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中风住院病例,每例均有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有详细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报告。中风病类分中经络及中脏腑2类,证类分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7型。统计分析中风病类、证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中经络者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或轻度狭窄,在斑块性质上多为不稳定性斑块;中脏腑者多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在斑块性质上多为稳定性斑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21.8%,21.0%),多为不稳定性斑块(22.4%,24.1%)。痰湿蒙神证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35.7%)。稳定性斑块在风火上扰证组中多见(27.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病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经络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血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中脏腑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风火上扰清窍证<痰湿蒙塞心神证<痰热内闭清窍证.[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脑梗死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与血糖关系,探讨血糖对脑梗死早期中医证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且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发病的1~3 d,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获得四诊资料,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入选病例行空腹肘静脉血糖检查;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患者空腹血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高血糖可能是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辩证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脑梗塞患者早期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MRI检查证实,且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脑梗塞住院患者,在发病的1-3d,通过中医四诊获得临床资料,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分析其症状、证型分布的特点。结果:半身不遂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出现概率较大,占所有症状的29.3%,其次是头晕、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分别占20.6%、16.3%、13.3%;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结论:广西地区脑梗塞患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有半身不遂、头晕、口眼歪斜;证型以风痰瘀阻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风病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辨证分为7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1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检测中风患者及对照组颅内血管各参数。结果风痰火亢型血流速度增快,可见涡流及血管闭塞;风火上扰型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可见PI、RI升高;痰热腑实型血流速度减慢,可见涡流;风痰淤阻型血流速度增快,可见涡流;痰湿蒙神型以血管闭塞为主;气虚血瘀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可出现PI、RI升高,可见涡流及湍流;阴虚风动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可见PI、RI升高,伴有涡流;气虚血瘀型与阴虚风动型2组PI、RI显著升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结论中风的各个证型与脑血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TCD与中医辨证的结合可以为中医诊断治疗中风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53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诊断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记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较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多见,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7.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肝阳上亢5型,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CA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总体呈现以痰浊上蒙型为主,超声狭窄程度以Ⅲ级最多.结论:CA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上蒙为主,而超声显示为Ⅲ级狭窄,提示痰浊上蒙可能是导致CAS加重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不同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比较,探讨与中医证型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379例急性脑梗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的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所占百分率高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气虚血瘀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和阴虚风动证候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 血脂指标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证候相关,因此,血脂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量化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电针治疗后的恢复程度,为中风病的微观辨证治疗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痰热腑实型。运用 TST 技术检测患者患侧肢体 TST剩余值从而了解早期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通过电针综合治疗后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 TST 剩余值检测结果的规律及变化程度。结果(1)治疗前各证型的 TST 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各证型 TS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078,P <0.01);各证型间 TST 值比较,风火上扰与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痰瘀阻络与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电针治疗后,各证型 TST 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不同证型的 TS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6.129,P <0.01);各证型间 TST 值比较,风火上扰与痰瘀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对急性脑梗死各证型 TST 恢复程度比较:痰热腑实型>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F =26.581,P <0.01),两两比较,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 TST 剩余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TST 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电针治疗后恢复提供可靠的数据评估。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发病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分成风瘀证、风瘀火热证、风瘀痰湿证、风瘀阴虚证、风瘀气虚证五个证型,比较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结果:五种证型中风瘀痰湿证患者更易发生不稳定斑块,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Crouse积分也明显高于其他四型(P<0.01)。结论:痰湿瘀互结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安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08-109
目的利用彩色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探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60例同期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患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结果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发生率(84.29%)和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高分辨率彩超作为最为简捷的检测颈动脉硬化的方法,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检出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脑部CT表现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293例,中经络291例,中脏腑2例。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80例,56例为中经络,24例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间的年龄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及脑梗死、脑出血之间出现中脏腑的差异,P均<0.01。结论 中脏腑较中经络发病年龄大;腔隙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中脏腑以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为主。脑出血出现中脏腑的机率大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SonoCT技术检查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80例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进行SonoCT技术检查,观察其有无斑块、斑块性质、IMT增厚、狭窄,测量PSV、EDV、RI等参数。结果61例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IMT增厚和斑块形成,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结论SonoCT技术检查颈动脉无创、准确,可重复直接测量IMT、斑块大小,确定斑块性质,预测脑血管病高危状态,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频彩超检查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以2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6例,检出率占87%;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5例,占1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影像学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显示病灶部位将研究对象分为侧脑室旁组和皮质下白质病灶组,同时进行病变损害程度分级,测定各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值)和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脑室旁病灶组较皮质下白质病灶组颈动脉IMT值高(F=6.32, 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χ2=13.41, P<0.05).结论:SCI患者侧脑室旁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诊断与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桂洲医院内一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和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对其展开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87.5%,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16.67%,显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较非脑梗死患者高(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4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组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多发斑块检出率以及粥样斑块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和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均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更高。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