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重大交通事故对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易造成心理创伤,出现心理危机,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事故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借鉴国外常用评估模型,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以期防范和化解儿童心理危机,重塑儿童健康心理,为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后,儿童自幼得不到良好的抚育和关怀,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使其在心理上遭受严重的创伤。1996年6月,我院门诊短程病房收治1例患儿,因...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发生时,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沮丧、紧张、焦虑、恐惧等。有研究表明,儿童期的精神创伤可引起诸多心理变化,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儿童不但亲身经历了大地震的恐怖场面,有的还在地震中受伤甚至身体出现了残缺,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2008年5月22日21时,本院收治了1例从汶川灾区转来的患者,来本院后患者得到了医院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和爱护,其心理经过恐惧和焦虑-冷漠、抵触和叛逆-心理转变和升华的历程,现将其心理历程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便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希梅  王玉君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10-1310
2000年9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23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经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便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17~61岁。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7例,砸压伤6例。经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患者便秘症状均缓解。2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遭受意外伤后,情绪反复多  相似文献   

5.
临终儿童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终关怀学在我国的逐步推广,让临终病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已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和重视。但是,对儿童的临终关怀,尚未引起人匀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后认为,临终儿童的心理反应主要有:恐惧心理、愤怒心理、忧郁心理。应针对临终儿童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临终关怀学在我国的逐步推广,让临终病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已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和重视。但是,对儿童的临终关怀,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后认为,临终儿童的心理反应主要有:恐惧心理、愤怒心理、忧郁心理。应针对临终儿童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游戏在弱智儿童心理康复与行为矫正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顺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40-3741
弱智儿童除学习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外,普遍还伴有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自卑、孤僻、依赖性强、退缩、恐惧、敢意等。有些儿童还会出现破坏、自残或攻击行为。由于弱智儿童中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儿童,所以容易被误认为是智力因素导致的结果。其实,同正常儿童中的“问题儿童”一样,不良的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弱智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如过分溺爱或缺乏关爱,遭受歧视或虐待。经验剥夺,以及因成人过高要求致使儿童屡遭失败等。由于长期“被忽视、缺乏爱、无安全感、无成功感、没有所属感”,这些儿童的心理就发生了扭曲。导致适应行为障碍。由于弱智儿童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治疗很难了解患的发病原因、病情性质和程度,患也难以通过自我反省得到解脱。因此,许多能有效运用于成人或正常儿童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弱智儿童并不见效。实践表明,游戏在弱智儿童心理康复和行为矫正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游戏能帮助治疗正确诊断弱智儿童的心理问题;游戏能满足弱智儿童的安全需要;游戏能使弱智儿童对他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游戏调节了弱智儿童认识和情感之间的矛盾;游戏能使弱智儿童郁积的不良情感得到宣泄;游戏能使弱智儿童获得快乐并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儿童保健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有利条件防止不利因素,促进和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综合性防治医学。儿童保健工作目的是增强小儿体质,培养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下一代,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造成许多人类生存的不利因素,年龄越小,越易遭受。于是母亲需要接受儿保健,追求科学育儿,使儿童在生理、心理、营养保健等方面得到良好保护和照顾,使祖国下一代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2016年1~12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本地区3所综合医院急诊科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12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与急诊科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100名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急诊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均高于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医护人员(P0.05),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利用度评分低于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医护人员(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急诊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心理状况呈负相关(P0.05),而消极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心理状况呈正相关(P0.05)。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容易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不同的应对方式及社会利用度是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武慧玲 《全科护理》2009,(9):829-829
