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查找儿科门诊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订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以儿科门诊的工作流程为基点,加强对布局流程、预检分诊、环境物表消毒、手卫生、雾化吸入装置、抗菌素合理使用等各环节管理。结果通过对儿科门诊布局流程、环境消毒、培训监督、手卫生、抗菌素合理使用等环节加强管理,增强了儿科门诊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明显提高,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降低儿科门诊医院感染风险,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结论应定期查找隐患,制订干预措施,加强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全流程管理方案,并分析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入院前分流,院内分流(一级预检分诊:入口分诊;二级预检分诊:护士分诊;三级预检分诊:接诊医生分诊)的全流程干预,完善制度、细化分流策略、提升分诊质量以及应用信息化等对疫情状态下门诊患者进行全流程管理,达到避免门诊患者聚集、有效分流的目的,解决患者有序就医的需求以及疫情防控状态下医院对疫情的精准管控。结果:全流程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整个流程运行中的疏忽和差错,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未发生一例外源性感染。结论:全流程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疫情状态下门诊交叉感染风险,提高流调筛查效率,为患者安全就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征医学应用于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及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医务人员培训流程、预检流程、操作流程、重点部门监测流程、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系统评价、整合证据、优化流程、应用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质量持续改进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流程。结果流程管理实施前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执行率分别为78.9%、51.1%、77.8%,实施后为88.6%、87.2%、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管理实施后明显改善了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及废弃物处理管理。结论循证医学向医院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基于此基础的流程管理,使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并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提高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医院众安康后勤管理处医辅部和保洁部共30名保洁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改善手卫生设施,提供教育与培训方案,营造手卫生氛围,加强手卫生管理与督导等干预措施,以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为干预前,以2015年5月到2015年11月为干预后,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保洁人员手卫生指征认识正确率、手卫生执行力得分.结果 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指征认知正确率干预前比干预后为明显提高.自我评价手卫生执行力度得分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值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执行干预措施对提高医院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作为筛查疑似患者、阻断疫情扩散的第一道防线,疑似患者多、患者周转快、感染风险高。本院发热门诊防控管理实践中,采用二级预检分诊制度,分别在医院进出口及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来院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筛查,在保证通风、合理设置病区、遵循“三区两通道”原则的基础上,对发热门诊进行合理改造,设置专用转运路径。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消毒灭菌、个人防护、人员培训及医疗废物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智能预警和闭环管理在隔离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以全系统的隔离标识自动标注和实时智能预警作为技术支撑,以多部门联合制定闭环管理流程并持续改进作为过程管理。结果 干预后隔离患者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防控措施落实率均提高(P<0.00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62.95%提高到86.10%(P<0.00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51.11%提升到82.50%(P<0.001)。结论 智能预警和闭环管理在隔离患者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落实率,降低了医院传播风险,改善了医技科室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当前,手卫生管理的主要手段为监测者直接观察、医护人员自我评估、通过仪器设备检测等方法,均有其局限性。研发并安装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手卫生依从性训练系统、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系统、手卫生考核系统3方面进行干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34.34%提高至80.86%,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改善,提高了医院的手卫生管理水平,减少了感染风险,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支付宝"健康码和自行开发的电子版筛查表二维码等辅助新冠肺炎筛查的"二维码"工具,在某综合医院开展三级预检分诊管理实践的科学性。方法在北京市新发地疫情期间,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确定预检分诊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病例定义;通过强化医院进出口管理,科学设置预检分诊点,完善三级预检分诊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筛查效率,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分诊体系。数据来源包括全国、该地区疫情发布信息和该院工作量日报告信息。结果在北京市新发地疫情期的流行期(6月11日-7月5日),网络预约挂号量和普通门诊量较之前、后期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地疫情时期的发热门诊接诊量占整个疫情时期门诊患者接诊量的2.1%(6 647/322 041),与新发地确诊病例数时间分布呈正相关(r_s=0.755)。同期,该院确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例无症状感染者;经预检分诊筛查出阳性流行病学史25例,发热920例,均被有序引导至发热门诊;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零感染。结论三级预检分诊体系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健康码和电子版筛查表的应用对提高预检分诊效率,实现精准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放型建筑结构的医院预检分诊管理。方法: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开放型建筑特点,制定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出入口管理,完善分时段预约就诊系统,多措并举严格落实预检分诊管理。结果:2020年1月20日-2020年4月20日预检分诊共筛查出1 339例发热、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没有出现可疑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漏诊、误诊现象,全院医护人员及来院就诊病人无院内交叉感染。结论:医院通过多部门联合协作,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严格通道管理,提高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能力,加强流程再造和预检分诊管理,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及疫情传播,给患者创造安全快速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型综合医院通过构建门诊预检分诊体系,实施有效的预检分诊措施、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患者接诊流程、普通门诊患者接诊流程,尽早筛查发热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患者分流至发热门诊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通过该体系的运行,医院达到了零漏检、零漏报、零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