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3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下特点。结果 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类型以一过型最为多见。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结果,该病基本可诊断。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IC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结肠炎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易患因素、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70.3%(26/37).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27例(72.9%,27/37)患者基本愈合.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泻以及便血应注意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综合临床分析可及时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结肠镜检查时应该小心操作因为肠镜检查本身可以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介了缺血性结肠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老年人突发腹痛、便血、腹泻三主征要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医师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37例,分析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血便,常合并有基础疾病,病变以左半结肠多见,早期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结论缺血性肠炎临床易误诊。诊断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54.8%(17/31)。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血便或腹膜刺激征的中老年人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充分运用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表现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为一过型,及早诊治后恢复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尽早行结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结肠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王若燕  季圣肪  李峰 《山东医药》2011,51(13):43-4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3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腹痛症状出现后72h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全部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33例,狭窄型2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误诊率、死亡率高。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8例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女性老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多数患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血便时,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时行结肠镜检查进一步证实,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14例(77.8%),男女之比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15例(83.3%),主要表现为腹痛17例(94.4%),腹泻11例(61.1%)及血便16例(88.9%),病变部位多数位于左半结肠(93.3%).结论 对于急性下腹痛伴便血的患者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判断预后及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1975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测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大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50岁以上3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30例,狭窄型5例,仅有1例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2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和内镜下的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6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确诊28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及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及相关的化验检查,诊疗经过和转归情况.结果 患者28例,男:女为1:6,60岁以上22例,占78.5%;伴有相关基础疾病患者占57%.临床上多以腹痛(82.1%)、腹泻(28.5%)、血便(92.8%)为首发表现,或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本组28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其中一过型26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者.病理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病变部位主要于左伴结肠25例(89%),均予以扩血管、抗炎等内科保守治疗.28例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8 d.结论 I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急性发作,大多伴有基础疾病.其临床典型表现为突然腹痛和便血.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IC的主要方法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冠群  吕宾  范一宏 《胃肠病学》2007,12(10):585-588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在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但对IC临床特点的认识尚有限。目的:总结I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2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IC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并进行总结。结果:IC患者共36例,男女之比为1:3.5,50岁以上患者占91.7%,且多数(91.7%)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临床上多以腹痛(75.0%)、血便(91.7%)为首发表现,其中鲜血便占57.6%;腹部体征有压痛者占55.6%,其中80%与病变部位相关。36例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63.9%)和降结肠(52.8%)。均予扩血管和内科综合治疗,22例痊愈、14例好转,平均痊愈或好转时间为12d。结论:I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急性发作,其典型表现为急性腹痛和便血,辅助检查可首选结肠镜,早期诊断为治疗的关键,及时扩血管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提高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病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及缺血性结肠炎(IC),以IC最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血性腹泻、血便及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该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静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心搏量减少及血管炎等有关,患者可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老龄化疾病。DSA及CT检查对于诊断AMI及CMI价值较高,而IC则主要依赖于结肠镜的诊断。预后也各不相同,AMI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须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而IC临床症状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缺血性肠病临床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的30例患者,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1:3.3,23例伴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及便血,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黏膜新鲜出血等,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均于2周左右好转出院.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早期进行结肠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5—2016-06期间经临床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内镜下的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人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相关。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缺血性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9月经临床、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9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76例(77.6%)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 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年龄>60岁),男女之比为1∶2.8.81例(82.7%)伴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伴有腹痛(96.6%),且以左侧多见(50.0%).内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理多为非特异性表现.绝大多数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少数转为慢性.结论 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出现急性便血伴有腹痛,合并有基础疾病的应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应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缺血性结肠炎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5月至2004年2月间共12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内镜表现及诊治。结果本组病人年龄均〉60岁,且多数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或腹腔手术史。初步诊断仅有4例考虑为缺血性结肠炎,其余拟诊为急性肠炎等疾病。10例(83.3%)依赖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早期肠镜检查6例。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病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出血,严重者出现溃疡。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本组-过型11例(91.7%),经内科治疗后症状消失,狭窄型1例(8.3%)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性缺血性结肠炎可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仅以腹泻表现为主,此时容易发生漏诊,延误治疗。早期结肠镜检查对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了1975年6月至2001年8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39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年龄是否大于60岁分为老年组29例与非老年组1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天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大多于治疗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本组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老年组一过性炎症型有24例,狭窄型有4例,仅有1例坏疽型。而非老年组一过性炎症有9例,狭窄型有1例,无坏疽型。两组的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