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平扫11例,增强扫描8例,MRI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结果:5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位于胰腺体部,3例位于胰腺尾部。呈球形或类球形,边缘规则;最长径3.4~11.5cm,平均6.9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3例有钙化。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持续性充填,延迟期乳头和囊性部分显示更明显。MRI在T1WI、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出血在T1WI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含有乳头状结构、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物,认识其特征性表现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7例,MRI扫描2例。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扣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MRI2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D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占18例,30岁以下有17例。肿瘤有包膜、边界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多数体积较大,位于胰头部或尾部,5.0cm以上有18例。据囊实性成分的多少分为3型:Ⅰ型实性;Ⅱ型囊实性;Ⅲ型囊性,其中囊实性最多见,实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实性部分或包膜钙化者有4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青年女性好发的临床特点,术前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30岁,发现上腹部包块半年,查体上腹部可扪及一大小约12cm×11cm包块,有轻度压痛,质硬,边界清,可随呼吸轻度移动,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既往无胰腺炎病史,无外伤史。AFP、CEA、CA19-9均为(-)。影像学表现:X线消化道钡餐示十二指肠肠环增大,但肠壁光滑完整(图1);CT示上腹部肝脏与胰腺之间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占位,大小约10.3cm×9.6cm×9.7cm,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晰(图2)。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诊断本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SPTP影像学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胃肠道钡餐检查,3例行超声内镜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SPTP表现为不均匀囊实性或囊性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楚。胃肠道钡餐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壁的受压、移位。超声表现为高回声肿块,内有散在液性暗区,包膜呈高回声。CT平扫6例为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内可见多种形态、大小范围不同的更低密度区,1例为有壁结节的囊性肿块。肿块钙化2例。增强后动、静脉期肿块主要表现为边缘部不均匀强化,其内更低密度区及囊性部分无强化。3例明显强化,其中1例动脉期可见肿瘤内大量迂曲细小血管影,4例轻度强化。3例包膜表现为间断的弧线状强化。MRI表现为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中央及边缘部夹杂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夹杂高低混杂信号。包膜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胆管轻度扩张2例,胰管轻度扩张2例。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SPTP的特征,是术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 SP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1%~2%[1],以年轻女性多见,通常为良性,也可为低度恶性.本文回顾性分析SPTP的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3月-2010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22例,男2例,女20例,年龄15~47岁,中位年龄27.2岁.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8岁,半月前无意发现右上腹包块,偶有便秘,无其他不适.体检:右上腹扪及大小约8 cm×8 cm质中包块,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无触痛.实验室检查:ALT增高为79 U/L、AST增高为224 U/L,胃肠癌相关抗原增高64.83 U/ml.术前DSA检查,考虑包块性质为良性,ERCP结果为十二指肠降部外压变形,胆总管下段狭窄(外压性)并胆总管显著扩张,未见管壁有充盈缺损.CT检查:右中下腹见一大小约为8.6 cm×8.3 cm肿块,平扫呈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液化坏死,病灶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欠清(图1),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胰周围组织界面不清,胆总管扩张,胆囊、胰管、肝内及肝门区胆管明显扩张(图2).CT诊断:右中下腹占位,考虑为神经源性或间叶组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理证实的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囊实性比例相当4例,实性和囊性为主各4例和1例。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2例。MRI上实性结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病灶包膜完整,延迟强化。结论胰腺SP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胰腺出现包膜清晰的囊实性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时,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应考虑胰腺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 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楚。CT平扫呈低密度,7例显示了瘤体钙化。MRI扫描4例,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有强化,最大肿块实质-胰腺强化对比差,在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与正常胰腺强化基本一致;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5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1例位于胰腺尾部,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所有病例胰管、胆管均未见扩张。增强后肿块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无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盆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征象,并与病理相对照,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盆部IMT,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4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或肝区痛3例,无明显诱因消瘦2例,体检发现3例。术前7例行CT检查,3例同时行MRI检查。复习影像征象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肝脏5例,膀胱1例,肠系膜1例,肾脏1例,其中3例边界清晰,5例边界模糊;病灶大小不一,最大横径12~140 mm。CT平扫呈不均匀等低密度,MRI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各异:4例呈环形强化,3例呈轻度边缘强化,3例呈渐进性强化。病理特征:瘤体大部分呈实性或息肉样肿块;光镜示肿瘤组织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其中可见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6/6)、SMA(7/7)均为强阳性表达,ALK(1/8)及CD-68(2/8)为部分阳性表达,其他标记物S-100、CD117和CD34表达阴性。结论 CT及MRI检查对IMT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仔细分析其强化方式有望提出倾向性诊断,但IMT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侯丽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33-3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CT和MRI资料,总结该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2例SPT均为单发,29例为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CT平扫囊性部分呈水样低密度,实性部分呈软组织等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渐进性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SPT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SPTP患者16例.结果 7例SPTP病灶位于胰头,4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尾,2例胰体尾部均受累,平均最大径7.40 cm.CT表现:平扫病灶呈囊性(3例)、实性(4例)或囊实混合性(9例).囊性病灶边界清楚,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实性病灶则呈软组织密度,内见少许散在的囊变区;囊实混合性病灶其囊变区和实性区大致相当,囊变区呈片状或蜂窝状.增强扫描中囊性病灶的囊壁在动脉期即开始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更明显.实性病灶及囊实混合性的实性成分在动脉期仅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囊变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CT、MR影像资料,对病灶的部位、密度/信号、大小、形态、边缘以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实性肿块性病变中精原细胞瘤5例,1例肿块巨大,伴点状钙化,4例T2WI可见低信号分隔;淋巴瘤4例,均为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2WI以低信号为主;孤立性纤维瘤1例,密度低于肌肉;内胚窦瘤1例,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均呈明显网格状持续强化;非特异性炎性肿块4例,2例累及附睾,密度/信号不均;结核性肿块3例,1例边缘可见钙化点,2例表现为稍短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肿块。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部分睾丸实性肿块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例经手术完整切除后病理证实的儿童SPTP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女5例,男1例,年龄9~13岁,1例多发,5例单发,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尾部3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平均直径62.5 mm,肿瘤均呈囊实性,但比例不一,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且门静脉期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均不强化。结论儿童胰腺的较大占位,并有典型SPTP的MSCT表现时,应考虑SPT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方法 分析19例SPTP患者的MSCT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PTP为胰腺单发外突性生长肿瘤,12例呈分叶状,6例呈卵圆形,1例呈类圆形.10例最大径≥5.0 cm,17例见完整包膜,1例未见包膜,1例包膜破裂、不完整,4例见壁结节.肿瘤呈多囊实性混杂病变,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2例伴出血,7例伴钙化,1例伴胰管扩张.18例镜下可见假乳头状结构以及出血坏死囊变,病理证实1例肠系膜区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浸润,3例胰腺周围正常组织受侵,1例十二指肠受侵.结论 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0例SPTP患儿的CT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CT显示20例SPTP均为单发,5例(5/20,25.00%)位于胰腺头颈部,15例(15/20,75.00%)位于胰腺体尾部。1例(1/20,5.00%)肿瘤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病理显示该瘤灶内全部为坏死组织;19例(19/20,95.00%)肿瘤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3/20,15.00%)肿瘤内见结节状或边缘壳样钙化;肿瘤不同程度压迫周围组织,3例(3/20,15.00%)胆总管继发性轻度扩张;均未见局部浸润。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例肿瘤为多发,4例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肿瘤内部均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和出血。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