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为治疗儿童SLE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儿童SLE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自然杀伤T(NKT)细胞水平。将SLE患者分为单纯激素治疗组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组,每组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治疗前后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儿组CD3+CD4+ Th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CD3+CD8+ Tc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CD3-(CD16CD56)+NK和CD3+(CD16CD56)+NKT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而CD3-CD19+ B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1)。儿童SLE患者外周血CD3+CD8+ Tc细胞比率与SLE活动指数(SLE DAI)呈正相关关系(r=0.754 7,P<0.01);CD3-CD19+ B细胞比率与SLEDAI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158 6,P=0.029 3);Th、NK和NKT细胞比率与SLE 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单用激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NK、NKT和Th细胞比率均有所升高,Tc细胞比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组治疗后患者B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NK细胞、Th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儿童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失调与SLE的发病有关,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儿童SLE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增的自然杀伤(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分离1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观察扩增前后NK细胞形态表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计算扩增后NK细胞扩增倍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百分比。结果:扩增前NK细胞呈圆形,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呈散在分布,扩增后NK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不规则形态。扩增后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在效靶比为5∶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P<0.05)。结论: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扩增前,其机制可能与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升高和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2、IL-15对人外周血来源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细胞表面功能相关分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3DL1)、NKG2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分选得到纯化的NK细胞,在IL2、IL15作用下培养15d,检测培养前后在不同效靶比下对靶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变化,之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NK细胞KIR3DL1、NKG2D表达变化;结果经IL2、IL15培养15d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效靶比下均较培养前增强(P〈0.01);同时NK细胞KIR3DL1表达下降约10%(P〈0.05),NKG2D在培养前后均高表达(99%);结论经IL2和IL15长期体外培养后,KIR3DL1表达轻微下调,是NK细胞杀伤功能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抑制性受体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Ⅰ~ⅢA期、ⅢB~Ⅳ期各25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CR类(NKp30、NKp44、NKp46)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受体表达。按CD56表达强度对CD56dim及CD56bright分别统计。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低于健康体检者和Ⅰ~ⅢA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Ⅰ~ⅢA期和ⅢB~Ⅳ期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3组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NKp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dim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及 CD56bright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入组人员缺失,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患者入组14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14例患者PR率达78.5%(11/14)。 结论 ⅢB~Ⅳ期CD56dim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导致NK细胞活化性受体细胞毒性作用降低有关;化疗后可以提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推测化疗可通过提高机体NK细胞活性而发挥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联合他莫昔芬(TAM)对乳腺癌细胞(BCC)的协同杀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种受体表达程度不同的BCC,设置空白对照组及TAM各浓度/时间梯度实验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确定最终实验浓度为5 μmol·L-1。设自然释放组、最大释放组、TAM组、NK细胞组和联合实验组(BCC+NK细胞+TAM),钙黄绿素-AM释放法观察不同效靶比下两者的联合杀伤作用。设空白对照组(NK细胞)、NK细胞+TAM组、NK细胞+BCC组和联合实验组,ELISA法检测各组NK细胞中TNF-α和IFN-γ水平。设空白对照组(NK细胞)、NK细胞+TAM组、NK细胞+BCC组和联合实验组,流式分析法分别检测NK活化性受体(NKp46)、NK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b2和CD158e)表达水平。设空白对照组(BCC)、BCC+TAM组、BCC+NK细胞组和联合实验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化性配体(MICA、ULBP1和ULBP2)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TAM对3种BCC的增殖抑制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钙黄绿素-AM释放法检测,随着效靶比的增加,与NK细胞组比较TAM组BCC杀伤率明显升高(P<0.01),且联合组杀伤率明显高于NK细胞组和TAM组(P<0.05)。