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LASIK)与标准化LASIK(S-LASIK)对患者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LCVA)的影响。方法行LASIK术患者69例133只眼,其中行S-LASIK患者37例71只眼(S组),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S1组)、中度近视组(S2组)及高度近视组(S3组);行Q-LASIK患者32例62只眼(Q组),同样按等效球镜度分为Q1、Q2及Q3组。对S组及Q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CVA值及主观感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组中,术后1周各近视度组LCVA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个月,S1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S2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Q组中,各近视度组在术后各时间段LCVA值与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术后3个月,S3组患者ΔQ值、Δ球差值和ΔLCVA值显著大于Q3组(P〈0.05)。(4)术后各时间段两组夜间视力较术前戴镜时差的主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Q-LASIK术能够相对减轻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的夜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LASIK前后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非接触眼压测量值的变化。方法:对LASIK240例(450眼)手术前后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随访6个月以上,将术前和术后眼压的平均值及屈光度与角膜切削深度和眼压下降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50眼术前平均眼压16.53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9.27mmHg;角膜切削深度35~160μm,平均90μm;平均切削深度为78μm组的平均眼压下降6.4mmHg,平均切削深度为120μm组的平均眼压下降8.3mmHg。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比术前明显下降,术后仍应注意防治高眼压和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35例67只眼,常规LASIK,术后随访12~3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视觉。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1.0%者61只眼。双眼屈光参差度数手术前为(4.56±2.15)D,手术后为(0.52±0.26)D,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1例有正常近立体视,8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6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14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9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较与术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角膜瓣蒂位于上方与鼻侧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用旋转式角膜刀制作上方蒂组(A组)LASIK350例(678只眼)和平推式角膜刀制作鼻侧蒂组(B组)LASIK170例(324只眼),对两组患眼术后视力、屈光度、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A组和B组分别为1.03±0.12和1.00±0.1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剩余屈光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制作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切缘出血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A组与B组均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随访1年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A组角膜瓣稳定性优于B组。  相似文献   

5.
未行LASIK手术92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 92例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的原因 ,了解手术的适应范围。方法 :对 4 6 0例近视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 ,对其中未行手术的 92例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92例中眼底病变 32例占 34.8% ;对手术顾虑大 2 8例占30 .4 % ;眼压偏高 12例占 13.1% ;角膜厚度不足 8例占 8.7% ;角膜屈光力偏大偏小 6例占 6 .5 % ;角膜点状浸润、瘢痕 4例占4 .3% ;睫状肌痉挛 2例占 2 .2 %。结论 :近视预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有一定的选择性 ,医患双方术前应加强谈话、沟通  相似文献   

