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10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其中藏族10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8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7例.术前动脉血氧分压50.1~61.4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11.0~-4.3.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10例.VSD直接缝合10例,补片修补8例,同期行PDA结扎4例,ASD修补4例,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7例.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其余患者的肺动脉压在术后12 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肺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海拔3 700 m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1年6月在海拔3 700 m高原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其中藏族7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6例;年龄1.5~12岁,平均(4.4±2.1)岁;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6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严重肺动脉高压3例;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79%~88%,平均84.5%.均采用腋下小切口.管型导管者采用三重结扎的方法,而漏斗型者以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和声音嘶哑等,4~7 d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均已恢复正常活动.结论:高原地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采取三重结扎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对于不具备常规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西藏地区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高原地区小儿体外循环特点及其与平原地区的差别,本文总结 2001年 6月至 7月在海拔 3 700 m的拉萨地区开展小儿体外循环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血液超滤对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呼吸指数(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液超滤技术对CPB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7月在海拔3 700 m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0例,根据CPB过程中有无应用血液超滤技术,将患者分成血液超滤组(n=5)和对照组(n=5),各组均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5 min、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12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au)、气道峰压(PAP)、静态胸肺顺应性(Cs)、动态胸肺顺应性(Cd)和RI的变化.结果:全组无早期死亡.所有患者在CPB转流中及转流后均未出现血红蛋白尿.与CPB前相比,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 min至CPB后240 min各时间点,其RI、PPlateau和PAP均显著升高(P<0.05),Cs、Cd均明显降低(P<0.05);血液超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 min至CPB后60 min,其PPlateau、PAP和RI虽较CPB前有增加趋势,Cs、Cd有降低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对照组PPlateau、PAP和RI均较血液超滤组明显升高(P<0.05),而Cs、Cd较血液超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原地区CPB可引起明显的肺功能急性受损;CPB中应用血液超滤技术能明显减轻术后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6.
心血管外科已经超过了100 a的历史,相比其它临床外科而言它又是医学领域里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早在1896年,Rehn就开始了人类心脏上的缝合操作,但直到1953年Gibbon夫妇等研究体外循环机,探索体外循环技术,才真正打开心脏外科禁区之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海拔3 700 m开展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早拔管组(n=8,进入ICU后6 h内拔除气管插管)和对照组(n=8,进入ICU后8 h后拔除气管插管).分别于拔管前及拔管后10、30、60、120和240 min,测定右心房压(RA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右心室每搏容量指数(RVSI) 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结果:患者均无早期死亡.早拔管组和对照组分别于CPB后(3.85±1.21)和(12.22±1.63) h拔除气管插管.早拔管组RAP在拔管后10 min较拔管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VEDVI、CI以及RVSI明显增加(P<0.05),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60 min,PVRI显著降低,RVEF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的RAP、RVEDVI、PVRI、RVEF、CI以及RVSI在相应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原地区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能增加静脉回流量,降低右心室的后负荷,改善右心室收缩力和泵功能,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外科也是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每年完成各种心脏手术600例左右,其中体外循环手术400例左右。老年、高龄患者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是科室的特色之一,包括室壁瘤的切除及瓣膜置换同期冠脉搭桥术。每年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00例左右,其中微创不停跳手术约占80%以上。常规开展各种心脏瓣膜病、复杂先心病和大血管病等手术。体外循环室、麻醉研究室、心脏超声室、监护室和实验室隶属于心血管外科,具有完整的“一条龙”工作模式,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京生  陈或  万峰  陈生龙 《北京医学》2001,23(5):266-268
目的 总结分析25例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伴有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冠心病25例,左室室壁瘤17例,室间隔穿孔者7例,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25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处理室壁瘤13例,其中室壁瘤切除术6例,附加室间隔穿孔修补术6例,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另有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和二尖瓣成形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者19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而未处理心梗并发症者10例。结果 手术死亡4例,包括1例壁动脉瘤切除及3例室间隔穿孔修补,其中新发生围手术期心梗1例,远期死亡3例,远期心功能不全2例,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对于无症状室壁瘤和轻-中度二尖瓣反流应采取相对保守的外科治疗方法,完全的的再血管化手术可能对远期改善有利。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效果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0.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施虐.多数轻症患者无明显症状,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肺炎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部分重症患者甚至出现全身多器官损伤.既往存在慢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或感染期间新发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高原地区治疗初到高原患急腹症患者的方法。方法选择在2008年6月~2011年6月初到高原不足6个月的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及初到高原患者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结果三年来,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患者,无脑水肿、肺水肿和右心衰竭的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再出血患者。切口感染2例,其中急性阑尾炎1例,急性肠梗阻1例。结论在高原地区治疗初到高原患急腹症患者,必须考虑到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及初到高原患者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张远征 《医学争鸣》2009,30(14):1332-1335
目的:探讨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4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可能伴有的危险因素进行询问和检查。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303例,无病变者101例。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饮酒史、吸烟史、经济收入、生活工作压力、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②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经济收入、生活工作压力、低密度脂蛋白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冠状动脉受累支数有相关性(P〈0.05-0.01)。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饮酒史、生活工作压力、年龄、经济收入和性别。结论: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饮酒史、生活工作压力、年龄、经济收入和性别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能为该地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强化质量意识是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面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在贯彻执行研究生教育新"24字"方针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和研究生培养的诸个环节阐述了强化质量意识,牢牢树立质量观的重要性.为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建立一套监督和自我评估的制度和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但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还表现出非促红细胞生成作用,包括阻止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具有强大的细胞保护作用,从而在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中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EPO不但可以预防,而且可以治疗心脏缺血事件,具有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价值.本文就EPO在缺血性心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睡眠呼吸障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睡眠障碍,而睡眠呼吸暂暂停综合症又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三型,尤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常见,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OSAS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呼吸时上气道阻力增加,使呼吸浅慢或暂停而引起反得发作的低氧,高右酸血症和酸血症,它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损害,国外对此研究较深入,认为OSAS是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夜间猝死,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对103例MS合并CVD患者推荐及指导综合干预治疗方案,进行相关检查,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最后按是否依从干预治疗方案及是否达到标准效果分为3组(正规治疗纽、非正规治疗组及未治疗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脂、BP、FBS、颈动脉粥样斑块数与基础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排除癌症、意外死亡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3组患者入选时观察指标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2)正规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数明显减少(P〈0.05);(3)控制危险因素的时间越早、治疗时间越长,则控制效果越好、出现的心血管事件也越少,而且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更为重要。结论:综合干预治疗方案是MS合并CVD患者的有效防治方案,而指导患者坚持治疗并使防治效果达标是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青海高原地区胃癌组织中MICA基因在mRNA水平与其蛋白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1例高原地区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粘膜组织中MICA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CA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pearman相关关系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青海高原地区胃癌组织MICA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MICA蛋白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为(26.9%,11/41)与胃癌组织阳性率为87.8%(36/41),高分化组(75.0%,6/8),中分化组(83.3%,10/12),低分化组(95.2%,20/2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发生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CA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MICA的过度表达在青海高原地区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组织中MICA 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升高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放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黏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来自高原地区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黏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吸氧、纠正心衰)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静脉放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次数、静脉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及Pa 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放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黏血症较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