ELISA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无论有无BCC存在,NK细胞中分泌TFN-α和IFN-γ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且与TAM联合后TFN-α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NK细胞中NKp46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各实验组NK细胞中CD158a、CD158b、CD158b2和CD158e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各实验组BCC中MICA、ULBP1和ULBP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NK细胞与TAM联合体外杀伤BCC具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为TAM能够通过促进NK细胞分泌 TNF-α和IFN-γ而增强其杀伤能力;通过增加NK细胞活化性受体和活化性配体表达水平、降低NK细胞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进而增加NK细胞的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上皮细胞间质化(EMT)对自然杀伤(N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MT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从6株细胞系中筛选出 EMT化和非EMT化食管鳞癌细胞株;收集10例正常人外周血,负性分选NK细胞;根据共培养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分为RPMI 1640正常培养基刺激-NK组(NC组)、EC9706细胞上清液刺激-NK组(EC9706组)与KYSE150细胞上清液刺激-NK组(KYSE150组),将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加入NK细胞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胞内分子的表达。10 ng/mL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处理KYSE150细胞株7 d诱导EMT化后,收集KYSE150 EMT和KYSE150上清液,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72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胞内分子的表达、CD107a脱颗粒能力、靶细胞K562杀伤效应、NK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6株细胞系中筛选出2株EMT化和4株非EMT化的食管鳞癌细胞株,从中各选出一株(EC9706和KYSE150)用于后续实验;NK细胞负性筛选达到90%以上的纯度,T细胞<1%。不同的食管鳞癌细胞上清液刺激后,3组NK细胞表面活化型、抑制型受体,效应分子结果显示:与NC组和KYSE150组比较,EC9706组活化型受体NKP30、NKG2D、NKP44表达,颗粒酶释放均降低( P<0.05);抑制型受体NKG2A和CD158b表达增加( P<0.05);NKP46、CD226、CD16表达和穿孔素释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YSE150上清刺激比较,KYSE150 EMT上清刺激后,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P30、NKG2D、NKP44表达,穿孔素释放均降低;CD107a脱颗粒作用、靶细胞K562杀伤效应均减弱,NK细胞Ki67增殖指数下降( P<0.05);抑制型受体NKG2A和CD158b表达增加( P<0.05);NKP46、CD226、CD16表达,颗粒酶释放及NK细胞凋亡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鳞癌细胞EMT化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活化、减少NK细胞杀伤效应分子的分泌来降低NK细胞杀伤效应,从机体免疫监视中逃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28-832
目的探讨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抵抗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CD38~-KG1a细胞和4例健康个体外周血中NK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5∶1,10∶1,20∶1)下对K562和CD34~+CD38~-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分析NK细胞KIR和CD34~+CD38~-KG1a细胞HLA-Ⅰ基因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和CD34~+CD38~-KG1a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链相关分子A/B、人巨细胞病毒UL16结合蛋白(ULBP) 1~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分选的CD34~+CD38~--KG1a细胞和NK细胞纯度分别为(94. 25±2. 16)%、(91. 70±2. 05)%。NK细胞在各效靶比下对CD34~+CD38~-KG1a细胞的杀伤率均低于K562细胞(P <0. 05)。4例健康个体NK细胞KIR基因型为KIR2DL1、KIR2DL3、KIR3DL1和KIR3DL2,CD34~+CD38~-KG1a细胞HLA-Ⅰ基因型为A30、30,B51、78,Cw4、16。K562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CD34~+CD38~-KG1a细胞几乎不表达NKG2D配体,CD34~+CD38~-KG1a细胞中NKG2D配体表达率显著低于K562细胞(P <0. 05); K562细胞中几乎不表达HLA-Ⅰ,CD34~+CD38~-KG1a细胞高表达HLA-Ⅰ,CD34~+CD38~-KG1a细胞中HLA-Ⅰ的表达率显著高于K562细胞(P <0. 05)。结论 CD34~+CD38~-KG1a细胞明显抵抗同种异体NK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高表达HLA-Ⅰ分子和低表达NK2D配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儿童感染者体内CD3dimCD56+细胞数量及部分细胞受体的变化.方法:采集11例经确认的HIV-1儿童感染者和10例HIV-1抗体阴性的健康儿童抗凝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对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上部分受体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HIV-1儿童感染者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健康儿童(P<0.01);HIV-1儿童感染者与健康儿童比较,CD16无变化(P>0.05),NKp30、NKG2D、KIR2DL1和CD244的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NKp44、NKp46、KIR3DL1和NTB-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Kp80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HIV-1儿童感染者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健康儿童,并且细胞上受体的表达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K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前、后其杀伤活性的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前、后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的变化,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相互编辑前,K562细胞表面MICA/MICB的表达率为(79.90±0.87)%,NK细胞表面NKG2D、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率分别为(98.27±0.67)%、(45.70±1.22)%和(35.60± 1.35)%。相互编辑后,K562细胞表面MICA/MICB和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率分别为(35.56±1.01)和(34.67±3.88)%,均明显低于编辑前(P=0.000);NK细胞表面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率分别为(47.20±1.08)%和(34.03±1.20)%,与编辑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编辑后的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4.07±0.58)%,编辑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6.95±2.00)%,均明显低于编辑前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54.03±3.46)%](P=0.000)。