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这一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以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下降(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P〈0.05);脑积水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在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膜同联合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效果。方法:将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腰穿术配以尼膜同治疗)和对照组(仅腰穿术不用尼膜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尼膜同联合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更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镇静、止血及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且两组GO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其中治疗组的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并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韩春红 《西部医学》2010,22(12):2355-2356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分成两组,奇数组24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偶数组24例为实验组,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实验组术后患者康复出院率(79.17%)明显高于对照组(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颈强直时间、脑脊液Hb清除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发生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仅为63.49%,两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运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SAH患者62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治疗。主要包括脱水止血、使用钙拮抗剂、抗感染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头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于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发病后1~3天内开始进行脑脊液置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临床疗效,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差于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存活患者并发症,对照组多于治疗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不仅能取得较好疗效,并且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急救护理组(对照组)48例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溶栓时间(38.2±5.7)h,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7.2±1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1).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联合急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常规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急诊脑脊液置换术,同时给予1,6二磷酸果糖5g,静脉滴注,2次/d,连续给药10d。常规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住院时间、治疗7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除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 1)外,治疗组头痛持续(P〈0.01)、脑血管痉挛(P=0.003 4)、脑积水改善(P=0.024 5)皆优于常规组。结论:1,6二磷酸果糖配合急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操作简单经济,治疗安全有效,无需特殊仪器辅助,并能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适于急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现场急救护理观察组61例;未进行现场急救护理直接送到医院救治对照组59例,对院前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发现120例患者中进行现场急救的61例患者中死亡3例,未进行现场急救的59例患者中死亡12例,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86.9%,对照组病情稳定率6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脑疝1例,应激性溃疡2例,感染5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脑疝4例,应激性溃疡8例,感染10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通过院前及时、迅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提高病情稳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手术的预后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均在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VAS评分、大脑中动脉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间断腰椎穿刺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观察组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蛛网膜下腔再出血6例,发生脑积水7例,发生脑梗死6例;对照组发生蛛网膜下腔再出血13例,发生脑积水16例,发生脑梗死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个月,对照组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观察组良好30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分成试验组(9例)和对照组(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试验组患者轻偏瘫和颅神经体征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脑膜刺激征、非喷射性呕吐、短暂意识不清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比较差,在临床上要加强对n-PNSAH的重视力度,避免发生漏诊误诊,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稿约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凯 《当代医学》2011,17(15):4-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00例9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愈率且不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导尿管和输液器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灌肠的效果。方法:将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导尿管输液器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灌肠,两组灌肠液均为生理盐水100ml加开塞露1支(20ml),比较两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灌肠液外流及强烈排便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一次性导尿管和输液器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灌肠效果显著,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能避免加重疾病。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亚红  李志强 《中外医疗》2010,29(29):122-122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神经功能康复率分别为治疗组87.5%,对照组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2个月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所在。对此病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改变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其再次发生出血的危险信号并积极地进行对症处理,可促进其病情的痊愈,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