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云南省15个农田鼠情监测点16年监测数据,找出危害全省农作物的主要害鼠种类及分布、种群数量变动情况,为制定鼠害科学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检验分析云南省农田鼠情监测点1994—2009年间鼠类混合种群密度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分析月份间农田鼠类混合种群密度变化。结果按农业种植业区划,将云南省农田害鼠划分为6个区域;全省年度间鼠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年内逐月农田害鼠种群数量变动呈双峰型,高峰期为4—6月和9—11月;主要农田害鼠有6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8.32%。结论着重对全省农田鼠情监测工作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农田以外地区害鼠的种群特征、活动分布、危害及其与农田害鼠的关系等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TBS技术在农田鼠害长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环保、无害化的农区鼠害监测和防控技术。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利用TBS(捕鼠器+围栏)技术诱捕农田害鼠,记载作物生长期及害鼠种类、年龄、性别、怀孕、胎仔数等;并于小麦收获时进行产量测定和害鼠田间控制效果调查。结果试验表明,利用TBS技术共捕获害鼠80只,其中四川短尾鼩23只,黑线姬鼠、巢鼠等啮齿目动物57只,对农田鼠害的控制效果可达61.3%,较对照区增产11.7%。结论在农田鼠害的监测和防控上,TBS技术可有效控制农田鼠害,且填补了竹筒毒饵站和鼠夹法的不足,实现了农田鼠害的环保、无害化治理,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田害鼠在我国发生范围日趋扩大,对农、林、牧、副业的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且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害鼠发生消长的原因,为综合治理鼠害具有重要意义。砂土鼠(包括长爪砂鼠和子午砂鼠)是北方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河北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农村城镇化后不同生境鼠类的群落结构,为开展鼠害的科学治理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农村城镇化后鼠类的群落结构,每个样区布放300个夹夜,夹距5 m,夹线间距50 m以上,鼠夹晚放晨收。结果农村城镇化后,城镇与农田结合部成为鼠类最重要的栖息环境,家栖鼠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大幅度增加,野栖鼠类的优势度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城镇和农田结合部,褐家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和危害最大的害鼠;在离开城镇500 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板齿鼠、褐家鼠和黄毛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而在离城镇2 k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小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结论农村城镇化间接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引起农田鼠类群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必须针对这种变化趋势加强鼠害的可持续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农田鼠害,自1992年起采用定点、定时、定位监测法,对本乡农田、大棚、庭院、苗床、果园等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鼠形动物12种。在此基础上,在全乡实施自发和重点村户集中灭鼠,取得明显效果,挽回粮食损失6万kg。根据几年观察研究,总结出农田守巴基本控制策略及投药技术。!民自发生规律几年监测表明,辽东农田区农业害鼠有两大类12种,农田以五道眉、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用家鼠、小家鼠等为主;农舍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主。按栖息环境划分,农田占63%,农舍占37%。一年中农田害鼠季节消长,辽东山区有两个高峰期,春季(5-…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我市农田鼠害日趋严重 ,据鼠情系统监测 ,1997~ 1999年平均捕获率均在 10 %以上 ,对农作物危害严重 ,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春播作物被害更为严重 ,1999年有的乡镇春播玉米田的被害穴率高达 90 %以上 ,不得不重新改种其他作物。因此 ,明确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 ,选用高效、持效期长、低毒的杀鼠剂 ,开展适期防制 ,是充分提高灭鼠效果和确保作物安全生长的关键措施。现将我市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总结如下 :1 农田害鼠的发生特点1.1 种类多、密度大 我市农田害鼠主要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等 ,1989~ 1999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鼠用0.2%莪术醇饵剂控制害鼠的抗生育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农田开展鼠害控制示范试验,每公顷投药量为4.5~6 kg,药后1个月用鼠夹夹夜法,调查害鼠种类、数量(此后每隔1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4次),对捕获鼠进行分类鉴定后,解剖雌鼠,观察怀孕状况;雄鼠观察睾丸是否下降,根据害鼠上臼齿磨损状况,记录害鼠年龄组成情况,计算捕获率及控制效果。结果参与繁殖的害鼠在逐步下降,怀胎率、胎子数降低,害鼠种群逐步趋向老年化;对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在增加;未发现天敌及非靶动物、人、畜、禽出现异常现象。结论该药剂使用安全,抗生育效果显著,对农田鼠害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栖息地灭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科学防制害鼠。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生态工程和栖息地化学灭鼠对鼠害的控制效果。结果修建硬底化排灌系统、矮生草护堤、鱼塘重组、挖低田埂和防除农田杂草,对害鼠的控制效果为34%~96%;栖息地化学灭鼠效果高又省工。结论栖息地灭鼠是鼠害可持续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地回春,农田害鼠仍处于贫食阶段,并开始进入第一个繁殖高峰期。春季用抗凝血慢性杀鼠剂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不仅灭鼠、保苗效果好,且可压低农田害鼠的发生基数,争得全年药物灭鼠的主动权。夏秋季节,对鼠密度高的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田中,用急性杀鼠剂进行局部防治,可迅速扑灭鼠害,一般不必开展大规模的农田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10.
农田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鼠害预测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1987—2000年,每年春、秋季使用第一代慢性灭鼠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农田灭鼠,每次灭鼠实行饱和投饵;逢双月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结果:灭鼠导致板齿鼠的比率、生物量显著上升,黄毛鼠的比率和生物量明显下降,农田鼠类群落结构和害鼠群落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结论:灭鼠会使耐药力较强、体大竞争力强的害鼠数量上升,防制的主要对象增加。  相似文献   