结论: NK细胞与K562细胞持续性接触后,双方发生了相互免疫编辑作用;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下降,其分子机制是细胞表面相应的配受体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KIR/HLA)受配体模式及移植后抑制性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iKIR)的表达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对14对HLA半相合供/受者移植前进行KIR与HLA分型,同时分析KIR/HLA的受配体模式,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对其中8例患者在移植后检测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IR3DL1)的表达。结果 3例受者表达供者所有iKIR相应配体HLA-C2、C1、Bw4,此3对供受者即为KIR配体相合组;另外11对存在KIR配体缺失的供受者则为KIR配体迷失组。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较KIR配体相合组均较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2年持续缓解率和2年总生存率高于KIR配体相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监测iKIR发现受者均表达供者型iKIR,4例患者复发时监测NK细胞及iKI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后动态监测iKIR的表达可预示复发,KIR/HLA受配体错配可能有助于提高移植后缓解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晚期NSCLC患者,设为病例组,另按照2:1的比例选择与病例组性别、年龄信息匹配的47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活化性受体(NKG2D+CD8+)及抑制性受体(NKG2A+CD8+)细胞比率;并分析NKG2D、NKG2A与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NKG2D+CD8+比率低于对照组,NKG2A+CD8+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0~1分、TNM III期者相比,晚期NSCLC患者ECOG 2~3分、TNM IV期者NKG2D+CD8+比率较低,NKG2A+CD8+比率较高(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NKG2D高水平与低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40.4%,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97±1.65)、(31.17±1.31)个月,且NKG2D高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水平患者延长(Logrank 2=9.763,P=0.002);NKG2A低水平与高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45.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1.25)、(24.80±1.73)个月,且NKG2A低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高水平患者延长(Logrank 2=5.353,P=0.02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1~N3分期[HR(95%CI)=1.780(1.135~4.786)]、TNM IV期[HR(95%CI)=4.224(2.005~12.394)]、NKG2D低水平[HR(95%CI)=3.954(1.856~10.039)]、NKG2A高水平[HR(95%CI)=3.600(1.732~9.587)]均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NKG2D低表达、NKG2A高表达,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身体机能、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辅助性T 细胞(Th)亚型Th22、Th17和Th1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治疗SLE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初发SLE患者(SLE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22、Th17 (IL-22+Th17和IL-22-Th17)、Th1(IL-22+Th1和IL-22-Th1)细胞表达比率;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浆中IL-22、IL-17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细胞比率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外周血中IL-22+Th1、Th17和Th22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Th22细胞比率与Th17(IL-22+和IL-22-)细胞比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21,P<0.0001;r=0.222,P=0.0132),Th22细胞比率与血浆中IL-22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0326,P<0.0001)。SLE患者IL-22+CD4+T和IL-22-Th17细胞的比率随着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升高而升高(r=0.549,P=0.0003;r=0.231,P=0.028)。有颜面部红斑或脱发、抗核抗体(ANA)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的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光过敏或抗dsDNA阳性的SLE患者Th17(包括IL-22+和IL-22-Th17)细胞的比率上升(P<0.05)。结论:以Th22为主的IL-22+ CD4+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2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致病性作用,并可作为监测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和扩增NK细胞和CIK细胞的方法,比较二者的增殖能力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提取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NK细胞和CIK细胞。观察2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细胞和CD3+CD56+ CIK细胞比例,计算细胞扩增倍数;采用ELISA法检测NK细胞和CIK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NK和CIK细胞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14 d体外诱导培养后,NK细胞扩增(160.00±12.15)倍,CIK细胞扩增(110.00±15.48)倍,NK细胞的扩增能力强于CIK细胞(P<0.05);NK和CIK细胞分泌IFN-γ量分别为(4 227.75±731.94)和(525.96±304.84) μg/L,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强于CIK细胞(P<0.01);诱导扩增后NK和CIK细胞对K562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活性增强。在效靶比为25∶1时,NK细胞和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5.35%和57.68%,NK细胞的杀伤活性强于CIK细胞(P<0.01)。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了NK细胞和CIK细胞的诱导扩增体系,NK细胞的扩增能力、IFN-γ分泌水平以及其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均强于CIK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 根据CD56和CD16分子表达与否将NK细胞分为CD56+、CD56+CD16+和CD16+三个亚群。