6.
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LASIK近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应用MoriaM2微型角膜刀联合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912例 (1785眼)。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屈光度≤-6.00D,二组屈光度>-6.00D。观察术中、术 后角膜瓣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屈光状况。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1608 眼(9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9眼(7.2%)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第一组术后裸眼视力≥1.0者占 95.1%,第二组≥1.0者占82.3%,随访3~12个月视力基本稳定。术后12个月3例(5眼)屈光回退在 -1.25~-1.75D之间。角膜瓣相关并发症4眼(0.22%)。结论 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将接受LASIK的108例近视患者分为低、中、高3组,每组36人,观察术前波前像差的分布特点及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术前波前总像差为5.160&#177;3.32;高阶像差为0.440&#177;1.49,占总像差的8.53%;其中慧差为0.346&#177;1.42,球差为0.221&#177;1.31,五阶像差为0.082&#177;0.032。与瞳孔直径5him相比,6mm时的波前总像差增加了48.28%,高阶像差值增加了75.30%。术后3个月,瞳孔直径6mm时,术眼的总像差为1.710&#177;0.938;高阶像差为0.831&#177;0.247。高阶像差中,慧差为0.501&#177;0.265,较术前增加44.80%,球差为0.567&#177;0.236,较术前增加156.56%。结论:LASIK手术在降低总像差的同时,可明显增加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采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78例,随机分为薄角膜瓣组378例745只眼和厚角膜瓣组200例389只眼。分别在手术后1d、1周、1和3个月随访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薄角膜瓣组球镜和柱镜较厚角膜瓣组偏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UCVA达到1.0的百分率,术后1 d薄角膜瓣组为90.2%,厚角膜瓣组为91.4%;术后3个月薄角膜瓣组为95.6%,厚角膜瓣组为96.6%;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BSCVA较术前丢失1行的比例薄角膜瓣组为11.0%,厚角膜瓣组8.8%,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屈光度±0.50 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0.6%,厚角膜瓣组为92.6%;±1.00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7.5%,厚角膜瓣组为97.4%;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且角膜薄的患者以及二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垂直弹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兔角膜瓣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双眼行LASIK,术后1周随机分2组,一组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刺激;另一组为垂直弹射组,弹射模拟器的弹射高度为 5 m,垂直加速度为+7 G,反复10次.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角膜瓣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角膜瓣的稳定性.结果 光镜观察:弹射后角膜基质愈合线清晰,未见分离,部分基底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胶原排列轻微紊乱.透射电镜观察:伤口对合紧密,周围组织修复均匀,创口两侧角膜纤维组织排列规则,未见层间分离.兔角膜瓣稳定性比较:弹射组与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64).结论 LASIK术后1周,垂直弹射10次观察兔角膜瓣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评价对其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后再行LASIK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拟行LASIK术的1015例2030只眼扩瞳后用Volk Digital WideField前置镜和三面镜详查眼底,对于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亚临床视网膜脱离等眼给予532nm激光预防性光凝,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B组),其余未行眼底激光预防性光凝的手术患者为A组。观察两组术后1周、1和6个月、1年裸眼视力以及B组眼底情况。结果在1015例(2030只眼)中,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共146例237只眼。A组937例1874只眼和B组72例106只眼患者LASIK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患者LASIK手术后1和6个月、1年散瞳后复查眼底见视网膜病变程度稳定,变性区无进展和演化,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眼底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有临床意义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在LASIK术前给予预防性激光光凝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裂孔及脱离的发生,对LASIK术后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视网膜变性裂孔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视网膜变性裂孔激光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患者468例932只眼,68例136只眼伴有视网膜变性裂孔,术前以532nm倍频Nd∶YAG激光,功率200~300mW、光斑直径200~300μm、照射时间0·2s,对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光凝,以产生3级光凝斑反应为度。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定期复诊。结果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行视网膜变性裂孔的激光治疗,可以预防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次手术的时机、方法、效果、安全性和手术设计的注意事项。方法:综合首次手术后的时间、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瓣厚度、治疗光区的大小和目前屈光回退的度数,采用瓣下切削(原瓣下或再次超薄瓣下切削)和瓣上切削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对43例79只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28例54只眼行瓣上切削,15例25只眼行瓣下切削。二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瓣下切削者无并发症发生,瓣上切削者中有2例2眼出现0.5级HAZE。结论:再次手术矫正屈光回退和欠矫是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但术前精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屈光度的确定、患者首次手术资料的获取对手术设计中手术安全性、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探讨手术后应保留角膜的安全厚度.方法 将135例269只眼近视患者依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使用Orb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观察3组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差值(Diff)的变化.结果 术前3组Diff值1组为(0.023±0.008)mm;2组为(0.024±0.010)mm;3组为(0.024±0.010)mm,平均值为(0.024±0.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厚度>500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23±0.008)mm,厚度<500 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35±0.014)mm,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3组Diff值均较术前增大,1组为(0.052±0.014)mm;2组为(0.052±0.018)mm;3组为(0.053±0.018)mm,平均值为(0.052±0.017)mm,术前术后两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根据保留角膜厚度不同分3组,1组保留角膜厚度>450 μm,Diff值为(0.041±0.008)mm;2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450 μm,Diff值为(0.057±0.013)mm;3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 μm;Diff值为(0.080±0.014)mm.3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16±0.005)mm;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34±0.009) m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平均为(0.017±0.006)mm.结论 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近视程度无关,而与角膜厚度有关,较薄的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较厚的角膜明显.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保留角膜床厚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呈负相关.LASIK后角膜厚度至少应在410 μm,残留角膜床厚度安全值应为280 μm.  相似文献   

15.
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眼底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近视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在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前后变化的观察 ,探讨LASIK手术对眼底的影响。方法 近视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 81例 10 6眼 ,均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再行LASIK手术 ,术后随访 3~ 9个月 ,平均5 8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的视力均达到预期效果 ;术后 3天均呈过矫状态 ,随着时间延长 ,过矫消失。术后非接触性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眼底病变稳定 ,激光反应良好。结论  (1)LASIK手术只能矫正屈光不正 ,对眼底无影响 ,不会阻止或延缓眼底病变的发生发展。 (2 )LASIK手术应参考视网膜条件 ,而不单以最佳矫正视力为参考。 (3)近视眼无论度数高低均应扩瞳行三面镜检查 ,只要眼底有病变均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中度近视眼接受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前后在暗环境暗背景下眼波前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低中度近视患者36例取其右眼,用WaveLight Allegretto鹰视波前像差仪检测全眼波前像差,取瞳孔直径为6.5 mm时的全眼总像差、高阶像差、第3、4阶像差均方根,以及垂直和水平慧差、球差值进行分析;用多功能视力检查仪在暗环境暗背景下分别测量对比度为100%、25%、10%和5%4种对比度视力(MFVA)。观察分析术前术前和术后1,3个月各指标的变化,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对比度视力与高阶像差间相关关系。结果垂直慧差、总像差术后值比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球差、第4阶像差、总高阶像差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3月对比度视力均优于术前视力,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垂直慧差值、第3阶像差与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球差值与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1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与总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3个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暗环境下,慧差和球差均是术前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角膜屈光手术后球差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