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8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疾病完全缓解情况、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白蛋白水平、空腹血糖、Durie-Salmon分期;记录患者化疗后感染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68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19例(27.94%)化疗后发生感染,共培养并分离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4株(70.00%),革兰氏阳性菌6株(30.00%)。体质量指数≥24 kg/m2、住院时间≥30 d、未疾病完全缓解、白蛋白<30 g/L、空腹血糖≥7.0 mmol/L的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指数<24 kg/m2、住院时间<30 d、疾病完全缓解、白蛋白≥30 g/L、空腹血糖<7.0 mmol/L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Durie-Salmon分期的增加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327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38)和未感染组(n=289),分析感染组患者肺部病原菌情况,归纳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40.74%,革兰阴性菌28株占51.85%,真菌4株占7.41%,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糖尿病(OR=1.880)、慢性阻塞性肺病(OR=2.343)、手术时间(OR=2.161)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时间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感染病原菌种类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后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临床早期预防。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12年10月血液科住院的MM患者,其中败血症患者42例为研究组,另从同期住院无败血症的MM患者中随机抽取57例作为对照组,对继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AMS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GNS-120药敏卡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败血症患者发热42例、畏寒31例、寒颤23例,分布率分别为100.00%、73.81%、54.76%;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g/L、肾功能不全、骨髓瘤未缓解、血清β-微球蛋白≥3.5mg/L与MM患者败血症发病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g/L(OR=3.621)、肾功能不全(OR=3.075)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败血症发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瘤达缓解状态(CR/PR)(OR=0.074)与MM患者败血症发病呈负相关(P<0.05);败血症患者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2株,占28.57%,革兰阴性菌25株占59.53%,真菌5株占11.90%。结论血清白蛋白<30g/L、肾功能不全是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重要因素,而骨髓瘤达缓解状态是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保护因素,医师应关注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降钙素原(PCT)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价值,为临床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治疗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化疗的13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7)与非感染组(n=78)。化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β2-MG、PCT水平,分析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化疗前血清β2-MG、PCT水平及二者联合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从57例肺部感染者中检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40.00%)、革兰阴性菌45株(52.94%)、真菌6株(7.06%)。感染组年龄>65岁、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为Ⅲ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预后营养指数(PNI)评分<45分的例数占比、气道平均压、气道阻力、化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找出病原菌及导致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胃肠道科收治的268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33.2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75.28%;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2.16%,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占35.29%,革兰阳性菌占22.5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β=0.956,OR=5.762)、侵入性操作(β=1.253,OR=7.328)、感染前化疗史(β=1.121,OR=6.563)、重度贫血(β=1.020,OR=6.053)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老年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对2000年2月-2013年3月85例初治老年MM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化疗后感染45例,感染率为52.9%;64.4%的感染发生于第一个疗程后,PD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36例患者检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4.2%、革兰阳性球菌占19.2%、真菌占36.6%;肾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粒细胞减少、ECOG评分≥3分为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化疗后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生存期短、早期病死率高,化疗期间需加强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分布特点,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01年3月-2013年3月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5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分析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结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20%(67/54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术中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高(χ2=13.001、7.456、4.165和6.008,P=0.000、0.006、0.041、0.014)。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578,P=0.017)、白蛋白35 g/L(OR=1.635,P=0.009)、术中输血(OR=1.254,P=0.024)均与术后感染独立相关。病原菌检测共分离病原菌81株,革兰阴性菌占61.73%(50/81),革兰阳性菌占32.10%(26/81),其中大肠埃希菌为最多见的病原菌,占23.46%(19/81)。结论该院结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群。糖尿病、白蛋白35g/L和术中输血是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导管室接受PCI治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43例为感染组,同期按照随机数法选取未合并医院感染患者133例为非感染组。采集PCI术后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生物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收集潜在影响因素,分析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纳入的43例医院感染患者占同期全部急诊PCI治疗患者的4.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53.45%,革兰阴性菌23株占39.66%,真菌4株占6.89%。对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与术后医院感染风险增高相关的因素涉及:年龄因素(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不同PCI干预时段(P<0.05)。结论引发冠心病患者PCI干预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合并疾病及不同PCI干预时段是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4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以及化疗后病情是否完全缓解、住院时间、国际分期系统(R2-ISS)分期;化疗开始前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记录化疗后是否发生感染,对感染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74例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33例(44.59%)化疗后发生感染,感染部位分布:呼吸系统17例、消化系统6例、泌尿生殖系统5例、口腔牙龈3例、皮肤软组织1例、败血症1例。76例患者中共送检痰液、血液等标本102份,分离出病原菌37株(36.27%),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6株、革兰氏阳性菌7株、真菌4株。