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观察针刺结合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结合火针组(观察组)及针刺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患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及压痛点,并用火针点刺肱骨外上髁局部痛点;对照组单纯针刺,选穴以及针法、疗程完全同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3.3%,总有效率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针刺结合火针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经相应取穴针刺止痛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经相应取穴针刺法对治疗46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46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针刺不良反应,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显效24例,占52.2%;有效18例,占39.1%;无效4例,占8.7%,总有效率91.3%,结论同经相应取穴针刺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明显,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花费低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每组各40例。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3 w后观察整体疗效及VAS疼痛积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MEP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显愈率为8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显愈率为6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降低VAS疼痛积分及改善Mayo肘关节功能,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经筋刺血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相比优势明显,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部软组织损伤常见的疾病,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方法多样,文中旨在观察肱骨外上髁炎痛点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22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进行局部痛点封闭注射醋酸泼尼松,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96%患者获得回访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优良率为96.0%,半年后复发者4例,1年后复发者2例,复发率为3%。结论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保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压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强的松龙、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压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97例。结果总有效率98%,无效2%。结论压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刮痧结合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刮痧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传统医疗方法刮痧、温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刮痧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优于单一使用温针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2组治后的VAS评分、肘部压痛积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温通经脉,使气血运行顺畅,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晓燕 《中外医疗》2008,27(30):56-56
目的 观察透穴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成透刺法治疗组34例和传统针刺法组34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观察组:取穴:曲池,阿是穴(肱骨外上髁处)采用透穴法.对照组:取曲池、手三里,阿是穴、采用直刺.结果 透刺法与侍统针刺法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透穴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优于传统针刺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外敷结合封闭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封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浮针结合电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电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浮针(n=30)、电针组(n=30)和浮针结合电针(n=40)的综合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1)3组均获较好疗效。(2)浮针结合电针组的治愈率优于浮针组和电针组。结论浮针结合电针可提高单纯浮针或单纯电针对网球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浮针结合电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浮针结合电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浮针(n=30)、电针组(n=30)和浮针结合电针(n=40)的综合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1)3组均获较好疗效。(2)浮针结合电针组的治愈率优于浮针组和电针组。结论 浮针结合电针可提高单纯浮针或单纯电针对网球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围针结合手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手法治疗组40例,围针加手法治疗组4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单纯手法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80.0%,复发率为20.0%;围针加手法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4%和97.8%,复发率为8.7%,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针加手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用围针结合手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手法治疗组40例,围针加手法治疗组4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单纯手法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80.0%,复发率为20.0%;围针加手法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4%和97.8%,复发率为8.7%,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针加手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陶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38-164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经验穴、阿是穴、手三里穴、一间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即时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即时止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痛的即时显效率73.3%,优于对照组的51.1%(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果,且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圆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长圆针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长圆针组采用在肱骨外上髁周边,手三里次和通过经筋辨证而查到的,手三阳经筋上的其它结筋病灶点上定点,先关刺再恢刺解结。每周1次,连做3次,总疗程共计21天。针刺组采取阿是穴、曲池、肘醪、手三里、合谷等针刺治疗每天1次,7天1疗程,连做3个疗程,共计21天。统计疗效。结果:长圆针组治愈50例,针刺组治愈40例,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圆针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治愈率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肱骨外上髁炎显微手术与封闭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1例43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同时对45例48臂进行封闭术治疗。结果:经随访13月,3年1月,显微组治愈率90.1%,封闭组治愈率25.0%,二组方法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术后早期活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特征,为网球运动伤害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运动损伤的特征、部位、类型和原因。结果网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10.53%,损伤部位以腕关节损伤最多,占20.25%;其次是腿,占19.62%;其余损伤部位依次是肘肩、踝、膝、脚、背与手。损伤的种类以关节扭伤最多,总41.41%;其次是抽筋,占17.72%;其余损伤类型依次是肌肉拉伤、擦伤、网球肘、水泡、腱鞘炎。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合理、身体局部负担过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结论网球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应掌握正确击球技术,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提高防范意识,有效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网球肘的成因及其与解剖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网球肘”运动损伤的机制,最大限度的预防“网球肘”的发生。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2003级、2004级、2005级本科学生和职工共计1 168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结果1 168人中,432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球肘”,高达36.98%,其中尺侧副韧带损伤63.42%,桡侧副韧带损伤31.25%,多部位损伤5.32%。结论在“网球肘”运动损伤中,尺侧副韧带损伤发生率较高,根据肘部解剖结构分析,“网球肘”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棒击法治疗网球肘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典型患网球肘的16名从事运动训练的运动员。采用棒击法辅以按摩治疗。结果:治愈12人、显效3人、好转1人,有效率100%。结论:棒击法辅以按摩的治疗方案。对网球肘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不易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