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和B组(进口氯吡格雷),均于入院后即刻口服负荷量300mg,之后75mg/d。2组病例均给予冠心病常规保守治疗,用药30d观察发病后30d内的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同时监测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在终点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进口氯吡格雷相比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成本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成本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成本为695.2元;对照组的成本为1480.0元。观察组成本效果为739.6;对照组成本效果为1541.7;观察组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成本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医院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次入院的224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即静脉溶栓、抗凝、降脂、减轻心脏氧耗等)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50 mg/d)联合国产氯吡格雷(首次600 mg后150 mg/d,连续7 d后75 mg/d连续12个月),对照组则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进口氯吡格雷,给药方法与治疗组完全一致。结果 21 d随访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再发、住院死亡联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6.9%、6.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96.3%。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随访12个月,心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4.9%、13.8%,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凝血指标(PT、APTT)心肌损伤指标异常(cTnI、CK-MB),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2组发生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坚持服用12个月占93.1%,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728,P=0.001)。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近期应用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高凝性,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长期应用预防心肌梗死再发,与进口氯吡格雷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与进VI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进口组35例患者给予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国产组35例患者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进口组患者总有效率蛆29%;国产组为91.43%;进口组发生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血管事件6例次,发生率为17.14%;国产组发生7例次,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眭(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达到进口氯吡格雷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是上个世纪临床医学的最大进展,而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应用循证医学最多的疾病。循证医学回答r脑血管病临床中最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按照循证医学的分忻结果,最有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卒中单元(stroke unit)、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由此可以看出,抗血小板药物已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2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进行分析,其经血栓弹力图检查确诊为氯吡格雷抵抗;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8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来替代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7例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129例,进口氯吡格雷组128例。两治疗组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75mg/d。并于术前至少6h顿服氯吡格雷300mg,两组PCI术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观察术后12个月内MACE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国产氯吡格雷对PCI术后12个月内MACE及主要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长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经济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使用国产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实施PCI的76例75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对照组(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分别在术后口服阿司匹林一日100 mg 泰嘉或波立维一日300 mg,为期1年,随访观察并记录术后1年患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各种出血性事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构成、合并疾患、冠心病分类、冠脉病变特征、平均植入支架数、支架长度及支架内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死亡率为7.8%,MACE总发生率为34.2%;两组全因死亡率(6.9%对8.5%)、MACE发生率(34.4%对34.1%)、再狭窄率(6.1%对6.5%)、出血发生率(10.5%对13.7%)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对高龄患者具有同等疗效,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PT变化均不明显,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G均明显升高,APTT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49)与实验组(n=49),将采取国产氯吡格雷患者作为国产氯吡格雷组,将采取进口氯吡格雷患者作为进口氯吡格雷组,对比观察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情况。结果国产氯吡格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16%、最大血小板聚集率(50.21±4.54)、PRU(190.54±8.98)、P2Y12抑制百分率(26.38±4.32)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结论将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应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相当,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给予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用药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波立维治疗,研究组给予泰嘉治疗。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及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抗凝治疗与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疗效相当,且有价格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祥礼  古爱军  孙霞  李萍  王霞 《中国医药》2006,1(10):581-58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氯吡格雷与胰激肽原酶对支架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0.3g,1次/d,1个月后改为0.1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6个月。治疗组60例,氯吡格雷75mg,1次/d;阿司匹林0.3g,1次/d,1个月后改为0.1g,1次/d;胰激肽原酶2片,连用6个月。6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支架的开通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5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达25%,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达5%,两组间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吡格雷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有预防作用,且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促进血栓溶解,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等,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某院2010年1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1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药物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81例)与阿司匹林组(81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则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发现,氯吡格雷组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且氯吡格雷组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够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术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32例,阿司匹林组28例.联合用药组术后规则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连续11个月;阿司匹林组术后1个月规则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随后因各种原因自行停服氯吡格雷,仅口服阿司匹林,持续11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冠脉再狭窄包括需进行再次PCI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发生率.结果 联合用药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12.5%,阿司匹林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39.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应规范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使用随机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血小板凝聚率(PAG)。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5%、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17.5%,两组间相比,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G分别为(0.61±0.15)、(0.62±0.1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G分别为(0.31±0.05)、(0.42±0.04),治疗后PAG结果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效果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小板凝聚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导致冠心病患者住院和病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对47例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同时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药物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接受随访的10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服用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国产组64例,服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进口组36例,服用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①进口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78%(1/36),国产组MACE发生率为4.69%(3/6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进口组在治疗中出现腹痛2例、皮疹1例;国产组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皮疹2例;③随访期(1年)内,进口组的治疗费用平均为(7761.7±458.1)元,明显高于国产组的(4937.5±261.3)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国产氯吡格雷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进口氯吡格雷,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完全可以用国产氯吡格雷代替进口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入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51例)和国产氯吡格雷组(B组,51例)。B组在常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国产氯吡格雷75 mg,1次/d,持续4周。在入组前以及服药每周内门诊随访,共4周,询问病史,不良反应以及行活动平板检查。结果102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4周内,B组胸痛发作每周次数减少(4.2±0.5)次,而A组减少(2.1±0.8)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硝酸甘油消耗量B组平均减少(6.1±0.7)片而A组平均减少(3.3±0.9)片(P〈0.05)。运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B组增加(63.6±2.3)s而A组增加(31.6±2.2)s(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国产氯吡格雷,可以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韦晓静  李刚  张茗 《河北医药》2011,33(21):3253-3254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长期疗效及成本。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1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嘉组(n=60)和波立维组(n=58)。2组均于支架植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每日75mg,共服用12个月(药物涂层支架DES)。评价术后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12个月随访期内,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泰嘉组成本4380元,波立维组成本7555.5元。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当,国产氯吡格雷经济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能否通过增加氯吡格雷维持剂量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预后,从而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的ACS患者围手术期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诊断为ACS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08例。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剂量组)PCI术前给予600mg氯吡格雷负荷量,术后给予75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至少1年;B组(双倍剂量组)PCI术前给予600mg氯吡格雷负荷量,术后给予150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30d,以后继续给予75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至少1年。1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础血小板聚集率及氯吡格雷600mg负荷量用药4h、维持量氯吡格雷用药后7、14、30、90、180d的血小板聚集率。2临床随访:所有患者均在180d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维持剂量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2组患者维持量氯吡格雷用药后7d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0、90、180d的血小板聚集率双倍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180d结果显示双倍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MACE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应用150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与常规氯吡格雷维持剂量相比,可进一步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但是MACE事件发生率无明显降低,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