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硷性磷酸酶(ALP)广泛分布于小肠、胎盘、肾、骨、肝、肺及脾等担织器官内。大鼠烧伤后在创伤愈合的肉芽组织中也含有大量的ALP,肉芽组织ALP的性质类似肝、骨组织的ALP同功酶。  相似文献   

2.
平原狗急进高原途中突发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电镜和组织特染等方法,对平原狗急进高原途中突发急性高原肺水肿的肺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提示:(1)肺泡腔内见淡嗜伊红肿液,肺泡隔内毛细篾这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胞质微绒毛、胞人微饮泡增多,基膜变宽、模糊及较大血管壁疏松裂隙样变;(2)肺泡上皮细胞部分核间隙变宽,胞人线粒体增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质微绒毛增多,排列紊乱或脱落,胞质内板层小体增多及部分叶空圈样变;(3)肺泡隔内神经纤维呈髓鞘样变。  相似文献   

3.
平原大鼠急进高原后肝肾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与方法:本文采用平原SD大鼠10只,随机分平原组5只,高原组5只、♂1、♀4,高原组迅速带至海拔4475m高原,应用透射镜对大鼠肝肾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1)人部分线粒体局部外和嵴消失,毛细胆管微绒毛短少;(2)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于髓鞘样改变,微绒毛排列紊乱;结果:结果表明急性缺氧时的大鼠其肝肾均出现明显的缺氧性损害;结论:本研究为阐述高原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为了对高红症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筛选防治高红症的新药,我们以低氧、高寒、口服氯化钻等复合因素复制了大鼠高红疟疾病模型。本文报道高红症大鼠肺与肾脏超微结构的形态学研究;结果:大鼠肺泡腔内见有血浆蛋白渗出,肺泡毛细血管基膜受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呈板层样改变,且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见有红血球堆积;结果:急性缺氧时大鼠的肺与肾脏均出现明显的缺氧性损害;结论:本研究为大鼠高红症疾病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平原人移居高原后的体循环血压通常会发生改变,有的表现为血压增高,有的表现为血压降低,通常多数表现为血压增高.随着对高原环境的习服,血压可恢复至平原水平.若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升高或者降低,或缓解后再度出现并持续下去,通常会产生严重的继发性损害,即转变为高原高血压或高原低血压.本研究围绕高原习服过程中血压的正常变化,高原高血压的动态变化,急性高原病血压的动态变化,以及从高原与返回平原后血压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居民重返平原后心电图(ECG)的变化,了解其脱离高原环境后右心室占优势的情况是否得到扭转.方法:对240名久居高原(海拔2261m~4200m)健康居民(年龄50岁~84岁)重返平原后进行了ECG检查,主要测定了右心室电压,并对右心室肥厚(RVH)作出诊断.同时与197名平原同龄人进行了对比.结果:返...  相似文献   

7.
