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和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药耐药菌(MDROs)污染情况以及采取统一的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后MDROs的清除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4月48例ICU患者和周围384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未干预组,2015年4月-2015年12月46例ICU的患者和周围368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干预组;制定统一的环境清洁措施并实施,对ICU患者和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运用显色培养基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DROs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鼻拭子筛查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PN)显著多于未干预组(P<0.05);80.00%以上的物体表面不止培养出一种MDROs,干预后环境MDROs检出率由31.77%下降至13.32%(P<0.05),其中吊塔/床头桌、袖带、呼吸机管路、监护仪面板等干预后检出率下降显著(P<0.05),在环境表面检出MDROs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鲍氏不动杆菌(AB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干预后MRSA、VRE、ABA的检出菌株数量有显著的下降。结论统一环境清洁措施可以减少ICU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18.00%的MDROs,措施对于医务人员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更有效,对于不同的目标菌和不同的环境表面,环境清洁操作流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二氧化氯溶液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环境多药耐药菌(MDROs)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2019年2-3月RICU环境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设为含氯消毒剂组;2019年4-12月RICU环境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制备的80~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清洁消毒,并对MDROs患者周围环境增加一次消毒,设为二氧化氯组;对两组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采样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研究二氧化氯溶液对RICU环境多药耐药菌的清洁消毒效果。结果 二氧化氯组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地面细菌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01);医护办公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检出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环境中检出的MDROs以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主,与患者检出的MDROs基本一致。结论 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操作简便,能提高保洁人员使用的依从性,制备的80~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环境表面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强化清洁消毒可降低MDROs患者周围环境细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措施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以寻找提高ICU物体表面清洁程度,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于2014年7-9月在ICU实施一系列集束化管理措施,在干预前、后的物体表面各采样270份并进行培养,比较MRSA和CRAB物体表面检出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采集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540份,除呼吸内科ICU外,其余科室ICU物体表面MRSA和CRAB检出率较干预前均不同程度下降;采取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ICU内MRSA和CRAB检出阳性率,其中,MRSA检出阳性率由干预前的13.70%下降至干预后的7.03%,CRAB由9.26%下降至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此期间多药耐药菌感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ICU采取集束化综合管理方案能有效降低物体表面MRSA和CRAB的污染,有利于多药耐药菌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普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措施预防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98例出现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象,观察多药耐药菌种类及分布;同时比较在按照环境消毒标准化措施干预后,多药耐药菌的变化及病房清洁率情况。结果对98例感染灶分泌物进行培养,共检测出270株致病菌,其中203株为多药耐药菌,占75.19%;多药耐药菌检出以呼吸系统为主,共151株占74.38%;与未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措施干预相比,在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措施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多药耐药菌浓度(P<0.05);在对普外科病房表面物体按照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措施干预后,物体表面的清洁率由40.55%提升至71.2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药敏监测,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严格按照环境清洁标准干预措施实施,降低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二氧化氯消毒剂对重症医学科(ICU)物体表面多药耐药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和1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消毒ICU环境物体表面,对ICU的呼吸机操作面板和按钮、微量泵按钮或面板等高频接触的医疗用品物体表面以及床旁桌、床栏、电脑键盘等其他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分别于消毒前及消毒后2 h内采样。比较两组对ICU多药耐药菌(MDRO)的清除效果和杀菌率。结果 消毒前含氯消毒剂组物体表面检出MDRO 24份,二氧化氯消毒剂组物体表面检出MDRO 35份,MDRO检出率分别是22.64%、19.02%,两组MDRO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0);消毒后含氯消毒剂组检出MDRO 4份,二氧化氯组未检出MDRO,二氧化氯组MDRO的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17),医疗用品物体表面MDRO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413),其他物体表面二氧化氯组MDRO的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38)。二氧化氯组杀菌率高于含氯消毒剂组(P=0.033)。结论 二氧化氯消毒剂是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强力杀菌剂,能够切断多药耐药菌的接触传播,适合用于医院内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干预对控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作用,降低综合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入住ICU>48h的6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主动干预前后分干预组346例和对照组3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药耐药菌常规预防治疗措施,干预组采用入院患者主动筛查及循证治疗,通过观察干预前后综合ICU标本送检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变化。结果实施主动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标本送检1 988例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 434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检出率11.37%,较对照组的15.9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干预组为23.92%、对照组为51.40%,未分离出革兰阴性多药耐药菌。