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共50例,以及健康人的正常结肠组织共30例。分析ASPP家族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PP1和ASPP2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肠癌组织中ASPP1与iASPP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PP2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癌组织中ASPP1、ASPP2和iASPP的阳性表达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SPP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的差异,表明其有可能成为结肠疾病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指标之一;ASPP2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分期和分级有相关关系,表明其有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在结肠原发癌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VEGF-C、PDGF-BB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结肠癌组织50例、淋巴结转移癌3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1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PDGF-BB在癌旁正常组织、结肠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VEGF-C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病人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DGF-B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DGF-BB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病人的性别、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DGF-BB、VEGF-C2者之间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5)。PDGF-BB、VEGF-C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其相应的原发癌组织,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EGF-C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DGF-BB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有关。PDGF-BB、VEGF-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肿瘤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VEGF-C、PDGF-BB的表达无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kp2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阐明两者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kp2、P27kip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比,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Duck’s分期C和D期结肠癌、低分化结肠癌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增加(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Duck’s分期A和B期结肠癌、高分化结肠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增加(P<0.05)。P53 和Bcl-2蛋白在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5)。结肠癌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r=-0.282,P<0.05),与P53 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1= 0.345,r1= 0.231,P<0.01)。结 论: Skp2和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结肠癌组织的分化、浸润和转移,相关凋亡基因P53 及Bcl-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结肠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60名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RKIP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RKI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8%(53/60),高于结肠癌组织的48%(29/60)(P<0.05)。结肠癌组织中RKIP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有无脉管侵犯无关(P>0.05)。结论 RKIP的低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和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相关;检测RKIP的表达对判断结肠癌预后和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7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取25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8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为45.0%(36/80),25例对照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FHIT蛋白表达率为72.0%(18/25).病例组结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比较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结肠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的患者,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程度的增加,FHIT阳性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P< 0.05或P<0.01).结论 FHIT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随着结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转移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或缺失状态,FHIT基因有望成为结肠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Galectin-3和CD44v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结肠癌(结肠癌组)、16例正常结肠组织(正常对照组)、20例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组织中Galectin-3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癌、黏液癌者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未分化癌者(均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Galectin-3、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低、中分化腺癌者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者(均P〈0.05);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结肠癌组Galectin-3、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肠癌组Galectin-3阳性表达率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肠癌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组织中Galectin-3与CD44v6呈正相关(r=0.087,P〈0.05)。结论检测Galectin-3和CD44v6能更准确地判断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状况,进一步为结肠癌的随访、辅助治疗、判断预后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 (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 (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 iASPP,p53在51例早期宫颈癌、5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III期 、48例CIN I期及45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SPP2,iASPP与p53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阴性时,ASPP2在宫颈癌组、CIN II~III 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CIN II~III组、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PP在宫颈癌组、CIN II~III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 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且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53阳性时,ASPP2和iASPP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P2和iASPP可能通过调 节野生型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参与早期宫颈癌的发生,ASPP2和iASPP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yndecan-1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检测了结肠癌中syndecan-1的表达情况.结果:Syndecan-1在正常牯膜组织中均呈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分布,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染色较浅,阳性率为96.00%(48/50).结肠癌组织中Syndecan-1多为阴性表达,阳性率仅有8.33%(5/60),显著低于正常牯膜的表达(X2=16.68,P<0.05).但是,syndecan-1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合并结肠腺瘤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syndecan-1主要表达在正常结肠黏膜上皮,肿瘤细胞中极少表达,而且syndecan-1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合并结肠腺瘤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yclinE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S P法对40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和10例结肠正常粘膜组织进行CyclinE mRNA和CyclinE蛋白的检测,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结肠组织无CyclinE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肠癌组织中CyclinE mRNA和Cy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57.5%,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组织(P<0.05)。CyclinE mR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肝转移不相关(P>0.05)。CyclinE蛋白在结肠癌的表达与CyclinE 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但Cy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结论:CyclinE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提示CyclinE过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yclinE可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食管癌中iASPP,ASPP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对3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ASPP,ASPP2进行检测.结果 ASP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在正常组织明显降低(P<0.05),而iASP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ASP...  相似文献   

12.
焦红叶  薛飞  程友 《重庆医学》2018,(2):177-17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变化、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经病理学证实为鼻咽癌的133例患者,同时选取该院病理科既往收集的30例患者鼻咽部慢性黏膜炎活组织蜡块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两组中iASP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鼻咽癌患者iASPP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iASPP蛋白阳性表达率(72.18%)高于对照组的20.00% (P<0.05);鼻咽癌组织中iASPP蛋白阳性表达与原发肿瘤范围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92例鼻咽癌患者获得随访,其中iASPP蛋白阳性表达患者63例、阴性表达患者29例,iASPP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71.43%)与阴性表达患者的86.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的范围有关,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K3CA蛋白在79例大肠癌、36例轻度异型增生腺瘤、32例重度异型增生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IK3C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轻度异型增生大肠腺瘤(P<0.01),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比轻度异型增生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PIK3CA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IK3CA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白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其相关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方法:运用A、B(分为低剂量D和高剂量G)2种白酒和黄曲霉素B,(AFB,)对大鼠进行处理,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53、P53凋亡刺激蛋白1(ASPPl)、ASPP2、ASPP家族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了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不同白酒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程度不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P53及iASPP表达的阳性率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明显高于白酒A组(AD组和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PPl、ASPP2的阳性率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明显低于白酒A组(AD组和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SPP表达量高的酒精性肝病和肝癌中,ASPPl、ASPP2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显示P53的突变方式以碱基插入为主,其次为碱基突变及缺失;AD组和AG组突变率为42.3%,BD组和BG组突变率为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白酒对大鼠肝脏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硬化并肝癌的诱发程度不一样,可能与其对P53基因突变及P53相关蛋白(ASPPl、ASPP2、iASPP)表达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结肠癌29例,直肠癌31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14例;有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38例;Dukes分期A期8例,B期30例,C期22例)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细胞胀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FGF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结直肠腺癌组织细胞胀亡指数(O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或0.01),与Dukes分期无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1或0.05),而正常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5.0%(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I与bFGF表达率呈负相关(r=-0.730,P<0.01).结论:细胞胀亡与bF-GF表达和结直肠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ASPP2及iASPP蛋白的表达,并探讨野生型p53癌株中ASPP2和iASPP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年~2010年66例胰腺腺癌及35例癌旁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iASPP,ASPP2和p53的表达情况.对p53阴性的45例标本进行研究,比较ASPP2,iASPP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中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p53阴性的胰腺癌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ASPP2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胰腺癌组织中,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53阴性的胰腺癌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iASP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ASPP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 =0.021);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4)。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100A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nm23H1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02,P =0.002)。结论 nm23H1和S100A4是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