移居中度高原的平原人退休返平原后肺功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对移居中度高原的平原人退休后返平原(移居者)短期内(进入平原10天)和长期定居后(一年以上)的肺功能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发现移返者进入平原后短期内MV,FVC,PEF,FEF_(75)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肺功能参数均有下降趋势,长期定居后肺功能介于留居高原和世居平原者之间,其中PEF,FEF_(75)和D_(CO)SB明显高于平原世居组(P<0.05)。说明中度高原对移返者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的影响在脱离高原后不能完全消除,这也可能与进入老年期呼吸系统退行性变明显而不易复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方法分别在海拔1400 m某地选取3名拟乘汽车进入海拔4200 m高原的健康男性青年,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0 d),分离白细胞,戊二醛固定,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性粒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跟踪该3人到达4200 m高原,分别在到达高原后7、30 d时再观察上述指标。同时选取职业、年龄相匹配的3名从平原移居4200 m高原1年的健康男性,测定其上述指标。结果移居高原7 d时,线粒体核周间隙增宽,不均匀,线粒体数量较多,较多线粒体出现固缩、水肿等;移居高原30 d时,大量线粒体固缩,核周间隙扩张;移居高原1年时,线粒体数目较多,形态逐渐恢复正常,仅个别线粒体出现水肿。结论移居高原早期线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但随着时间推移,线粒体的形态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西宁出生(海拨2 260米)大耳白兔,移居高原(海拨3 700米)及应用抗缺氧药物后,研究了家兔睾丸曲细精管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发现家兔移居高原后,睾丸曲细精管变化最显著的是,精子细胞顶体帽不规则扩大,顶体颗粒移位内陷,顶体下间隙局部扩大。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呈网状或空泡状。应用抗缺氧药物——异叶青兰后,家兔睾丸曲细精管的精子细胞变化还较轻。本文对上述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原低氧和中草药作用后的家兔肺泡Ⅱ型细胞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研究证实肺泡Ⅱ型细胞对于肺泡功能的正常行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在高原环境下,该细胞会发生那些形态结构的变化,已经有人做过一些观察报道。但是,上述文献多属定性分析资料,绝少较科学、准确的定量分析。我们的工作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今后在高原医学领域开展形态计量研究,提供和积累一些参考数值。实验分析发现:高原环境确能引起肺泡Ⅱ型细胞体的增大,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减少,长度变短,线粒体数量增加(上述几项指标的P值均小于0.05)。另外,中草药——异叶青兰对Ⅱ型细胞的影响也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方法,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相结合的方法,对由高原返回低海拔地区的3011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神经功能、性激素、尿微量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进行检测,并与同一地区、同一海拔高度、相同年龄梯度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找出高原脱适应症的规律和发病特点,并依据此特点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结果高原返回内地人群中有脱适应症状者占84.36%,其中60%为轻度反应,30%为中度反应,重度患者仅占10%。返回地的海拔越低、高原居住时间越长、高原劳动强度越大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病率越高。高原脱适应症患者不仅存在血液学指标异常,也常有左、右心功能的异常,尤以右心室的舒张功能恢复最慢,一般需1~5年。长期高原暴露人群的心脏形态学改变明显,表现为左、右心室增大,尤以右心室增大明显。此外高原脱适应症患者血压测定以低血压和低脉压多见,尿中可见微量蛋白,少数患者粪便潜血阳性。因此诊断高原脱适应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患者近期从高原返回平原,出现头昏、乏力、嗜睡、胸闷、浮肿、记忆力减退等脱适应症状和体征,经短期休整或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同时须排除其他心、肺、脑、肾等器质性病变。结论高原脱适应症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了移居高原的老年人重返平原后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移居西宁(2260m)组、天峻(3000m)组在西宁所测的OKT_3、OKT_4、OKT_8及OKT_4/OKT_8值与在苏州所测的当地老年人无差异。②移居西宁组急返平原后OKT_3、OKT_8水平明显低于返回平原后居住一年以上者(以下简称返回组)(P<0.01~0.001)但OKT_4/OKT_8无差异。③返回组与世居苏州老年人相比,前者OKT_3、OKT_4、OKT_8及OKT_4。OKT_8增高,其中OKT_3、OKT_4增高明显(P<0.01~0.02),作者认为长期移居高原返回平原后T细胞亚群也可能存在一“脱适应”阶段,即机体重新调整重新平衡的一种形式,这一阶段可能需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数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氟西汀干预组(F组,91只),蒸馏水对照组(C组,91只),共低压低氧10天、20天、30天及重返平原10天、20天、30天、90天,合计7个时间段,共计14组,每组13只.各组大鼠全部置于模拟海拔5 000m低压低氧舱,每天22h,氟西汀组大鼠入舱当天开始给予3mg/(kg·d)氟西汀灌胃,C组大鼠按体重灌饲同等体积蒸馏水,持续灌饲30天,低压低氧30天后立即将F(4 ~7)组、C(4 ~7)组大鼠返回平原(陕西咸阳海拔386m)环境同等条件饲养.各组大鼠分别于上述7个时间段应用西门子6002有创血压监护系统,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重/左心室+室间隔重(RV/LV+ S)比值.结果:①低压低氧时间段:低压低氧3个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 +S缓慢升高,同时间段F组大鼠MPAP及RV/LV+S均低于C组;②重返平原时间段:重返平原4个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 +S均缓慢降低,同时间段F组大鼠MPAP及RV/LV +S均低于C组,但重返平原90天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S无明显差别.