11.
辽宁境内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us)与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分布广,数量多。这两种鼠类不仅是农田主要害鼠,而且是流行性出血热的贮存宿主。调查其数量分布,不仅对农田鼠害防制,而且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工  相似文献   

12.
闽东南沿海农田鼠害发生特点与灭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莆田市农田鼠害发生特点,试验推广新杀鼠剂和灭鼠新技术.方法夜夹法.结果田间优势种为黄毛鼠,防治适期为4~5月和8~9月两个害鼠活动高峰期;化学药物防制为主要措施.结论准确掌握鼠情动态,选择高效、安全的杀鼠剂,采用正确的投饵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灭鼠效果和灭鼠后害鼠种群回升情况。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98-2002年对所设的3个样区农田害鼠防治情况的资料。分析灭鼠后害鼠种群的回升与鄱阳湖水情的关系和灭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防制对策。结果 春季一次大面积灭鼠后,第2年春季再次进行灭鼠前的鼠密度达到甚至超过上年灭鼠前的鼠密度;实施春秋两季大面积灭鼠,来年春季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春季灭鼠前。结论 鄱阳湖滨农区灭鼠后害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每年全面灭鼠两次可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及防制试验研究曹长余,徐明,周景明,王爱国,王振昌,李保华,高秀美临淄区保护地大棚栽培发展到10万个,面积约4000hm2,平均每个大棚产值11800元,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农田鼠害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调查农田害鼠种群密度,是鼠害防制工作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县为单位,选定3个以上不同农业区划(即生境),分设样方10公顷,布夹100只,测定捕鼠率,并计算平均值。因此法只是各生境样方捕鼠率的简单算术平均,故实际应用易出偏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试用加权法  相似文献   

16.
使用化学灭鼠剂防治农田害鼠,目前仍是农田大面积害鼠防治的一项主要措施。当田间害鼠密度较低时,无需采取大面积化学防治。但当田间害鼠量大增,不进行化学防治不足以  相似文献   

17.
敌鼠钠盐在防制家鼠、农田鼠害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但用来防制森林鼠害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敌鼠钠盐防制森林害鼠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毒饵制备: 1.原料配比:敌鼠钠盐0.08%,糖0.05%,引锈剂0.044%,警戒色0.05%。2.生产方法:先将敌鼠钠盐用水溶解,再加入糖、引锈剂、警戒色,搅拌,最后按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 ,气候温暖 ,雨水充沛 ,植被复杂 ,食物丰富 ,很适合农田害鼠繁衍 ,是国内农田鼠害重发区。及时准确掌握鼠情是指导科学灭鼠关键。通过几年调查 ,本省害鼠在发生及危害方面均产生一定变动 ,并采取相应的防除新技术。1 农田害鼠发生情况的变动1.1 坚持多年灭鼠的区域总体鼠密度下降 据有关资料统计 ,1989~ 1998年我省共开展灭鼠80 0 2 .4 3万亩次 ,共挽回粮食损失 134 .649万吨。每年毒鼠 2~ 3次 ,毒鼠面积大、效果高的县市占 2 5% ;每年毒鼠 1~ 2次 ,毒鼠面积较大 ,效果较好的县市占 30 % ;灭鼠效果一般达 80 %~ 90 …  相似文献   

19.
农田害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明确害鼠空间配置 ,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在农田的分布。结果 作物构成复杂的样区鼠密度最高 ;不同作物地害鼠构成比率各不相同。稻果、稻菜混合种植区害鼠分布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生长中后期 ,稻田鼠密度显著高于果园和菜地 ;水稻收获后 ,果园和菜地鼠密度又显著高于稻田。在一个大样区内 ,不同作物、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或杂草生长状况不同 ,鼠密度一般相差 1~ 4倍 ,最高相差 2 7.3倍。结论 害鼠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凡为害鼠提供丰富食物、良好栖息地和隐蔽条件的环境鼠密度高 ,反之则低。只有充分利用害鼠空间分布规律 ,科学灭鼠 ,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栖息在青藏高原草场上的两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为对象,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杀鼠剂进行了毒力测定、适口性观察及现场灭鼠试验,以有效地控制鼠害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