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银染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作了分析。其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的均值和标准差为:胃溃疡旁粘膜1.24±0.50;癌旁粘膜1.52±0.23;非典型增生胃粘膜依轻、中、重度差异分别为2.68±0.66、3.19±0.45、4.78±0.94;早期癌4.57±0.51;进展期胃癌680±1.57;淋巴结转移性胃癌6.89±1.78。统计分析表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与溃疡和癌旁粘膜间、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各型癌间的Ag-NOR计数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g-NOR计数可用为鉴别胃粘膜交界性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AgNOR计数在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25例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癌进行了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AgNOR计数多少与细胞的异型性及分化程度有关。乳头状及滤泡性良恶性肿瘤之间瘤细胞含AgNOR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AgNOR计数有助于它们之间的鉴别。但分化好的滤泡癌及乳头状癌与不典型腺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典型腺瘤为一交界性肿瘤,另外也说明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AgNOR计数虽有一定价值但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粘液组化与CE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粘液组化染色及ABC免疫酶标技术,观察了55例胃癌,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异型性增生。结果表明,各型胃炎中CEA阳性率与肠化程度及粘液组化分型有关;胃癌的CEA阳性率与粘液组化分型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异型性增生及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用粘液组化染色与CEA免疫酶标检测可作为随访癌前期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10例肠化、30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胃粘膜,10例正常胃粘膜和10例高分化腺癌细胞核内AgNOR蛋白的面积及其颗粒的形状进行了定量,并测定了其DNA含量,结果显示,随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其核内AgNOR蛋白与DNA含量依次增加,而AgNOR颗粒的形状因子呈递减趋势。AgNOR蛋白面积/核和其颗粒的形状因子与DNA含量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前者为正相关(r=0.99P<0.001),后者为负相关(r=-0.952P<0.001)。我们认为,AgNOR面积及其颗粒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可作为胃癌前病变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 Ag-NOR 染色法对对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12例,平滑肌肉瘸25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提示,良、恶性肿瘤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肉瘤的病理分级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肉瘤中,5年内及5年以上存活率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1)。作者认为,该方法简便、易行、实用,可用以鉴别良、恶性肿瘤并可用作恶性肿瘸分级及预后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建立了胃液64-DP的ELISA检测方法。经特异性抑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较好,而且操作简易快速。131例胃液标本测定结果显示,阳性率为84.6%(44/52);假阳性率为3.80%(3/79)。我们认为此法可作为胃癌普查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70胃癌、62例癌前病变和1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Warthin-star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c-erbB-2等蛋白。结果 HP杂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肠型和约漫型胃癌间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胃癌和癌前病变组中,HP感染与PCNA表达、c-erbB-2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组织中Bcl-2、Bax、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p16和p53产物在79例胃癌、23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21例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58/79)和78.2%(1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组织(38.1%,8/21),P<0.01。Bax、p16和p53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8%(31/79)、69.6%(18/23)、80.9%(17/21)和45.6%(36/79)、65.2%(15/23)、76.1%(16/21)及82.3%(65/79)、39.1%(9/23)、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cl-2对胃黏膜细胞凋亡有明显的负性调节作用,而抑癌基因Bax表达对Bcl-2的抑制凋亡功能有对抗调节作用;p16基因直接参与细胞生长增殖的负调节,突变的p53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和γ -catenin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在 43例胃癌, 22例胃癌前病变及 1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22.7%、 22.7%、 18.2%、 27.3%,分别与胃癌 E-cadherin( 53.5%),α -catenin( 55.8%)、β -catenin( 51.2%)的异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进展期胃癌异常表达率较早期胃癌高,除γ catenin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或 P< 0.01)。低分化胃癌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较高,胃癌浸润到浆膜外及伴随淋巴结转移时 E cadherin、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升高( P< 0.05或 P< 0.01)。 76.7%的胃癌及 50.0%的胃癌前病变 E cadherin系统中至少有一项表达异常,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且至少有一项为表达异常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异常表达者( P< 0.01)。结论: E cadherin及部分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 cadherin系统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联合检测 E 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TEN基因蛋白在30例正常胃黏膜、20例不完全型大肠化生,9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54例早期胃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0/30),在不完全型大肠化生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20);在轻、中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32)、8.57%(3/35)和65.73%(17/26),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51%(37/54)。Survivin基因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与阴性表达中PTEN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64,P=0.0000。结论:Survivin在早期胃癌中表达上调,说明该基因在早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作用重要,Survivin表达越高,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越低。早期胃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cox-2)、p21表达的关系,以探讨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经胃镜和病理诊断明确的病例共12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各30例。以ABC免疫组化检测上述标本的cox-2、p21,以改良Giemsa法检测HP。结果 胃癌组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为83.3%(20/24),弥漫型6例中HP阳性1例。胃癌HP阳性率与CSG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与胃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HP阳性的cox-2及p21与其HP阴性者作相应比较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提示胃癌可能与HP感染有关,而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HP感染可使胃黏膜中cox-2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并通过使癌基因激活从而可能引起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核仁组成区染色技术研究正常胃粘膜、胃粘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同核仁组成区(AgNOR)数量和形态变化,发现正常胃粘膜AgNOR计数最低、形态无畸形,随胃粘膜病变的进展,AgNOR计数逐渐升高,且形态上的畸形程度也随之增加。AgNOR计数与胃癌的浸润呈正相关,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AgNOR计数高的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果提示,用AgNOR计数,同时结合AgNOR畸形程度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在280例胃标本中检出胃腺囊118例(占42.1%),分为良性病变组、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组检出率最高(60.8%),异型增生组次之(53.1%),良性病变组最低(11.5%),胃癌及异型增生组与任一良性病变组之间检出率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绝大多数(20/22)早期胃癌伴有胃腺囊。粘液组化染色部分胃腺囊伴有不完全性大肠型肠化生。说明胃腺囊与胃癌密切相关。组织学观察区分为单纯性和异型性胃腺囊,前者常见于良性病变中,后者在胃癌组占76.7%。我们认为把异型胃腺囊,尤其是囊内伴有炎细胞积聚者作为癌前病变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正秋  张德中  李蓉蓉 《肿瘤》1999,19(2):99-101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维生素对肿瘤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抗氧化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β-C)可减少食管癌及其异型增生的发生[1],有人对7个国家16个队列的人群进行食物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与胃癌发生率的研究,随访25年,发现维生素C摄入量与胃癌的发...  相似文献   

19.
据千余例胃癌患者长期随访结果,术后生存8年可谓治愈。将129例治愈性胃癌与100例术后只生存1~5年者行临床病理对比观察,探讨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发现病程、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生长方式、间质炎细胞密度、淋巴结转移和胃旁淋巴结滤泡增生等,与预后关系密切;标本切端阳性与否、淋巴结转移的多少和有无胃周软组织癌浸润等,也会影响预后。作者认为,用5年生存率作比较胃癌预后的界限,尚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前峰正转向癌前变化的研究。本文就胃癌前期变化的形态、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前景作一综述。世界卫生组织将胃癌前期变化分成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两种。前哲指一些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之临床情况或疾病,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胃息肉、慢性胃溃疡、能原性胃炎等,后者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即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有些学者也包括肠腺化生)。在这些疾病或病变的胃粘膜上容易产生癌变。有人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83.3%的早期胃癌患者癌傍伴有癌前期状态和病变,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确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