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2012年12月)和干预后(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5.17%(18 208/21 379),高于干预前的39.92%(853/2 137),干预后较干预前提升了113.35%(χ2=2 590.81,P0.001)。干预后,不同科室、岗位、手卫生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且自2013年10月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90%)。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干预后为10.54 mL/床日(9 323.5L/884 489床日),较干预前增加了3.30 mL/床日[干预前为7.24 mL/床日(4 200 L/579 841床日)],提升了45.58%。结论医疗综合目标评估能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该项措施也可能通过霍桑效应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是一项长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手卫生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正确率和依从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8日开始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分别于活动前及活动后第5阶段采用现场提问、理论考核和直接观察方法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并比较活动前后结果。结果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分别由42.50%、35.45%、24.00%提高至87.12%、68.60%、4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强化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了手卫生操作,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表格,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采取签署目标责任书、会议反馈等干预措施.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为85.04%,不同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相差较大,以护士最高,为94.09%;随着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与推进,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由70.78%升高至92.88%,呈逐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56,P<0.05).结论 信息传递通畅并及时反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至关重要;在培训方面应关注手卫生揉搓时间的宣传,并针对不同个体、不同问题细化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及影响因素,以制定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2009年WHO颁布的手卫生指南中5个手卫生时机,由院感科专职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医院19个科室的医务人员1 769人次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手卫生的正确率,记录不正确的原因。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为48.07%,不同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相差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生63.21%、护士48.91%、实习进修生33.85%、后勤人员18.89%;且不同时机手卫生正确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最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最低。手卫生不正确的原因中,以洗手步骤缺漏为主,占65.84%,其次是搓揉时间不足18.07%,干手方法不正确16.09%。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较低,医院应根据调查情况,提出持续整改方案,转变培训模式,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完善手卫生设备,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手卫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呼吸道预防控制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年4、6、8、10月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医师、护士、护理员、卫生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通过SPSS13.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总体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均不断提升,依从率干预前为22.63%,干预后最终为77.16%,正确率干预前为42.33%,干预后最终为84.72%;不同部门及人员类别分析总体呈现提高趋势,6个部门及四类人员分别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干预,手卫生提高较显著;应结合培训、宣教、督导等多种措施,着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相似文献   

6.
手卫生目标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提高手卫生质量,制定手卫生管理目标,探讨手卫生目标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调查上一年医院Ⅲ类环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基础上,分析手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手卫生管理目标.结果 2008年医院Ⅲ类环境医务人员手卫生动态监测合格率为92.0%,与2007年手卫生动态监测合格率6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卫生实行目标管理,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的管理方法.方法 强化手卫生管理前后,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进行调查.结果 强化手卫生管理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43.23%提高至68.32%,洗手正确性由25.00%提高至38.6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整体较低,护士高于医师.结论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但需要管理者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监测2014年3月(活动前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分析导致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原因,设立目标;2014年5月开始实施QCC活动,将活动前手卫生正确率与2014年9月(活动后组)进行比较。结果QCC活动前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834例次,活动后调查900例次,活动前后手卫生正确次数分别为360、714例次,活动后手卫生正确率高于活动前(79.33% vs 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19,P<0.05)。本科室及外来学习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活动后均高于活动前(χ2分别为264.44、6.36,均P<0.05)。活动前后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主要情况均为有手卫生指征时未执行。结论应用QCC对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呼吸道预防控制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4、6、8、10月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医师、护士、护理员、卫生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通过SPSS13.