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占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我科自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共收治活动性肝硬化病人并发SBP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2例,其中SBP组48例,非SBP组54例。结果并发SBP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ph分级均比未并发SBP的患者差(P〈0.05)。SBP组临床治愈27例(56.25%),好转13例(27.08%),死亡8例(16.67%);非SBP组临床治愈35例(64.81%),好转16例(29.03%),死亡3例(5.56%)。结论SBP患者肝功能状态差,但治疗后近期疗效尚好。  相似文献   

3.
饶敏  蒋音 《肝脏》2008,13(5):444-445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住院的肝硬化患者SBP发病率约为10%~30%,一旦发生,常使肝硬化病情加重,腹水难以消退,并促使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54例(腹水细菌培养均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院内感染自发性腹膜炎(SBP)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观察162例院内感染SBP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分析肾功能损害(RI)的演变过程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有SBP的患者肾功能损害(SBP-R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P<0.05),63例发生SBP-RI的患者中,进展型SBP-RI占36.51%,稳定型SBR-RI占33.33%,一过型SBP-RI占30.16%,进展型和稳定型SBP-RI死亡率(73.91%、42.86%)显著高于无SBP-RI者(16.16%),一过型SBP-RI(15.79%)不增加死亡率。引起SBP-RI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它的高死亡率与肾损害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88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象为1992年~1997年2所中级医院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人,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6年间所有肝病住院病历,按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填写,并对其中88例资料完整的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进行了重点分析。SBP诊断按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所订标准(讨论稿,福州会议)。本组资料完整的88例含男性73例,女性15例。1例为结核性腹膜炎,余均为慢性肝病合并的细菌性感染。年龄分布:<30岁9例(10.2%),30~40岁15例(17.0%),40~50岁30例(34.1%),50~60岁27例(30.7%),>60岁7例(7.9%),以中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对我科1996.8~1999.12收治的676例肝硬化患者并发SBP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38例(5.62%);在41例次SBP中,Child-PughC级约占75.61%;其中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84%;8.68%;47.83%;41.46%);16例次阳性菌中,G~-细菌10株,G~+2株,霉菌4株。结果表明,SBP的危险因素与患者住院时间长短、血浆蛋白水平、脾功能亢进以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选择性肠道清洁(SID)对肝硬化腹水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易患因素的病人预防SBP发生的疗效。方法①短期SID:肝硬化腹水有易患SBP因素住院病人60例分为预防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诺氟沙星400mg,2次/d,共7d)和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②长期SID:肝硬化腹水无SBP的易患SBP病人50例,分为预防组25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口服诺氟沙星400mg,2次/d,3d/周,共半年)和对照组2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结果①短期SID中,预防组SBP发生率(6.67%)明显低干对照组(16.67%)(P〈0.05);②长期SID中,预防组发生SBP(8%)明显低干对照组(32%)(P〈0.05),预防组腹水总蛋白和补体C3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方案中,预防组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短期或长期SID对存在SBP易患因素肝硬化腹水病人SBP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指在已有腹水存在的基础上,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或脏器破裂,也无直接污染途径而发生的腹膜细菌感染。常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或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腹水的患者,其发生率为10%~30%。本文就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求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减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评分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BP,将其分为SBP组109例(28.99%)和非SBP组267例(71.01%)。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定ALBI评分联合PCT预测SBP发生的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肝性脑病比例、PCT、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CTP、ALBI评分均高于非S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I评分(OR=1.802,95%CI:1.153~2.818,P=0.009)、PCT(OR=1.374,95%CI:1.026~1.841,P=0.033)是发生肝硬化腹水患者住...  相似文献   

10.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因其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而容易误诊。作者对2000年~2002年本院收治的43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在肝硬化患者的发生率为10.0%~25.0%,重型肝炎患者SBP的发生率为17.7%~47.0%。 一、细菌学及其耐药性的变迁 SBP感染多来自肠道细菌,绝大多数为单一细菌感染,厌  相似文献   

