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8年初至1982年5月,我组使用上海第二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免疫组与上海长阳制药厂协作试制的小牛胸腺素,进行临床研究,观察胸腺素合并化疗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兹将初步结果摘要报告如下。 临床研究期间,随机在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人中选择2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配对分为  相似文献   

2.
人类血淋巴细胞中姊妹染色体互换(SCE)的发生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也不因年龄和性别而有差异。但是无论是体内或是体外用一系列广为不同的致变剂—致癌剂处理都可使SCE大大增加,比起正常人来,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Bloom氏综合征患者的SCE也增加许多倍。为研究恶性肿瘤或白血病患者SCE是否也有改变。本文作者对采自19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及10例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培养与比较。结果表明,接受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SACI-Ig花环法测定了小儿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OKT8~ 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OKT4~ /OKT8~ 比值显著降低,但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这提示,抑制性T细胞(OKT8~ )的增多可能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或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抗白血病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是近年来兴起的骨髓移植 (BMT)后过继性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 ,这种异源性供者淋巴细胞可以介导受者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攻击 ,即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 ,以消除宿主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 ,为逆转或预防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9(CCR9)在白血病病人中的功能改变。方法:对38例T淋巴细胞性自血病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采用趋化试验和黏附试验检测胸腺表达的趋化性细胞因子TECK/CCL25(CCR9的配体)对病人CD4 T细胞的趋化功能和黏附功能的改变。结果:TECK/CCL25可以诱导几乎所有的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患者的CD4 T细胞产生强趋化移动,也可介导其发生较强的黏附作用,而对慢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CLL)患者的CD4 T细胞仅显示出中度的趋化和黏附作用。结论:CCR9及其配体TECK可能与促进T-ALL CD4 T细胞的迁移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当诊断淋巴性白血病时,免疫学检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淋巴细胞由T细胞、B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功能分化过程中出现各种细胞标记。因之检查淋巴性白血病细胞标记,可得知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及其分化成熟的阶段,还能在正确掌握临床特征、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法上供给重要的情报。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一样为无性系疾病。CML急变期(blastic phase)的原始细胞常并发无性系演变。CML无性系演变中所见的畸变不是随机的,最常见的有额外8号染色体,17号等臂染色体和/或第二Ph~1染色体。关于CML的核型演变已有许多报导,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则很少研究。以前仅靠常规染色,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核型变化频率约为1~2%。1976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对未分裂的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是由于生物碱作用于细胞微管这一假说而进行研究。作者使用三种方法进行实验。测微管药物对未分裂的白血病淋巴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的敏感性,试验D_2O对微管的稳定作用,以及确定光秋水仙(lumicolchicine)对白血病淋巴细胞的毒效。取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分别加入微管药物溶液,置37℃条件下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孕激素受体B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提取外周血DNA,经亚硫酸盐修饰,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5例正常对照外周血DNA孕激素受体B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在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5例成功地检测到孕激素受体B基因甲基化异常,而正常对照均没有发现甲基化异常。结论对慢淋孕激素受体B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检测该方法可能对监测肿瘤进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检测以评价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0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和5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CD4+/CD8+比值都是下调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淋和急粒)的CD3+、CD8+细胞水平是上升的,且急淋患者还伴随着CD4+细胞的降低(P<0.05);慢性白血病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是下调的,其中慢淋患者的CD3+细胞下调更为显著,而慢粒患者则是以CD8+细胞增高为主(P<0.05)。结论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均存在免疫异常,且具有不同异常方式,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报告[1]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肿瘤的关系颇受临床的关注。而有关白血病患者SO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报道不多 ,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 ,旨在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无血液病史。(二 )病人组 :32人。均为临床、血常规、骨髓像、常规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2例 ,M14例、M2 6例、M5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0例 ,L16例、L2 9例、L3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IL-2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4例白血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给予IL-2 40万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仅采用化疗。并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细胞、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给予IL-2治疗后,其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CD3+细胞、CD8+细胞、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4+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正常值水平,但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并不显著。结论:白细胞介素II能明显改善高化疗后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细胞上表达的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78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上CD38的表达。结果显示,CD38的表达与患者年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和脾肿大无关(P〉0.05),而与Binet分期(C期)、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淋巴结肿大和肝肿大有关(P值分别为0.017、0.037、0.039、0.038),并有明显缩短的生存期(P=0.032)。结论:CD38高表达是B-CLL患者预后差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P53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产物,人类的P53基因定位在17号染色体短臂上,这个等位基因的缺失是人类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特征。作者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核苷酸测序分析法检测了14名各类白血病患者。这14.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都超过骨髓细胞的20%。其中包括6名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4名Ph-ALL,3名Ph~+ALL和1名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实验发现2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和1名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在P53基因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应用三种花环试验测定14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12例ALL,11例属N细胞型,1例属T细胞型,啉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和慢淋各1例,均属B细胞型。并对以上各型白血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临床病程长短不一,其预后判断通常依据淋巴浸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人们早已认识CLL患者的B细胞携带有特异性IgGFc受体(FCrR),文章着重探讨B-CLL患者FcrR表达的预后意义.63例B-CLL患者,40例尚未接受治疗,2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获取静脉血标本后,按以往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淋巴细胞制备及三种FcrR检测.  相似文献   

17.
多数细胞遗传学资料提示,白血病前期病人异常染色体出现的频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相同,而有异常染色体细胞株的白血病前期病人预后较差。作者应用胰蛋白酶G显带染色的新技术,对24例白血病前期病人细胞遗传学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4例中男19例女5例,年龄50~82岁,所有病人以后都发展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标本由骨髓穿刺取得,每个病人平均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蛋白C的研究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广州510089)王琳,李树浓,梁晓燕蛋白C(proteinC,PC)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之一,在体内被血栓调节蛋白一凝血酶复合物激活成活性的蛋白C,后者通过蛋白水解作用使Va及VⅢa...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高加索人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几乎总是由于具有圆形核的小B淋巴细胞增生而很少累及皮肤。只有极少数CLL病例,其增生细胞来源于T细胞。这样的CLL病人,增生的T细胞也有一个圆核,在胞浆中似乎有许多嗜苯胺蓝颗粒。这种CLL象其他慢性T淋巴细胞增生紊乱性疾病一样,很容易侵犯皮肤。目前可以使用单克隆抗体确定T细胞的表型,从而将其分成不同的亚群。T3是所有的T淋巴细胞标志,T 4细胞标志与辅助性细胞有关,T8为抑制性/胞毒性细胞的标志。恶性T淋巴细胞常常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配本结合分析检测了急性白血病和肾病综合征(肾综)外周淋巴细胞的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含量。结果显示:白血病和肾综多为糖皮质激素信赖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GR含量明显增高,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性较高;成人和小儿肾缩的GR含量均高于正常(P〈0.05)。小儿肾综的GR含量大于正常值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敏感比率为70.59%;小于正常值者则为50%,且易复发。这表明GR含量高的患者激素疗效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