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13例,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给予不同脂肪乳剂(LCT、MCT/LCT)的PN支持10d。结果显示,MCT组术后及PN期间血CH、TG及LDL逐渐下降,HDL升高P〈0.05。两组血胆红素引流术后明显下降,IBil在MCT 下降更为明显,POD+6d已达正常,且与LCT组比较P〈0.01。两组血糖、肝酶、血浆蛋白与氮平衡变化趋势相同,手术前、后合并血糖升高,需补充适量胰岛素;引流  相似文献   

2.
肝外梗阻性黄疸术后应用脂肪乳剂对血清脂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梗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术后第1~7d行TPN支持。随机分为两组:I组(观察组)热量的35%~40%由长链脂肪乳剂提供,Ⅱ组(对照组)单纯由葡萄糖供热。两组其它条件相同,于术前及TPN后第1,5,7d分别检测血清8种游离脂肪酸(FFA),血脂(TG,Tch)脂蛋白(HDL,LDL,VLDL)结果:I组已升高的T-FFA和T-SFA明显下降,已低下的EFA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变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变病人常代谢旺盛且营养不良,在实施肠外营养时,对热能来源的选择至今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此时大量葡萄糖输注显然是不合适的,因这类病人的糖耐受性差。至于脂肪乳剂在肝硬变中的应用至今尚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肝硬变时脂肪乳剂的代谢清除能力受限,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短时输注对术后病人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胆囊炎、胆石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例,随机分为静脉输注10%脂肪乳剂(A组)和20%脂肪乳剂(B组)两组。围手术期给予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的营养支持(PN)5天。结果显示:两组病人SGPT均有轻度增高,但与输注前比较尤显著差异;A组AKP、r-GT有轻度增高,而B组有轻度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浆Tch、TG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组HDL有显著下降(P<0.05);A组LDL有升高,但与输注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12例梗阻性黄疸和15例无脂肪代谢紊乱的非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中各种脂类进行检测,发现梗黄病人血清中4种饱和脂肪酸(C12:0、C14:0、C16:0、C18:0)和油酸(C18:1)含量升高,而C18:2和C18:3两种必需脂肪酸(EFA)降低,6/3脂肪酸比值降低。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低密度(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结果表明,梗黄病人存在严重的脂类代谢紊乱,即在脂肪动员同时,存在EFA缺乏,以6脂肪酸缺乏更明显,并且机体输送外源性脂肪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脂肪乳剂(FE)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有报道脂肪乳剂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然而,这些均系动物实验资料。脂肪乳剂对术后病人免疫系统的影响罕有报道。我们将3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无脂PN组,30%FE热能PN组;50%FE热能PN组,观察术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脂肪酸来源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肝脏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观察不同脂肪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受损肝脏的作用,为临床阻塞性黄疸患应用TPN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4组,每组9只,其中A组为假手术+经口饮食对照组;余3组均行胆总管结扎术:B组为经口饮食对照组,C,D组分别给予以长链(LCT)或中长链脂肪酸(MCT/LCT)为脂肪来源的TPN。结果:应用长链脂肪酸大鼠的血清AKP,g-GT,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应用中长链脂肪酸大鼠。对实验大鼠肝脏形态学观察发现,应用LCT的大鼠肝细胞损害较经口饮食对照大鼠有所加重,而应用MCT/LCT的大鼠肝细胞损害未见加重。结论:短期应用合理糖脂比,热氮比和合适脂肪来源的TPN并不加重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肝脏损害和胆红素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脂肪乳剂作为能量底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成为肠外营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之一。本文18例病人均为施行胃肠道大、中型手术者,均无高脂血症,年龄37~80岁,男女比例为2∶1,随机分两组。通过观察在创伤状态下,10例应用含长链脂肪酸的脂肪乳剂(以下简...  相似文献   

9.
将3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静脉营养病人随机分为无脂组、低脂组、高脂组,观察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IL-2、IL-6、sIL-2R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3、5天各组间无差异,术后7天,高脂组CD4低于其它两组,CD4/CD8降低;IL-2、IL-6比其它两组低;sIL-2R升高。提示大剂量长期输注脂肪乳剂可能对免疫功能有影响,而低脂组没有。  相似文献   