体质量指数≥24 kg/m2、未完全缓解、住院时间>21 d、淋巴细胞计数<0.7×109、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白蛋白<30 g/L、糖化血红蛋白>6%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1 0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10例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早期感染30例,感染率为2.97%,共检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73.68%,革兰阴性菌5株占2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持续时间长、引流时间长、低白蛋白水平、既往髋关节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82年10月-2006年12月178例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高龄、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及合并糖尿病是MM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共检出9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5.1%),其次为真菌(37.4%)、革兰阳性球菌(17.6%);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真菌感染的首位.结论 MM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应加强免疫保护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172例,观察和记录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与鉴定。结果 172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29.07%。共分离病原菌株70株,革兰阴性菌48株占68.57%,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6株占22.86%,真菌6株占8.57%;合并糖尿病、吸烟、化疗周期、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联合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解剖学部位、操作人员手卫生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D3+、CD4+、CD8+水平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但真菌感染的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同时加强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识别,目标性监测重点人群,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对比临床特征,采集病原菌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计算主要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感染组患者发热类型、Ⅲ期骨髓瘤、粒细胞缺乏症、合并症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共检测出5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2株占59.26%,革兰阳性菌18株占33.33%,真菌4株占比7.41%。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噻肟、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发热类型、Ⅲ期骨髓瘤、粒细胞缺乏症、合并症是多发性骨髓瘤肺部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常见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的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溃疡处感染病原菌检出、分布及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16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共分离出病原菌1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1株占45.0%,革兰阴性菌94株占52.2%,真菌5株占2.8%;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高达>9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高达80.0%。结论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原菌感染种类较多,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18例,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检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调查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718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患者70例,发生率为9.75%;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57.83%,革兰阳性菌27株占32.53%,真菌8株占9.64%;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均在75.00%以上;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在80.00%以上;年龄、住院时间及合并糖尿病是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0月兰州市某医院收治进行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切口感染情况的跟踪随访,收集其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及相关检测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2 100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2例,感染率为2.00%,共检出5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占比分别为63.64%、3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550)、ASA评分较高(OR=3.740)、引流时间≥10 d(OR=3.248)、联合放疗或化疗(OR=4.129)、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OR=2.667)、术前血红蛋白水平<70 g/L(OR=3.248)、术前白细胞计数<4×109个/L(OR=3.435)均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其危险因素众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病原菌分布,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泌尿外科住院的456例手术患者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56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4例,感染率9.6%;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中,采用膀胱前列腺开放手术的感染率最高为15.3%;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77.5%,革兰阳性菌9株占18.4%,真菌2株占4.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留置导管和合并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85、3.125、2.571,P<0.05)。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多发生在膀胱前列腺开放手术,住院时间、留置导管和合并糖尿病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术后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34例感染者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9.05%,革兰阴性菌13株占30.9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5.4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患者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接受辅助化疗、自然引流率、普通负压引流率、置管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原因复杂,术前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及体质量,合理选择引流方式,积极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和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共获得149例BSI患者,分析确诊为BSI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BSI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49例患者共检出1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5株占58.64%、革兰阳性菌59株占36.42%、真菌8株占4.94%;病原菌检出最多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39株,其次为烧伤科22株;Logisi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EICU病区是导致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3.105,95%CI=(0.998~9.659),P=0.050];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应加强对引起BSI患者的病原菌监测,结合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以改善BS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单发性与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预后,为透析患者继发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7年12月的120例PDRP患者,单发性PDRP患者80例,多发性PDRP患者40例。对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类PDRP患者的年龄、血清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首次发病至透析开始时间、合并糖尿病、透析为他人操作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PDRP患者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49.33%,革兰阴性菌30株占40%,真菌8株占10.67%;多发性PDRP患者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39.53%,革兰阴性菌12株占27.91%,真菌14株占32.56%。两类患者病原菌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PDRP患者与多发性PDRP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PDRP患者存在一定临床特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积极治疗后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预后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