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年来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ELISA筛查珠海市无偿献血者标本93216份,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149份,经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做确证试验,收集和整理确证为HI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对HIV感染率和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珠海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0.020%(19/93216)。HIV感染者中男性占94.74%(18/19),明显高于女性的5.26%(1/19);以未婚为主,占84.21%(16/19);18~39岁年龄段高达94.74%(18/19);外地户籍占78.95%(15/19);高中或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73.98%(14/19);职业呈散在分布;所有HIV感染者均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52.63%(10/19),略高于同性传播的47.37%(9/19)。结论近几年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与1998-2005年相比呈明显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者血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高危献血者主动退出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5年来晋中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认阳性者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血液安全对策。方法对晋中市2009年—2013年111674名无偿献血者用两家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HIV初筛阳性的标本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试验,并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统计,结果111674名无偿献血者中HIV初筛有反应性156例,WB法确认阳性19例,男性大于女性,18岁~30岁的人群感染比例较高,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男男同性恋者和吸毒者次之。结论晋中市无偿献血者2010年来确证HIV感染率有增长趋势,HIV感染人群呈现多元化趋势,表明HIV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影响了血液安全。建议血站加大对献血人群体检征询工作力度,稳定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检测方法,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采集的23万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进行HIV抗体筛查,筛查反应性标本送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确认。结果2012、2013年分别筛出 HIV反应性标本272例、289例,双试剂 HIV反应性标本79例、94例;2013年HIV确认阳性标本中男女比例为8.7∶1.0,年龄18~29岁者占57.4%,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占64.7%。结论积极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的健康询问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近年来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为从低危人群采集血液,提高血液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用两家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初筛阳性的标本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试验,对HIV确认阳性的人员进行分析,判断我市HI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结果:2008~2011年包头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呈上升趋势,男性大于女性,18~30岁的人群感染比率较高,感染途径以异性接触为主,男男同性恋者和吸毒者次之。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除了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HIV检测水平,对献血者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百色市壮族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以及评估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调查百色市51 528例壮族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HIV筛查全部使用ELISA(抗-HIV1/2)法,初、复检均使用国产试剂,初、复检阳性标本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检验。结果共检测标本51 528例,初检阳性45例,复检阳性31例,经确认试验阳性24例。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047%。结论严格血源管理、重视HIV筛查检测、引进血液病毒灭活技术、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等措施可以减少经血液途径传播HIV概率。但阻断经输血传播AIDS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壮族献血者HIV感染状况,评估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百色市18638例壮族献血者的HIV感染状况。HIV筛查全部使用ELISA(抗-HIV1/2)法初、复检,阳性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在18638例壮族献血者中,初检阳性22例,复检阳性15例,经HIV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12例。结论桂西地区壮族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64‰,显著高于全国HIV感染水平。因此,加大HIV的宣传、预防应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902 84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Ⅰ/Ⅱ抗体/抗原和HIV RNA检测。抗-HIV抗体/抗原或HIV RNA 反应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和NAT进行确认。结果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检测HIV确证阳性103例,阳性检出率为0.01%,其中101例ELISA和NAT筛查均为阳性反应,2例ELISA筛查为阴性反应,NAT为阳性反应。103例感染者中,以男性(91.26%,94/103)、18~35岁(69.90%,72/103)、初次献血者(68.93%,71/103)为主。2016至2020年献血者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7.181,P=0.007)。男女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336,P=0.350;χ2= 0.653,P=0.957)。各年龄组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378,P=0.173;χ2=2.318,P=0.678;χ2= 5.284,P=0.259;χ2= 9.183,P=0.057)。结论 近5年HIV感染在杭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且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龙银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8-2119
目的:分析本地区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和分布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为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站2007年-2013年111802人份无偿献血样本抗-HIV初筛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对确证阳性样本的献血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查双阳样本48例、单阳样本86例,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确证阳性35例均为ELISA法双阳样本。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31%,35例感染者中男性29人、女性6人;感染年龄集中于26岁~40岁(54.3%);与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近年来HIV感染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尽量筛查和屏蔽高危人群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以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梧州市无偿献血者中H I V感染情况,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4—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抗-HIV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血液标本均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阳性标本送市疾控中心H I V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结果 2004—2011年梧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 I V初筛阳性率为0.0706%(169/239385),确认阳性率为0.0318%(76/239385);不同性别、不同年份间的确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性别=2.14, X2不同年份=4.58,P均>0.05);不同年龄组中以40岁为主,其中18—30岁占总确认阳性数的(31/76),31-40岁占总确认阳性数的44.74(34/76),呈现低龄化趋势.确认阳性者的职业以农民、服务业者为主,分别占确认阳性数的38.16%(29/86)和39.47%(30/86),文化水平以高中或中专以下者为主.结论 梧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IV的感染水平较高,8年间抗-HIV确认阳性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对献血者的保密性咨询工作和体检排查,同时提高抗-HIV的检测水平,建立健全采供血信息系统,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血液安全。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IV血清标志物筛查,并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HIV筛查阳性的标本。结果成都市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HIV确认阳性309例,平均感染率为32.0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20~40岁为主。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体检过程中加强排查.并适时调整检测方法,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有偿献血者既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状况,提高有偿献血者防范意识,控制血液性疾病的传播。方法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HCV、HIV抗体进行测定,阳性者做确诊实验确认。结果116份标本中HCV阳性38份,HIV阳性4份。结论在有偿献血人群中,HCV、HIV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有关部门应对这一人群进行有效干预,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HCV、HIV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新乡地区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中MSM人群感染HIV的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无偿献血制定招募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新乡地区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63 065人份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LISA方法初筛,WB方法确认。结果确认阳性结果 38份(0.11‰),97.4%通过性传播感染,其中通过男男同性感染HIV的献血者为0.025‰;9例通过男男性传播,占HIV确认阳性数的23.7%。均为HIV-I型。结论新乡地区无偿献血队伍中存在一定数量的MSM人群,以未婚为主,学历相对较高,年龄在18~30岁,首次献血为主,隐蔽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用双抗原夹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0 204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样标本进行HIV筛查。结果:610 204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样标本中显示,HIV确证阳性125人,阳性率20.49/10万,其中男性118人(94.4%),女性7人(5.6%)。男性献血者的平均感染率要远高于女性;年龄集中在18-30岁(69.6%)。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占HIV感染者总数的41.6%,初中及以下占39.2%,两者构成比接近。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感染HIV呈上升趋势,且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模式应用的效果. 方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两种抗-HIV(1+2)ELISA试剂对每一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对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并进一步评价单一试剂检测与双重试剂筛查检测的效果. 结果在54 59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国产试剂初筛163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2%;进口试剂初筛149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进口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4%.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在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在特异性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差异极显著性(P<0.01),单一试剂检测优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 结论增加检测次数或选用进口试剂排除HIV感染意义有限,改进血液筛查手段实为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合川片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提高检测质量。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查 HIV 抗体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011-2014年共采集1918人份疑似艾滋病血清标本,经采用两种 ELISA 筛查试剂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标本经 WB 确认,阳性1803人份,阳性率为94.0%(1803/1918),不确定为61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18%(61/1918),阴性69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6%(69/1918)。结论:艾滋病初筛实验结果不完全代表检测样本真实性,必须以确认检测实验报告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