结论主动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综合ICU多药耐药菌检出率,明显提高基层医院综合ICU环境的清洁度,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处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住ICU的238例患儿为观察组,采集患儿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MDROs的主动筛查,并对定植阳性者采取严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前瞻性监测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与2013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6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筛查患儿238例,共有93例发生MDROs定植,总定植率为39.1%,其中检出MRSA 21株,定植率为8.8%;产ESBLs菌72株,定植率为30.3%;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5例,其中MDROs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6.3%和33.3%;对照组256例,发生医院感染30例,其中MDROs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11.7%和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MDROs的主动筛查,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手卫生、彻底清洁消毒、降低患儿体表细菌负荷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MDROs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环境筛查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方法 2018年9—11月为基线调查期;2018年12月—2019年8月为干预期,干预期每季度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反馈,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及相关知识培训;比较干预前后环境物体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环境筛查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 方法 2018年9—11月为基线调查期;2018年12月—2019年8月为干预期,干预期每季度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反馈,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及相关知识培训;比较干预前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CRAB的检出情况。 结果 基线调查共采集标本896份,干预后共采集标本2 880份,其中MRSA检出率由18.08%下降至0,CRAB检出率由4.46%下降至0.83%;基线调查时住院患者MRSA、CRAB检出率分别为48.86%、36.08%,干预后住院患者MRSA、CRAB检出率分别为37.42%、27.27%;干预前后环境物体表面、住院患者的MRSA、CRAB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每季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环境中检出MRSA、CRAB最常见的位置分别为:床周地面(34/168,20.24%)、头部垫巾(19/168,11.31%)、呼吸机面板(13/168,7.74%)、床头柜(12/168,7.14%)、吊塔(12/168,7.14%)。基线调查时呼吸内科ICU MRSA、CRAB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75.00%(24/32)、25.00%(8/32),干预后呼吸内科ICU未检出MRSA,CRAB检出率干预后为3.13%(3/96)。 结论 对重点部门进行常规多重耐药菌环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ICU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定植,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以预防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7月对某三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各类台面,门把手,电脑鼠标及键盘等)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2015年1月起依据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数据,在ICU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ICU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由20.8%提高至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样147份标本,ATP读数以<100RLU/100cm2为洁净度合格标准,按环境物体表面类型分类,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合格率33.3%,各类台面52.4%,门把手33.3%,电脑鼠标及键盘15.5%,电话机0,其他表面38.5%,四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数据范围为377~9740RLU/100cm2。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监测数据显示,集束化干预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理想,是医院感染管理和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重要隐患,应加强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整体洁净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多药耐药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相关试验方法,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多药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结果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作用时间为分别为1、2、3min,试验重复3次,各次各作用时间的杀灭对数值均>5.00,消毒合格;在模拟现场试验中,作用时间为2min,阳性对照组均有菌生长,活菌培养计数达到规定数量,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对试验组30份样本上人工污染的MRSA和MRDAB的杀灭对数值均>5.00,消毒合格。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MRSA和MRDAB消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医院ICU 8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种类、数量、感染部位。结果 8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367株多药耐药菌,位居前3位细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42.51%、29.70%、8.45%;多药耐药菌主要分布在呼吸道,284株占77.38%,其余部位依次为血液、器官/腔隙、切口、导管、泌尿道、肠道,分别占9.26%、4.90%、4.09%、2.18%、1.91%、0.27%。结论采取完善耐药菌监测机制、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进行教育培训、保障设施设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感染控制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二氧化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疗环境中物表微生物及多药耐药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现用现制浓度为100 mg/L和150 mg/L二氧化氯对2019年1月-12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的周边环境物表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分析消毒前后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和多药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 二氧化氯消毒前47.2%的物表菌落数达到物表消毒效果标准(≤5 CFU/cm2),1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后76.3%的物表菌落数达标,150 mg/L二氧化氯消毒后90.0%的物表菌落数达标;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后与消毒前物体表面菌落总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8.169,P<0.001;χ2=24.609,P<0.001);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后物体表面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19,P=0.157);二氧化氯消毒前采样142份样本,其中10份样本检出多药耐药菌,100 mg/L和150 mg/L二氧化氯消毒后均未检出多药耐药菌。...  相似文献   

14.
