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诊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PA/VS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MS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PA/VSD A1型23例,A2型17例,B型34例,C型7例。MSCT诊断PA/VSD分型的准确率为93.82%(76/81),高于TTE[59.26%(48/81);χ2=26.95,P<0.01];MSCT诊断粗大主动脉及肺侧支循环动脉(MAPCAs)来源准确率为100%(93/93),高于TTE[51.84%(51/93);χ2=54.25,P<0.01]。MSCT检出心内畸形50处(50/53,94.34%),TTE检出53处(53/53,1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MSCT检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66处(66/66,100%),TTE检出65处(65/66,98.4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出心外大血管异常106处(106/106,100%),高于TTE[82.08%(87/106);χ2=20.87,P<0.01]。MSCT测量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全部新的肺动脉指数与手术所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PA/VSD分型及肺血管发育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者MSCT增强扫描图像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图像。结果 MSCT 正确诊断2 5例TAPVC,准确率100%。本组病例均伴有心房畸形,MSCT诊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2%(9/11)。对单心房、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异构、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下狭窄、肺动脉闭锁、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肺动脉高压,MSCT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TAPVC及其合并的其他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床旁超声心动图结合高频超声诊断新生儿肺动脉瓣闭锁(P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床旁超声心动图疑诊为PA的新生儿,结合高频超声综合评估肺动脉及右心室发育情况及其他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结果 34例疑诊PA新生儿中,结合高频超声诊断30例PA,其中1例漏斗部肥厚闭锁伴肺动脉瓣及主干发育不良,9例肺动脉瓣膜性闭锁,19例肺动脉瓣未发育,1例肺动脉瓣及主干缺如伴分支肺动脉异常起源;4例诊断为功能性PA;均合并心房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高频超声对鉴别PA及其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SCT在功能性单心室(FSV) Fontan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FSV患者Fontan术后随访复查的MSCT、心血管造影(CAG)和临床资料。采用个体化手动触发双期MSCT扫描,定性评估Fontan管道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测量双侧肺动脉起始处内径和降主动脉(膈肌水平)内径,计算McGoon指数,以评估肺动脉发育。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双侧肺动脉起始处内径与CAG测量的肺动脉舒张期压力、McGoon指数与肺血管血流阻力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SCT检出3例右心房-肺动脉连接,10例全腔-肺动脉连接,11例心外Fontan管道和8例心外Y型Fontan管道;并检出8例Fontan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肺动-静脉瘘,3例主-肺动脉侧支,2例Fontan管道附壁血栓和1例室壁瘤。MSCT测量左、右肺动脉起始处内径分别为(1.36±0.22) cm、(1.40±0.15) cm,均与CAG测量同侧肺动脉舒张期压力呈负相关(r=-0.755、-0.678,P均<0.001)。McGoon指数与肺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呈负相关(r=-0.676,P<0.001)。结论 借助快速图像获取和后处理技术,并选择个体化扫描方案,MSCT能为Fontan术后随访评估提供多项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单侧右肺动脉异常起源(AORPA)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确诊为AORPA的患儿26例,分析其TTE特征。结果 AORPA的TTE表现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正常显示。26例患儿TTE均明确诊断为AORPA,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9例合并Berry综合征,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2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3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2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TTE对各合并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26/26)、100%(26/26)、96.15%(25/26)、92.31%(24/26)、100%(26/26)。结论 TTE可早期、准确诊断AORPA,对其他心内伴随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多切面扫查有助于减少漏、误诊,可作为AORPA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右心造影及颈胸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的价值。方法 对39例PFO-RLS患者先后行TCD发泡试验、TTE右心造影、颈胸联合超声造影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为金标准,观察前三者诊断PFO-RLS的能力。结果 TTE右心造影和颈胸联合超声造影诊断PFO-RLS的特异度均为100%,TTE右心造影的敏感度(53.49%)及准确率(54.85%)均低于TCD发泡试验(敏感度93.02%,准确率95.35%)和颈胸联合超声造影(敏感度90.69%,准确率95.23%)(P均<0.05);TCD发泡试验与颈胸联合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及检出不同分流量PFO-RLS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诊断一致性极高(Kappa=0.852)。TCD发泡试验和颈胸联合超声造影检出少量PFO-RLS的能力均高于TTE右心造影(P均<0.05),与后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中等和一般(Kappa=0.429、0.311)。结论 TCD发泡试验诊断PFO-RLS敏感度和准确率较高,但难以判断RLS位置;TTE右心造影诊断PFO-RLS特异度极高,但敏感度和准确率欠佳,尤其对少量PFO-RLS;颈胸联合超声造影有较高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率,可检出少量PFO-RLS,并有助于判断RLS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肾静脉先天性部分型肝外门体静脉分流(CPEPSVRV)的MSCT和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CPEPSVRV患者(病变组)和20例对照(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均行MSCT增强扫描,病变组进行超声检查。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门静脉主干、左右分支及肝固有动脉管径。结果 病变组增强MSCT均显示门和(或)脾静脉与左肾静脉间粗细不等单一分流血管,其中门-肾静脉分流2例,门脾-肾静脉分流1例,脾-肾静脉分流8例;11例均伴门静脉及其分支不同程度发育细小,其中1例同时合并门静脉右支缺如;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增粗。MPR、MIP和VR可立体显示分流血管起始、走行及终止位置。超声检查均显示门静脉和(或)脾静脉血经分流血管向肾静脉分流。两组门静脉主干、左右分支及肝固有动脉管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PEPSVRV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增强扫描结合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分流血管、分流方向及伴发病变。  相似文献   

8.
