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双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18例。结果 经 12~ 2 4个月随访 ,平均椎体前后高度由术前的 5 2 6 %和 76 3%恢复为术后的 95 4 %和 97 8%。Cobb’s角由术前平均 18.8°恢复为术后平均 1.5°。结论 该方法复位、固定可靠 ,创伤小 ,可保留未损伤节段功能 ,同时保留了后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对1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在C形臂X线透视下用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CSC)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根损伤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后12周左右人工骨基本吸收,无伤椎塌陷加重,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性高,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确诊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术前、术后、随访X线平片和CT,并比较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AVH%)、伤椎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PvH%)、伤椎椎体角度和后凸畸形角度.结果 随访30例患者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后均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切口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术后与术前AVH%比较,P<0.01;术后与随访AVH%,P>0.05,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立即恢复且没有丢失.伤椎椎体角度术前与术后,P<0.01;术后与随访,P<0.05.后凸畸形角度术前与术后,P<0.01;术后与随访,P<0.05.即术后伤椎椎体角度和后凸畸形角度恢复但在随访中存在丢失.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术后1例B级升至C级,3例C级升至D级.随访中2例C级升至D级.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观察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3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正常高度的62% (51% ~73%)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0%(84% ~ 96%)改善明显;除3例全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未得到改善,其余病例均恢复至正常.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节段长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的选择. 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随访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患者134例,骨折按照AO分型:A型70例,B型37例,C型27例.将各型骨折分为短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和长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比较各组在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伤椎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C型骨折椎体移位的矫正与丢失. 结果 A型骨折全部为短节段固定,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术前平均21.3°,术后平均8.5°,术后2年平均11.1°.短节段组(26例)和长节段组(11例)B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伤椎椎体夹角丢失3.64°,长节段组丢失1.09.(P<0.05).短节段组(7例)和长节段组(20例)C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矫正角度丢失分别为3.6°和0.8°(P<0.05).椎体移位矫正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型和B1型骨折多选择短节段固定,而B2、B3及C型骨折多行长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7.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单节段椎弓根钉骨折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7岁。骨折按A0分类法分型:A型54例,B型16例。术中将两对椎弓根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正常椎中,复位固定,原位取骨行椎间关节融合。结果手术用时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5ml,切121长度7~10cm。4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中及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6和12个月骨折椎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的纠正与术中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结论经骨折椎单椎间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脊椎运动功能单位的丢失更少且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折损,可用于多数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驻马店段庄孙全贵骨科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 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 Cobb角、椎管狭窄率(SSR)、椎体高度压缩率、内固定松动率及骨性愈合率。结果 术后 7 d 及术后 6 个月, 研究组患者 Cobb 角、SSR、椎体前缘压缩率及椎体后缘压缩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术后 7 d: t = 17.860、7.559、6.251、8.402, P均<0.001;术后6个月:t=16.460、9.641、8.122、9.107,P均<0.001); 术后6个月, 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松动率为4.8%, 与对照组患者的内固定松动率14.3%无明显差异 (χ2=3.316, P = 0.069); 术后 6 个月, 研究组患者骨性愈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性愈合率 58.7% (χ2=23.695, P<0.001)。结论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 有利于椎体高度重建, 减少椎管狭窄的发生,促进骨性愈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脊柱损伤经椎弓根内固定自1987年问世以来,近十几年从美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各种新的固定方式不断涌现。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钉棒及钉板两个系统。前一个系统侧重于椎体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后一系统主要用于椎体滑脱治疗,随着器械的改进及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应用的范围逐渐相互交叉扩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加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共78例,经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的测量,表明该手术方式能够重建椎体的高度,增加脊柱前柱稳定性,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椎体骨折在脊柱损伤中最为常见,而且多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甚至截瘫,主要特征为伤椎前、中柱爆裂,椎体后壁骨折块常常向后移位突入椎管致脊髓硬膜受压,若不急诊解除骨折碎块的压迫,将致永久性脊髓神经损坏。笔者从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行前路Z—plate内固定术6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AF复位内固定并后路植骨在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14例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病人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并AF复位内固定 ,减压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矫正情况。结果  14例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骨折复位良好 ,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结论 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 ,减压彻底 ,对脊柱术后的稳定性破坏小 ,AF内固定对骨折复位固定较好 ,同时行对侧椎板植骨可重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但手术的操作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为波及椎体后柱的不稳定压缩骨折,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以及交通事故伤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性骨折呈明显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术后康复措施及临床疗效。认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对3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分析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伤椎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2级者12例,提高1级者20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84.21%(32/38);术后1周末和1年末与术前比较,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均明显提高,脊柱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术后1周末与1年末比较,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 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前路以及后路内固定方法 ,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过前路内固定治疗后,其Cobb角明显少于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同时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相比较,P<0.05,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以及后路内固定可进行治疗,而前路内固定的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已普遍用于治疗胸腰椎损伤。国内外报道的疗效相差甚远[1~4]。我们在用此法治疗胸腰段损伤时发现多数疗效不理想,为此我们结合生物力学测试,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3年7月,对18例胸腰段骨折行D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相邻两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 2010年收治的相邻两节段胸腰椎骨折34例患者资料,分别采用经后路4椎4钉(Ⅰ组)、4椎6钉(Ⅱ组)和4椎8钉(Ⅲ组)三种不同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脊柱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Denis疼痛和Denis工作评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10 ~48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Ⅰ组有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伤椎塌陷自发融合.三组术后Cobb角均减小,而在末次随访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Ⅰ组术后Cobb角为(7.5±3.0)°,末次随访(13.7±5.1)°,矫正丢失(6.2±2.1)°;Ⅱ组术后Cobb角为(1.4±1.5)°,末次随访(4.5±2.4)°,矫正丢失(3.1±1.1)°;Ⅲ组术后Cobb角为(0.0±1.1)°,末次随访(1.3±1.2)°,矫正丢失(1.3±0.1)°.三组间矫正丢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在ODI、Denis疼痛和Denis工作评级上Ⅱ组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经伤椎置钉的4椎8钉法连续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相邻两椎体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维持畸形矫正、保留运动节段及缓解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该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2年以来 ,采用Dick、RF、AF三种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43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32 .5岁。损伤节段T92例 ,T10 4例 ,T12 7例 ,L113例 ,L2 12例 ,L3 1例 ;相邻两椎体骨折脱位 4例。按Denis分型 :爆裂型 2 2例 ,压缩型 17例 ,骨折脱位 4例。致伤原因 :主要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伤、压砸伤等。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39例(91% )。神经功能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SIA)标准分级 :A级 4例 ,B级 4例 ,C级 13例 ,D级 14例 ,E级 4例…  相似文献   

20.
应用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疗效满意,AF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内固定牢固,尤其对于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和椎管有效减压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