ICU护工承担着病区患者大量的生活护理、消毒隔离及消毒供应工作,每天与不同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物密切接触,穿梭于各病床之间,稍有不慎均导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自2010年以来,我院规范ICU护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细节管理,有效对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交叉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方法 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耐药菌报告及反馈制度;实施有效的隔离、清洁和消毒措施;加强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预防控制干预;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2010年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为238例,感染率为21.0%,2011年为182例,感染率为17.3%;由于医务人员提高了对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认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多药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重点科室交叉感染率明显降低,未出现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结论 加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细节管理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药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创伤性诊疗方法的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必须切实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ICU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性,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对ICU2011年1-12月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进行调查,统计前5位多药耐药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回顾性总结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结果 ICU全年多药耐药菌平均感染率为16.56%,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为12.49%,导尿管感染率次之为3.12%,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最低为1.86%;居前5位多药耐药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奇异变形菌4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6株;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使ICU的2次多药耐药菌感染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三、四季度的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也分别由一、二季度的25.65%、17.07%下降至13.95%、9.46%.结论 环境格局的合理改造、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开展连续的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控制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的分布状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多药耐药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538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株841株,占33.14%,主要来自痰液,占48.75%,其次为尿液及分泌物,分别占26.87%、14.03%;耐药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38.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21%,铜绿假单胞菌占18.19%;ICU MDROs感染比例最高,共分离出287株,占34.13%,其次是泌尿外科及烧伤科,分别占8.68%和6.54%.结论 在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重点关注ICU及呼吸系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数据,评价监测与干预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监测与时时干预,利用x2检验比较2009年及201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分离率、医院获得性MRSA(HA- MRSA)的构成比及在ICU分布.结果 2009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165株,检出MRSA75株,检出率为45.5%,其中HA-MRSA为53株,占70.7%;2010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228株,检出MRSA 61株,检出率为26.8%,其中HA-MRSA为33株,占54.1%;两年的MRSA检出率及HA MRSA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792,P<0.01;x2=3.972,P<0.05).结论 监测和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多药耐药菌(MDRO)的生存周期及不同消毒剂对其消毒的效果。方法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将4种MDRO分别均匀涂抹于临床上常用的五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A、B、C、D、E款),于附着后24 h、48 h、72 h、1周、2周、3周、4周采样做活菌计数培养,监测MDRO在接头表面的存活情况;评价75%酒精、0.5%碘伏、2%洗必泰醇3种消毒剂对不同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MDRO的消毒效果。结果 实验发现35℃下A、B、C、D四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落生长较多且存活时间均超过4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A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存活时间最长且超过4周,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在C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存活时间最长且超过4周,E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MDRO在4周时均无存活;3种消毒剂分别作用不同的无针输液接头5 min、10 min,对4种MDRO均有杀灭效果,但作用时间10 min效果更好,且E款无针输液接头的MDRO杀灭效果优于其他四款。结论 合理的接头设计有利于减少MDRO的定植和残留,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