经胸冠状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胸冠状动脉超声(TTE)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冠状动脉正常组(无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狭窄处TTE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其远端最慢处流速(PDVDIS)及流速比值(PDV/PDVD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TE显示良好彩色血流的血管分支共113支;以CAG为金标准,其中冠状动脉正常组18支,轻度狭窄组19支,中度狭窄组30支,重度狭窄组46支。轻度狭窄组PDV、PDV/PDVDIS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组PDV、PDV/PDVDIS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t=5.13、7.11)和轻度狭窄组(t=4.45、6.59),重度狭窄组PDV、PDV/PDVDIS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t=10.63、11.43)、轻度狭窄组(t=10.06、11.04)和中度狭窄组(t=7.07、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V、PDV/PDVDIS与狭窄率呈正相关(r=0.82、0.87,P<0.01)。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时,PDV阈值分别为40.48、58.52 cm/s,敏感度分别为86.67%、86.96%,特异度分别为86.49%、92.54%;PDV/PDVDIS阈值分别为1.44、1.98,敏感度分别为90.00%、82.61%,特异度分别为97.30%、89.5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率与TTE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关,PDV及PDV/PDVDIS可用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对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其对发生绞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病理确诊34例发生绞窄,MSCT诊断29例发生绞窄,其中26例有既往腹部手术史。MSCT征象中,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及血管增粗、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C/U型肠襻与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有关(P均<0.05)。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敏感度85.29%(29/34),特异度100%(36/36),准确率92.86%(65/70)。结论 MSCT对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WI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血管母细胞瘤(H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PA与16例HB患者的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扫描资料。计算PA和HB瘤体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信号恢复率(rPS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的rCBV值明显低于HB(1.79±0.99,8.69±2.66),rPSR值明显高于HB(0.99±0.25,0.48±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当rCBV值>3.95或rPSR值≤0.71诊断HB时,rCBV值较rPSR的准确率高。rCBV和rP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90(Z=1.995,P<0.05)。结论 PWI有助于PA和HB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术前评价肺动脉闭锁(P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TTE和MSCTA资料,对比两者对PA位置、动脉水平分流、房室间隔完整性、三尖瓣及右心室发育情况、大动脉位置及其与心脏连接关系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手术结果,26例PA患者中室间隔完整型PA6例、室间隔缺损型PA20例。肺动脉瓣闭锁13例、肺动脉主干闭锁11例、左/右肺动脉起始段闭锁2例。肺循环由动脉导管单一供血22例、由动脉导管和体一肺动脉侧支双重供血4例。TTE和MSCTA对PA及其位置的诊断与手术一致。TTE漏诊体-肺动脉侧支2例、主动脉骑跨3例、大动脉转位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MSCTA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闭锁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MSCTA、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9/35)、100%(35/35);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9/49)、86%(42/49);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8/84)、92%(77/84)。MSCTA和TTE诊断心内、心外畸形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5、0.012),但两者对心内、心外畸形总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773)。结论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优于MSCTA,而在大动脉位置关系及体.肺动脉侧支评价上存在局限性,联合MSCTA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粗筛34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3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TEE根据缺损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 32例ASD和29例VSD患者封堵成功.术后I周内超声随访,封堵器位置均正常,3例ASD患者微量残余分流,患者心室重构改善,瓣膜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经胸微创封堵的ASD、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作用.经胸微创封堵ASD、V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处理并计算CT肺动脉阻塞百分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显示受累肺动脉122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CT肺动脉阻塞百分数分别从2.5%到75%不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形态、发生部位及其他间接征象,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MSCT诊断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 对53例COPD患者(轻中度组13例、重度组22例及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18例)和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肺功能和MSCT检查。记录肺功能和右心室功能参数。比较各组右心室功能差异,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别绘制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的ROC曲线,评价MSCT在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以预试验确定的右心室SV<48 ml或EF<40%作为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组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EDV)、EDV/体质量指数(BMI)、SV、SV/BMI及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收缩末容积(ESV)及ESV/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患者右心室SV/BMI、EF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r=0.321、0.296,P=0.019、0.03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r=0.305、0.280,P=0.026、0.043)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r=0.457、0.351,P=0.001、0.001)均呈正相关。分别绘制右心室EF、SV ROC曲线,AUC分别为0.973、0.930(P均<0.001),MSCT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7.77%、77.77%,特异度分别为98.59%、88.63%。结论 COPD患者在未达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前右心室功能已出现减退,且其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呈正相关。MSCT能早期发现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且对于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表超声(TTE)导引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膜部 VSD,18例合并膜部室间隔膨出瘤;5例肌部VSD,其中1例为多发性,1例为心肌梗死所致室间隔穿孔,1例合并膜部室缺.缺损直径2~16 mm.在TTE引导下,采用4~18 mm封堵伞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结果 TTE明确诊断62例VSD,准确率100%.61 例VSD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8.4%.术后51例左向右分流束消失,10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合并轻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TTE导引在VSD封堵术中确定适应证,预防并发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