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均不断提升,依从率干预前为22.63%,干预后最终为77.16%,正确率干预前为42.33%,干预后最终为84.72%;不同部门及人员类别分析总体呈现提高趋势,6个部门及四类人员分别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干预,手卫生提高较显著;应结合培训、宣教、督导等多种措施,着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型医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2年7月开始某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从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建立手卫生文化5个方面采取措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深入临床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观察,将2012年1—6月(干预前)和2014年1—6月(干预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进行比较,观察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5.92%(8 369/11 023)、94.11%(7 782/8 269),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53.67%(5 127/9 553)、83.88%(3 642/4 3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岗位中,医生和护士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工人和其他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接触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干预前后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通过运用"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采取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以及建立手卫生文化的综合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手卫生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按照WHO手卫生改善策略实施干预,采用观察法监测干预前342个手卫生时点和干预后328个手卫生时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统计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消耗量,用ATP监测手卫生合格率。结果经过手卫生干预,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24.0%提高至47.9%;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26.3%提高至52.3%,医师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17.9%提高至39.3%;体液暴露后时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高,其次是在无菌操作前;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低;快速手消毒剂和洗手液每床位日消耗量和手卫生ATP合格率干预后明显提高。结论 WHO手卫生改善策略在我国医疗机构中也是适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小程序对提升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提升血液病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采用微信小程序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不同岗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2.75%上升至干预后的83.93%,护士由67.35%上升至92.55%,实习进修人员由50.00%上升至80.00%,保洁人员由47.62%上升至69.09%。干预后血液病科5个重要时刻手卫生依从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2.73%上升至干预后的79.26%,无菌操作前由57.69%上升至87.50%,接触患者体液后由52.08%上升至84.91%,接触患者后由46.67%上升至87.68%,接触污染环境后由37.97%上升至83.72%。干预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7.25%下降至7.97%(P<0.05)。结论应用微信小程序管理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对提升手卫生依从率效果明显,可增加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量侵入性操作的临床应用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而洗手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1]。正确的洗手可降低手部细菌量尤其是致病菌数量,从而降低通过手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最终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2]。本文就近年来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展手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手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不规范洗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的方式对病房和门诊共计34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洗手前手部带菌量平均值为(161.21±8.98)CFU/cm^2,洗手后为(15.87±6.96)CFU/cm^2,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t=5.32,P〈0.001)。病房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位患者前后、非工作状态时的洗手率分别为59.46%、51.89%、97.84%,均高于门诊医务人员的43.87%、29.03%、84.52%(两两比较,分别X^2=8.22,P〈0.01;X^2=18.16,P〈0.005;X^2=18.08,P〈0.01)。护士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位患者前后的洗手率分别为73.43%、49.76%,均明显高于医生的19.55%、28.57%(两两比较,分别X^2=14.98,P〈0.005;X^2=94.24,P〈0.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普遍存在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亟需加强培训教育,特别是对门诊的医务人员和住院部医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某院2016年度实行手卫生绩效考核,同时邀请第三方(外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4次匿名调查,并比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第三方调查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0.68%,其中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2.72%、6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点科室(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的手卫生依从率(87.44%)高于外科科室(64.71%)和内科科室(5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别为53.59%、58.07%、43.97%)。结论第三方手卫生调查能有效降低手卫生观察过程中的霍桑效应。手卫生绩效考核有助于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现状。方法 2017年1—6月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法,使用统一的WHO手卫生观察表格,每周一次对某院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7名医务人员,共观察应执行手卫生次数380次,实际执行次数86次,手卫生依从率22.63%,正确率53.49%。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80)。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1,P=0.038);医生手卫生正确率最高为88.89%,护工最低为0。在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中,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手卫生正确率最高,为100%。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2,P=0.005);接触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27.27%,无菌操作前的依从率最低为9.91%。不同指征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50,P=0.128)。不同时间段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揉搓时间不足(19次,占47.50%)及揉搓方法不对(21次,占52.50%)。结论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采取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4-6月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基线调查阶段,2013年7月开始实施干预,2013年10-12月为干预后效果评价阶段。调查人员利用调查表,隐蔽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结果通过多种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3.86%,显著高于干预前的3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2,P<0.05);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不同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率为53.45%(2 044/3 82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1.87%(1 740/4 156)(χ2=107.2,P<0.05);除无菌操作,其余4个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