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增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增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使用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增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特殊位置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共83个癌灶,癌灶靠近膈面、胆囊、肾脏、结肠、大中血管等特殊位置.其中研究组35例共43个瘤体,在超声引导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联合RFA治疗,对照组31例共40个瘤体,单纯行RFA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瘤体完全灭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瘤体完全灭活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邻近器官损伤、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低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特殊位置原发性肝癌瘤体完全灭活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在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P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措施,评价治疗效果及彩超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治疗措施。彩超复查显示治疗后第3个月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者22例,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者6例,肿瘤血供无变化者2例。治疗后第3个月复查彩超显示病灶体积缩小25%以上者28例,病灶无明显缩小或较治疗前略有所增大者2例。结论彩超在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是否比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具有更好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5年)、EMBASE(1989—2005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1期)、互联网上注册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5年),文献语种不限。纳入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及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治疗较经皮无水酒精注射能提高对〉2cm小肝癌的3年生存率、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并减少1年和3年局部复发率;而对直径≤2cm的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与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效果相似,无显著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总体疗效优于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尤其对于肿瘤直径〉2cm的小肝癌;且两种方法副作用均小,安全可靠。上述结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小肝癌的方法选择具有很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明确诊断时,大多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1983年Sugi—Hre首先报道了经皮注射无水酒精(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etion PEI)治疗原发性肝癌。PEI是一种微创性介入治疗手术,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2001年1月~2002年1月,我科应用PEI术治疗了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是一项医护配合的手术治疗。现将操作配合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部分患临床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时机或由于种种原因不宜手术切除。我院于1998年4月至今采用超声引导下肝穿瘤内注射元水酒精治疗肝癌978B;9.共4309人次,未发现有严重副反应发生及癌肿尚针道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很低的肿瘤。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切除术,经皮穿刺注射酒精治疗和经皮穿刺动脉栓塞治疗。我科自1998年3月~2000年9月,以超声导向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18例(简称PAI),获得了满意疗效,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肝癌,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仍无确实有效的疗法。为此我院近年来对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了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两种消融方法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0只荷瘤兔随机分3组,射频消融组(RFA);无水酒精组(PEI);生理盐水治疗组(NS)。术前、术后2周行MR扫描,比较肿瘤平均增长率;检测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2周后取出肿瘤,比较坏死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3组两两间肿瘤平均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肿瘤平均增长率最小。各组间肿瘤坏死率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坏死率最大,达98.43±2.76%。除NS组外,其余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术前、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FA组变化最明显。病理上,RFA组肿瘤呈重度坏死,有多核巨细胞反应,肉芽肿形成;PEI组呈轻-中度坏死,肝组织出现空泡变性(脂肪变性),部分血管有癌栓;各组胆管未受破坏。结论RFA的疗效较PEI明显;但对肝肾功能损害较PEI明显。临床上,应在兼顾肝肾功能情况下,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学文  杨森  赖钊  何晓非 《西部医学》2011,23(9):1671-16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98例病人随机分为RFA组49例共60个病灶,PEIT组(对照组)49例共76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lT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肿瘤消融率),第1、2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肿瘤消融率RFA组为93.8%;PEIT为组77.5%;RFA组肿瘤消融率高于PEIT组(P〈0.05)。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9%9、1.8%;PEIT组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7.5%;RFA组1,2年生存率高于PRIT组(P〈0.05)。结论对于SHCC的治疗,RFA临床疗效优于PEIT;但位于肝脏表面、靠近第一,二,三肝门的SHCC,以PEIT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邹彦芬  吴鸣  杜端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09-28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及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护,所有患者顺利恢复。结论:积极的心理疏导和严密的监护是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在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B超、CT或MRI,确定肿瘤坏死范围,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治疗后12周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并预测平均生存期。结果:TACE组治疗前CD4+为28.68%±7.58%,治疗后为30.16%±6.33%,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CE组CD8+、CD4+/CD8+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治疗后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CE组与综合组术后肿瘤坏死范围分别为(0.25±0.07)cm和(2.01±0.26)c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综合组术后血清AFP含量为(32.77±4.66)μg·L-1,与TACE组术后血清AFP含量(256.33±17.85)μg·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ACE组(P<0.01)。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黄文薮  朱康顺 《当代医学》2009,15(35):751-754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这两种介入疗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地评价TACE及RFA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CT及MR对肝细胞癌TACE及RFA术后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皮超声介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通过B超探头穿刺架引导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31例,64个肝癌结节,共治疗272次.结果 甲胎蛋白阳性病人下降率占77.8%,转阴率40.7%.9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结节平均直径由3.5cm缩小至3.0cm.22例转移癌肿瘤结节平均直径由3.6cm缩小至2.9cm.结论 该方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操作简易、适应症广、创伤小、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利用RF - 2 0 0 0 TM 肿瘤射频治疗系统 ,在B超或CT引导下对 4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5 3个肿块进行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 ,利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RFA治疗效果 ,并进行随访 .结果 :RFA治疗后 6 5 3% (32 /49)的肿块血供消失 ,6 6 0 % (35 /5 3)的肿块完全凝固性坏死 .其中直径小于 3cm的 2 0个肿块 (另 4个治疗前即无血供 )全部血供消失 (10 0 % ) ,2 4个肿块均呈完全凝固性坏死 (10 0 % ) .直径为 3~ 5cm的 11个肿块中 9个血供消失 (81 8% ) ,8个完全凝固性坏死 (72 7% ) ,而直径大于 5cm的肿瘤则治疗后肿块血供完全消失及完全凝固性坏死率均较低 .肿瘤直径 <5cm的患者生存期较长 .结论 :集束电极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 ,疗效可靠 ,安全 ,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张启芳  范竹萍 《华夏医学》2003,16(3):305-30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应用FAE PEI治疗,68例单纯应用TA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的下降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联合组肿瘤缩小明显,AFP复常率高于TAE组,而术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害较轻,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结论:TAE PEI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优于单纯TAE。  相似文献   

17.
杨思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05-380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对硬化治疗的188例206个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后6个月及每年一次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最短2a,最长10a,总有效率为96.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在声门型喉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3例声门型喉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癌细胞凋亡率为(27.28±2.12)%,临床有效率为73.6%(28/38),≥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11/38),对照组癌细胞凋亡率为(21.42±1.87)%,临床有效率为45.7%(16/35),≥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2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志勇 《河北医学》2014,(6):912-916
目的:探索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36例行单纯TACE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FP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AFP变化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肝功能损伤,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病灶复发率,延长患者预后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独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12月因肝癌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58例,RFA+TACE 25例(为实验组),单独TACE 33例(为对照组)。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肝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CT/MRI,并随访1年。结果 1两种治疗方法未明显加重肝脏的损伤;2两组NLR较治疗前均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PIVKA-Ⅱ较治疗前减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FP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0.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0%、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61年生存率分别为76.0%(19/25)、72.7%(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治疗并未明显加重肝脏的损伤,能更好地维持促肿瘤炎性状态与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平衡性,比单独治疗肝癌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