12.
韩月玲  刘延锦 《山东医药》2006,46(14):81-81
2002~2005年6月,我们收治90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男68例,女22例;年龄25~77岁,≥40岁66例(73.3%)。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例,体温37.2~39℃)、腹泻(6例)、腹胀(68例)、腹痛(10例)、腹部压痛(30例)、反跳痛(22例)。24例无发热及腹部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jal peritonitis,SBP)是指无腹腔脏器穿孔、炎症而发生的急性腹膜细菌性感染。SBP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无症状的门诊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发生率为3.5%,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发生率为10%~30%。SBP的发生标志着基础肝病的严重性,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脉压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检人员脉压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计划方案对1071例参检人员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询问病史和测量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年龄≤50岁,患病率为2.95%;年龄〉51岁,患病率为12.36%。脉压≤4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0.24%;脉压41~8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3.26%;脉压≥81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9.73%。结论 当收缩压(SBP)相同脉压不同时,随着脉压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P〈0.05)。当SBP逐渐增高,舒张压(DBP)逐渐下降,冠心病发病率也增加(P〈0.01)。在50岁以上人群中,无论SBP正常还是增高,只要脉压增宽,冠心病的患病率就增加。  相似文献   

15.
20%肝硬化病人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目前头孢噻肟是SBP初始治疗最常用抗生素。现报道用头孢三嗪初始治疗SBP的经验并描述治疗过程中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计数变化。 方法:1992年3月~1994年12月共治疗了44例肝硬化病人的62次SBP。肝硬化诊断根据组织学及/或临床、实验室及超声标准。入院即作血清、腹水分析并送腹水培养(68%在床边接种到培养瓶,其余用常规法培养)。SBP的诊断根据腹水PMN>250/mm~3并排除继发性腹膜炎。所有病人均用头孢三嗪1g q12h至少10天。治疗第4及第10天作腹穿。以所有感染症状消失及腹水PMN<250/mm~3作为SBP消退。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108例次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次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9%(142株).革兰阳性菌占31.1%(64株)。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治疗前单类耐药和多重耐药比例分别为50.9%和27.8%.治疗后多重耐药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73.8%对27.8%,P〈0.01)。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合理选用抗生素,从而达到有效抗菌目的,并抑制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2000~2004年,我们应用抗菌素腹腔灌注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杂志》2008,16(2):190
血压水平对高危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仍不清楚。该文对缬沙坦心肌梗死试验中14703例伴心力衰竭和(或)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危险的相关性。评估前期高血压,心肌梗死后血压升高(SBP〉140mmHg)或血压降低(SBP〈100mmHg)与心肌梗死后6月及随后24.7月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发现前期高血压显著增加心力衰竭危险比(OR:1.19,95%CJ为1.08~1.32)、脑卒中危险(OR:1.27,95%CJ为1.02~1.58)、心血管病死亡(OR:1.11,95%CI为1.01~1.22)及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或心脏猝死联合终点的风险(OR:1.13,95%CI 1.06~1.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S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836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SBP水平分为7组:1组29例,SBP110 mm Hg(1 mm Hg=0.133 kPa);2组71例,SBP 110~11 9 mm Hg;3组224例,SBP 120~1 29 mm Hg,4组290例,SBP 1 30~1 39 mm Hg,5组150例,SBP 140~149 mm Hg,6组45例,SBP 150~1 59 mm Hg,7组27例,SBP≥1 60 mm Hg;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SBP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6组和7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23%和251%(P0.01);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6组和7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18%、75%和148%(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与SBP水平呈"J型曲线"现象。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SBP在130~139 mm Hg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合适的目标血压范围。  相似文献   

20.
重型肝炎因肝衰竭而极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最为常见。重型肝炎并SBP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科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收治重型肝炎101例,其中并发SBP3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6年3月~1999年2月我院收治重型肝炎101例,其中伴有腹水者86例,发生SBP34例。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995,北京)SBP诊断参考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具体为:①发热、腹胀、腹痛;②腹膜刺激征;③腹水常规:WBC>0.5×10~9/L,PMN>0.5;④腹水细菌学检查阳性。凡具有①②③项中两项或单独④项即可诊断。1.2 临床表现 34例SBP中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