之间时,前列腺癌患者3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12,而前列腺增生患者有16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21,两者差异明显。tPSA为4.0~10.0ng/ml,fPSA/tPSA比值为0.20,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61%,而敏感性为100%。结论 当tP-SA为4.0~10.0ng/ml时,fPSA/tPSA比值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可以用于临床筛选潜在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在BPH和PCa患者中的表达,评价t-PSA与f-PSA/tPSA在BPH和P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BPH和PCa的患者,结合其术前的t-PSA及f-PS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在t—PSA%4.0μg/L的患者中,f-PSA/t—PSA〈0.16者共6例(BPH3例;PCa 3例),〉0.16者共20例(BPH13例;PCa例7);4.0≤t—PsA〈10.0μg/L的患者中,f-PSA/t—PSA〈0.16者共17例(BPH5例;PCa 12例),〉0.16者共24例(BPH21例;PCa3例);10.0≤t—PSA〈100μg/L的患者中,f-PSA/t-PSA〈0.16者共49例(BPH19例;PCa30例),〉0.16者共31例(BPH22例;PCa9例);t—PSA≥100μg/L的患者16例,均为PCa,f-PSA/t—PSA比值均〈0.16。结论:BPH患者随年龄增长t—PSA逐渐升高,但f-PsA/t—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的PCa患者t-PSA、f-PSA及f-PSA/t-PSA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SA水平在4.0~10.0ug/L的PCa患者和t—PSA在10~100μg/L的PCa患者相比,其f-PSA/t—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t—PSA〈10.0的患者,结合f-PSA/t-PSA〈0.16,能更有效地区别BPH和PCa(P〈0.05),但是,对于t—PSA%4.0μg/L的PCa患者来说,f-PSA/t-PSA比值对其与BPH的鉴别意义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摘除后前列腺癌(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最常见病之一,行前列腺摘除后仍可发生前列腺癌且易于误诊。本文报告2例BPH行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前列腺癌,并结合文献就其发生机理和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0岁.尿频、排尿困难及血尿10余年.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62/11.97 kPa.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增生,中央沟消失,质韧,边缘光滑.PSA为6 μg/L,结合前列腺、膀胱CT及尿道膀胱造影,诊断为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癌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