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扶正祛邪是中医学的基本法则,任何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胜则邪则病退,邪胜于正则病进,在治疗疾病时,可针对邪正力量的对比不同,而采用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和祛邪扶正并用的治法,使疾病并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
徐慧彬 《天津护理》2013,(6):525-526
“发热”是儿童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属于外感病证,是由于卫表失和,正邪交争所致,常用汗法解表。素有“群方之祖”之称的桂枝汤即是“汗法”的代表方剂。《伤寒论》首次在桂枝汤方后提出“将息”的概念,针对药物的煎法、服法、药后护理等方面的要求都有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医食疗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另外高血压大多伴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或并发症,这些疾病也都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且这些疾病药物治疗时如不配合饮食治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中医食疗在高血压防治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中医对食物的性能与属性的看法、中医食疗特色、饮食治疗原则、辨证施食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列举了一些中医食疗饮疗方与粥疗方,使食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1正邪辨析 所谓正邪,即正气与邪气,是中医学自发的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对立统一规律,辨证地归纳和分析制约人体健康与疾病两种对立因素而提出的一对范畴,为中医所特有的概念和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5.
中医食疗在疗养康复中的应用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沈卫,李大椿,司维健,齐继红,丛敏,谭显业,郭杰,王雪萍中医食疗既中医饮食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食疗按用途可分为保健食疗和临床食疗。前者主要用于增强体质、防病延年,后者则用于疾病的治疗。按方...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治则治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处理疾病的治则、治法和方剂作用的研究,发现《伤寒论》一书所重视的是致病的因素--"邪".邪气是引发疾病的罪魁祸首,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正邪相争的主要方面,邪气在则正必伤,贼邪不去则永无宁日.所以,在制定治病的原则上,主张首当祛邪.通过祛邪以护正,在具体治法上,多采用发汗、涌吐、攻下、温散、清泄、逐瘀、化痰开结与利水渗湿.全书112方,而祛邪方剂达60余首,占全书方剂近60%,扶正补益的方剂占不到10%.可见《伤寒论》治病的主张是旗帜鲜明的--祛邪以护正,邪去则正安.  相似文献   

7.
<正>辨证是认识、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段。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是论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近视是一种表现为视力减弱的眼部疾病。青少年佩戴眼镜已经成为现在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并且年龄越来越小,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关注。西医对近视并无有效的根治手段。笔者通过参阅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医治近视的相关文献,对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案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在此过程中对中医治疗近视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对中医治疗近视有了自己的浅显认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导致的一种难治性肝脏疾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国际学术界公认抗HBV有效的α—干扰素来说,其治疗慢性乙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仅在30%左右,且在有效剂量下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为了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有效方...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按照八纲辨证为基本方法,具体分析每例患者的正邪盛衰,寒热变化,然后依治疗八法而立方,由扶正药攻邪药(软坚散结药)、动物类药、清热解毒药及引经药类配合使用抗肿瘤治疗,其中动物类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近年来,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吴飞虎老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工作,长期从事中医耳鼻喉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善于与时俱进运用经典治疗鼻科疾病,尤为变应性鼻炎。笔者有幸跟从吴老师学习,目睹其临床疗效之奇效,受益匪浅。现对热型变应性鼻炎清热凉血法治疗之遣方用药总结如下。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传统认识"鼻鼽"是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称呼,最早载自西  相似文献   

12.
一、疾病是怎样发生的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正邪矛盾斗争的反映。“正”即正气,是指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邪”即邪气,是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疾病能否发生,取决于正邪矛盾两方斗争的势力。祖国医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抵抗能力强,虽有病邪的侵袭,也不容易发病。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外邪时,邪气才能乘虚入浸,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病;或邪气过于强盛,超过了正气抗邪的能力,以致病邪入侵  相似文献   

13.
清·陈壬锋《石室秘录》提出"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病人群,多为气虚型病理体质,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EB病毒感染以及续发的相关疾病,在感染人群中形成了"气虚染毒"病机过程,也是贯穿各相关疾病全程的共同基础病机,因此基于"异病同治"的治法模式,在"体质学说"的指导下,探讨益气解毒方治疗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可行性,为治疗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提出了新见解,以期开辟一条中医诊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承办,定于今年10月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危亦林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医学家,集危氏五代从事内、外、妇、儿、骨伤、眼、五官科之临床经验,著成《世医得效方》,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危亦林学术思想,交流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外、骨伤等疾病诊疗技术发展的新信息。1征文内容(1)危亦林学术思想的研究;(2)《世医得效方》内、外、骨伤等疾病治法及方药临床应用的经验与体会;(3)《世医得效方》方药的发掘与现代基础和临床研究;(4)中医、中…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承办,定于今年10月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危亦林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医学家,集危氏五代从事内、外、妇、儿、骨伤、眼、五官科之临床经验,著成《世医得效方》,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危亦林学术思想,交流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外、骨伤等疾病诊疗技术发展的新信息。1征文内容(1)危亦林学术思想的研究;(2)《世医得效方》内、外、骨伤等疾病治法及方药临床应用的经验与体会;(3)《世医得效方》方药的发掘与现代基础和临床研究;(4)中医、中…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是一首古代名方,现代被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文章结合王有鹏教授以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婴幼儿湿疹为例,深入分析该方治疗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和处方化裁精华,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维特点,并进一步说明了导师王有鹏教授运用温胆汤之"分消走泄"法在防治儿科疾病方面的独树一帜,每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中医习惯“以汤名证”,故把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称之为“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的总病机是正邪分争在表里之间,即半表半里。总的表现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其总的治则是:和解表里。  相似文献   

18.
药熨法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简易治病方法,此法在目间流传很广,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目前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正在逐步深入发展,此法也进一步扩大临床使用范围。特别是对各种慢性疾病或非炎性疾病引起的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疾病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把主客观诊察所得,加以综合分析,对疾病的原因、病情的属性、病位的深浅、病机之进退、正邪的盛衰等种种变化,最后通过辨证,作出正确的诊断。那么,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把辨证施护与四诊相结合呢?在实践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给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传统理论和鼻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学联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中医官窍-脏腑理论、官窍-经络理论,脑主七窍理论都论证了经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现代医学认为当鼻腔投药后,药物就能迅速地从黏膜透入血管,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且鼻与脑神经的密切联系,故可用于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结论:鼻腔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有效手段,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