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心脏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的效果评价一直是老年疾病的研究热点。桥血管相对于其他冠状动脉相比,较细又弯曲,技术难度大。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在这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但还受到一些限制,譬如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心律失常等因素困扰。双源CT(DSCT)在时间分辨率方面的突破,使得桥血管在CT上应用技术更成熟,目前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本文所搜集的病例都是通过DSCT扫描,由专门C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重组,对桥血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脏双源CT(DS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手术证实畸形84处.DSCT与TTE均检出69处.检出率为82.14%。其中,心脏部分畸形29处.DSCT检出率75.86%.TTE检出率93.10%.二者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12处.DSCT检出率66.67%,TTE检出率83.33%.二者的检出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大血管部分畸形43处.DSCT检出率90.70%.TTE检出率74.42%,DS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P〈0.05)。结论:心脏双源C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复杂性先心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双源CT(DSCT)扫描技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对收治的ANP患者行DSCT双能量扫描,并获得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旨为临床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措施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源CT在左心室功能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DSCT)评估左心功能的准确性。方法12例健康者和30例冠心病患者在24h同时进行DS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DSCT与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室心肌质量(LVMM)、LVEF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DSCT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LVMM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LVEF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得到的左心室数据准确性高,无呼吸运动伪影,成像时间短,可用于临床诊断,左心室功能分析能同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脏功能改变,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预测中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扫描的逐渐应用~([1]),并在早期肺癌筛查的公众体检中推广,使得肺部早期癌灶的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的检出有了较大提高。双源CT低剂量扫描具有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有利于对胸部疾病作出快速明确的诊断,目前被认为是胸部检查的最佳选择~([2])。但肺部  相似文献   

6.
张小鹏  崔书安 《山东医药》2009,49(29):59-60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DSCT连续容积扫描,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DSCT诊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结论DSCT检查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小鹏 《山东医药》2010,50(41):60-61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47例怀疑为主动脉病变的病例进行DS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15例,主动脉瘤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8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另外2例正常。结论 DSCT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主动脉的无创性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DSCT)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84例PCI术后胸痛患者进行心胸联合DSCT扫描,并有2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实施靶重组,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作出诊断。所有患者在DSCT扫描后的2周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SCT诊断PCI术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估的一致性。结果 DSCT诊断PCI术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6.6%、94.6%、90.4%。DS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58)。DSCT的有效辐射剂量为4.67±0.87 m Sv。结论对PCI术后胸痛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获取高质量的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辐射剂量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年龄7天~14岁,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收缩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结果:32例复杂先心病中DSCT共检出165处心内外结构异常。DSCT检出心内畸形74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14处、心外血管异常77处。结论:D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复杂先心病的心内外畸形,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的推出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造影成像,实现了无明显心率限制的心脏冠状动脉无创性造影检查。DSCT虽然无需严格控制心率,但仍有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呼吸运动控制不当,可成为导致产生伪影的最常见因素[1]。因此,如何控制好CT造影过程呼吸的方式和保证达到屏气良好的目的,成为护理工作者对冠状动脉检查前期重点关注和护理干预的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应用两个X射线源和两套探测器来采集数据。其特殊的设计使CT的时间分辨率下降至83ms,极大提高了CT时间分辨率。由于同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双源CT扫描可在无心率控制的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心脏显像。并且双源CT能够从心脏的形态学以及功能学两方面获得心脏的信息,展示了其强大的成像能力。双源CT的不断应用及发展将可能完全改变目前我们对于心脏CT成像的认知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法洛四联症(TO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的患者进行DSCT心脏成像检查,患者数据在工作站中经过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左、右肺动脉直径,膈肌平面降主动脉直径,左室舒张末容积,了解冠状动脉走行.结果 3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验证,与CT诊断完全符合.2例患者未手术,1例患者为冠脉走行异常,另1例为体肺侧支循环过多.结论 DSCT诊断先心病准确率高,能够发现冠状动脉异常及体肺侧支.DSCT可作为临床诊断法洛四联症的一种常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ion Sensation DSCT对77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连续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至左右髂总动脉。结果诊断真性主动脉瘤10例,假性主动脉瘤16例;主动脉夹层按Debakey型,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20例。结论 DSCT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面具有方便快捷,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对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SCT)在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对186例CCHD患者同期行DSCT和TT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在心内异常解剖、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证实心血管畸形共538处。DSCT检出506处,检出率为94.1%,TTE检出497处,检出率 为9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联合检查检出529处,检出率达98.3%,明显高于单项检查(P<0.01)。其中,①心脏部分畸形:共 209处,DSCT检出190处,检出率为90.9%,TTE检出200处,检出率为 9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异常:共103 处,DSCT检出94 处,检出率为91.3%,TTE检出91处,检出率为88.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大血管部分畸形:共226处,DSCT检出222处,检出率为98.2%,TTE检出 206处,检出率为9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检出率显著高于TTE。结论: ①DSCT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高于TTE,对可疑并发大血管畸形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②DSCT与TTE联合应用可提高CCHD术前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心脏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疑似左房血栓80例心脏疾病患者。分别进行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和CT双期扫描诊断,比较其诊断效果,并记录CT双期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以及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法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 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支架评估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42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①DSCT按病例数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6.7%、特异性96.2%、阳性预测值92.9%、阴性预测值92.6%、准确性92.7%。②DSCT按支架数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76.5%、特异性95.1%、阳性预测值86.7%、阴性预测值90.7%、准确性89.7%。③DSCT与CAG比较,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DSCT对直径≥3.0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直径3.0mm支架。结论:双源CT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接近CAG,可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的对比性研究,明确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DSCT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疑似CHD病人54例,分别行SCAG和DSCT检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分析DSCT与其相关性。结果DSCT对CHD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94%,98.97%及98.38%;CHD不同中医证型与DSCT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DSCT可以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特别是对重度冠状动脉狭窄;DSCT可作为CHD中医辨证分型的方便、快捷、可靠的无创性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56排双源CT(D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1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经256排DSCT扫描,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后台处理DSCT原始图像,判断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绿色结晶沉积、沉积位置等,并分析后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结果 130例存在绿色结晶沉积,共154处,且绿色结晶沉积部位与关节疼痛部位一致,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检出率为91.55%(130/142)。结论 256排DSCT后处理技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可通过明确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检出痛风性关节炎,还可准确判断关节病变部位,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疗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向征  王敏  曾娟  张燕  宋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07-2009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合并组)和25例单纯肺心病(单纯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行心脏DSCT冠脉成像检查.结果 经检查后,合并组误诊率22.5%,单纯组误诊率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肺心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相比,而无创、相对价廉的DSCT有助于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