结论:氟西汀在高原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力升高程度及右室肥厚指数增厚程度的作用;重返平原后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数下降速度与低压低氧环境下升高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心肺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生活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鼠兔与饲养在2300米的Wistar大鼠的心肺组织超微结构进行对比观察,超微结构基本相似;但高原鼠兔的特殊征象表现为:①心肺组织内毛细血管非常丰富;②心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大量微饮泡,肺泡隔毛细血管管壁菲薄为开窗型内皮,可见较多穿内皮性管;③心肌细胞的肌膜凹陷很深,形成许多指状突起,肌膜下有大量线粒体聚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对骨折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治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对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96例,经患者知情同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治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组(HBO组),对照组患者50例,HBO组患者46例.观察术后2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骨折愈合的变化.结果 血清AKP活性,HBO治疗组在术后2、3周时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时HBO组血清AKP活性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2组血清AKP活性持续下降,至术后12周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内骨折愈合率HBO组为84%,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愈合HBO组占14%,对照组占24%,骨折愈合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治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可影响骨折患者血清AKP的活性及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周其全,等.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2):146~155)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居住生活一段时间后,机体在功能和结构上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以适应高原环境,当他们再返回平原时,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所获得的适应性改变必须重新进行调整以适应平原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人及高原移居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 方法: 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术,观察了5例高原世居藏族及5例移居汉族在静息吸入室内空气、100.0%纯氧及14.0%低氧后的肺动脉压变化. 结果:5例高原世居者及4例高原移居者的静息肺动脉压在平原值的正常范围内,仅有1例高原移居者出现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吸入14.0%低氧时,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均存在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其中移居汉族在吸入低氧1 min时,肺动脉压即明显升高;而世居藏族在吸入低氧3 min后,肺动脉压才开始上升.相反,世居藏族在停止吸入低氧1 min后,增高的肺动脉压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移居汉族在停止吸入低氧10 min后,增高的肺动脉压才恢复正常. 结论:适应良好的高原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未发现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高原世居者及移居者均存在低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但二者的这种增压反应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市对大武地区(海拔3800m)土生狗;平原地区(南京,海拔20m)实验动物兔、狗;平原动物进入西宁地区(海拔2260m)的翌日,动物进入大武地区的翌日和第7天;天峻地区(海拔3800m)藏系羊移居苏州地区(海拔10m)一月和移居平原1 1/2月后重返西宁第10天的肾ATPase活性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进行差异比较观察。结果提示:①平原和高原动物肾ATPase活性处于相似水平;②平原动物进入高原后肾ATPase活性处于被抑制状态,随海拔增高,渐趋严重;③平原动物进入大武第7天,肾ATPase活性得到部分恢复;④高原羊移居平原1月,肾ATPase活性与平原动物的水平相似;移居平原羊1 1/2月后重返西宁第10天,肾ATPase活性降低。本文对肾ATPase活性的降低和恢复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原环境影响人体的主要因素是缺氧,平原人进入高原后,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发生一系列的代偿适应性变化以适应高原环境,这个过程称之为习服。线粒体作为机体的能量工厂,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是组织、细胞氧利用的关键场所,机体耗能的95%以上来自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移居海拔3658m、4500m处不同年限的健康成人男性680名用心脏B超检测了心脏各房室及大血管内径、室壁厚度,并与平原健康成人对比。结果发现,高原主要影响右心的流出道及心室壁,并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增厚,且显示移居10~20年内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提示健康成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具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