CD56+、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表面CD95、NKG2D及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CD56+NK细胞亚群明显低于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K细胞乃异质性群体,随着CD56表达减少和CD16表达增加,其生物学功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早孕蜕膜组织中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2D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RSA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30例不明原因早期RSA者作为研究组,3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术者为对照组,采用SYBR绿色荧光染料I(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KIR2D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① 研究组蜕膜中KIR2DL1 mRNA阳性表达率为90.00%(27/30),对照组蜕膜中KIR2DL1 mRNA阳性表达率为96.67%(29/3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KIR2DL1 mRNA表达量用RQ值表示为699.37±259.78,对照组KIR2DL1 mRNA的表达量为1?002.96±476.97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研究组蜕膜中KIR2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67%(26/30),对照组蜕膜中KIR2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33%(28/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蜕膜中KIR2DL1蛋白的表达量0.28±0.14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14(P<0.05)。结论蜕膜组织中KIR2DL1表达量降低,传递给NK细胞的抑制性信号减少,可能影响母胎免疫耐受过程,导致RS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 根据CD56和CD16分子表达与否将NK细胞分为CD56+、CD56+CD16+和CD16+三个亚群.CD56+、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表面CD95、NKG2D及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CD56+NK细胞亚群明显低于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K细胞乃异质性群体,随着CD56表达减少和CD16表达增加,其生物学功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蜕膜组织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留取URSA妇女(病例组,36例)及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34例)的蜕膜组织,采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蜕膜组织14种KIR基因的表达;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KIR mRNA的表达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KIR2DL1、2DL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 14种KIR基因均以不同频率表达;KIR2DS1基因的表达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分别为60.27%、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6种抑制性KIR mRNA在蜕膜组织中均以不同频率表达,两组的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抑制性KIR mRNA的表达率与KIR基因的表达率并不完全一致;③ KIR2DL1 mRNA及KIR2DL3 mRNA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99.37±259.78、1?002.96±476.98和625.93±234.81,1?216.12±42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蜕膜组织活化性KIR2DS1基因的表达率增加,抑制性、活化性KIR基因失衡,可能与UR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抗体封闭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2DL2/2DL3对人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Rosettesep人NK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NK细胞,观察抗体封闭KIR2DL1和KIR2 DL2/2DL3受体后,NK细胞对不同白血病细胞(人肿瘤细胞株NB4、Raji和K-562)及同种异体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活性;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NK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任何一个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杀伤NB4细胞活性均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P<0.05),2个抗体联用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则改变较小;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但经抗体封闭后,这种活性并没有提高.经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对成熟D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2.20%±1.10% vs 37.59%±5.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体封闭后的NK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明显提高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77.85%±8.31% vs 43.05%±5.95%,P<0.05),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增加.结论:以抗体修饰抑制性KIR受体有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及同种异体成熟DC的能力,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TGF-β1,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正常早孕妇女和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CD56+CD16-和CD56+CD16+自然杀伤(NK)细胞比率以及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方法分别采集15例正常早孕妇女和7例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CD56+CD16-和CD56+CD16+NK细胞的比率以及其细胞表面αvβ3表达。结果 与早孕妇女外周血相比,蜕膜组织中CD56+CD16-NK细胞比率增高而CD56+CD16+NK细胞的比率却降低(P<0.01);正常早孕妇女及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CD56+CD16-和CD56+CD16+NK细胞的比率均无差异(P>0.05)。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D56+CD16-NK细胞表面αvβ3阳性表达率降低而其平均荧光强度(GM)值却增高(P<0.05)。结论 NK细胞及其所表达的整合素αvβ3在早孕期胚胎植入及胎盘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稽留流产患者NK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异常,可能是稽留流产发生的免疫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