股骨干骨折指小粗隆下2cm~5cm至股骨髁上2cm~5cm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车辆的增多,相应的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在交通事故伤害中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人有所增加。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欠佳,所以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鼎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淄博铁路交通事故伤员心理行为反应特点以寻找救治交通事故后患者的心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心理危机结构式访谈问卷,对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山东淄博胶济铁路重大交通事故中的226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对22名ASD患者进行眼动脱敏再加工(eye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治疗,比较EMDR治疗前后的心理行为反应的差异.结果 有22名达到ASD(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本次铁路交通事故中ASD的发生率为9.73%,伤员中主要以闯入、警觉性增高表现为主,并伴随着其他的负性情绪体验.女性组ASD的发生率(14.85%)高于男性组(5.60%),P<0.05.女性组心理行为反应结果明显重于男性组(P<0.05).EMDR能够显著改善ASD患者的闯入、警觉性增高症状(P<0.01),但愤怒情绪没有显著改善((P=0.227)).结论 铁路交通事故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SD.EMDR可有效地解决ASD患者除愤怒以外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口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较严重,此病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在急诊室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抢救是赢得生命的关键,我科2005年以来收洽180例交通事故多发伤病人,对其实行了程序化护理,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35%的颅脑外伤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后综合征可呈慢性、持续性,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心理护理的内容与方法,探讨心理护理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进行矫正的过程中进行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关爱儿童的身心需求,搞好儿童治疗室的硬件设施。②恰当的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解除焦虑和偏见;对儿童治疗树立起信心。③掌握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相应护理:带教老师要以敏锐的眼光、细心观察儿童的心理活动,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注重语言效果,激发儿童训练兴趣;尊重儿童的人格,带教老师要付出爱心,耐心,宽容之心;遵循“以儿童教育儿童”的科学教育方法,引导儿童搞好同伴关系。④做好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结果:在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可使儿童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治疗,驱除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绪论:心理护理是医用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儿童少年精神医学领域中,儿童心理卫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研究儿童的心理状态,是心理护理的职责之一;也是感觉统合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对改善儿童的大脑功能,促进儿童的脑发育和心理发育,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儿童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遭受心理暴力的急诊护士的影响。方法:将100名遭受心理暴力的急诊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正念减压疗法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可有效缓解遭受心理暴力急诊护士的负性情绪,促进急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30例已出院的交通事故重症患者,用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对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7个月分别进行其心理状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出院后1个月调查结果比较,出院后7个月调查结果 SCL-90量表总分和6个因子分均减小,3项因子分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事故重症患者出院后后期的心理症状倾向较前期有一定减轻,但患者某些方面心理症状倾向增加。  相似文献   

17.
王小琴  张银萍 《护理研究》2004,18(3):414-415
慢性病可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与伙伴交往及学校表现等诸多方面。随着慢性疾病的确诊,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可能错失有助于自我概念发展的机会等。同时,患儿常常遭受疼痛、疲惫、疏远、压抑、孤独和恐惧的袭扰。此外,世俗的偏见、忌讳与排斥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当疾病被控制后,患儿的心理问题仍然存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紊乱。有科研表明,慢性病学龄患儿行为问题是同类健康人群的2倍。为了降低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复发、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对儿童的精神、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生存质量,现对90例学龄期慢性病患儿,运用行为疗法纠正其不良行为,旨在使患儿获得慢性病相关知识,改变对慢性病的态度,做到运用良性行为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骨科急诊手术多为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其伤势重,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人无心理适应过程,易出现恐惧、焦虑、疑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手术后的康复。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骨科急诊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心理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顺利地度过手术关,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患病住院可造成儿童身心创伤。疾病给儿童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医院陌生的环境使儿童产生恐惧和疑虑,尤其与父母分离,更使儿童产生焦虑。适当的心理护理可给予儿童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并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应根据住院儿童年龄的不同、疾病和病情的不同、住院时间的长短不同,对儿童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使患儿身心早日康复,现将笔者切身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相关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广东省6所医院的910名护士,采用中文版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在过去6个月内遭受心理暴力的得分为18(5,34)分,心理暴力发生率为28.1%;施暴者中女性占83.2%,高年资护士占43.0%,心理暴力的上报率为38.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是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保护因素(OR=0.301,P<0.01),有编制(OR=1.479)、对心理暴力采取忍让回避、默默忍受态度(OR=2.008)以及采取先讲理后反击的态度(OR=1.781)是遭受心理暴力的危险因素。结论 护士遭受中度水平的同事间心理暴力,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同事间心理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