10.
脂肪乳剂对肝硬变术后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例肝硬变术后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输注不同用量及比例的脂肪乳剂。第一组平均输注0.82g·kg~(-1)·d~(-1),占总热卡42%(n=10);第二组平均输注1.72g·kg~(-1)·d~(-1),占总热卡52%(n=6),行短期术后5天营养支持。观察血脂、载脂蛋白、酮体比及脂肪廓清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提示肝硬变患者肝功能轻、中度异常的情况下,术后应用1.72g·kg~(-1)·d~(-1)的脂肪乳剂不但对肝脏功能无害反而有利。  相似文献   

11.
将32例肝脏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单能源TPN组10例);Ⅱ组(双能源TPN组11例,其中脂肪乳剂用量为1g·kg-1·d-1);Ⅲ组(双能,TPN组11例,其中脂肪乳剂用量为2g·kg-1·d-1)。术后按组别给予TPN支持共6天,术前1天、术后第1和第6天测定肝功,糖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代谢指标。结果:①Ⅱ、Ⅲ组术后第6天肝脏酶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Ⅰ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O.05);②Ⅱ、Ⅲ组术后糖代谢基本恢复正常,而Ⅰ组出现高血糖症及高胰岛素血症(P<0.05);③Ⅱ组肝脏蛋白质合成水平恢复术前水平或略有提高(P<0.05),而Ⅰ和Ⅲ组术后蛋白质合成功能仍低(P<0.05)。结果提示:含脂肪乳剂的TPN支持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的肝功恢复有益,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并且在进行TPN支持时按1g·kg-1·d-1给予脂肪乳剂较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2.
部分肠外营养支持对肝硬化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糖-脂双能源部分肠外营养(PPN)对肝硬化肝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67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含脂组(33例)与对照组(34例);按组别给予含或不含脂肪乳剂的PPN支持治疗2周;PPN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及糖、脂、能量代谢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含脂组谷丙转氨酶(ALT)与总胆红素(TB)、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脂质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血清载脂蛋白与脂蛋白水平基本恢复正常(P<0.05),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活性有所恢复(P<0.05),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0.7者AKBR可恢复;对照组白蛋白(Alb)、磷脂(PL)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脂双能源PPN支持有利于肝硬化病人肝功能与能量代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双能源肠道外营养对肝脏外科病人术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例肝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n=10,仅给予葡萄糖及氨基酸)、Ⅱ组(低脂组,n=11,脂肪乳剂用量为1g·kg-1·d-1)和Ⅲ组(高脂组,n=11,脂肪乳剂用量为2g·kg-1·d-1),术后按组别给予PN支持。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6天肝功、糖代谢、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各项指标。结果:①Ⅱ、Ⅲ组术后第6天肝脏酶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Ⅰ组仍高于术前;②Ⅱ、Ⅲ组术后糖代谢迅速恢复正常,而Ⅰ组出现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③Ⅱ组血清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及LCAT活性于术后第6天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Ⅰ、Ⅲ组仍有异常。结果提示:含有脂肪乳剂的双能源PN支持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的肝功恢复有益,其合理剂量为1g·kg-1·d-1。  相似文献   

14.
Intralipid与Lipofudin在重症胰腺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两种碳链不同的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效果,观察脂肪乳剂对胰腺炎病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以及营养支持效果。 方法:将3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Intralipid(L组)、Lipofudin(M组)、无脂肪乳剂驵(C组)予以肠外营养(TPN)支持,并测定电解质、血糖、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游离脂肪酸、磷脂酶A2、弹性蛋白、肝功能、T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糖尿病病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输注脂肪乳剂后糖、脂代谢改变。 方法:38例NIDDM病人被随机分为伍用正规胰岛素组及伍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组,每天输入10%脂肪乳剂500ml连续5天。 结果:FBS、HDL、ApoA,在两组均未有改变;血清TG在口服液组升高(P〈0.01),Ch在两组均显著升高(P〈0.001);加用胰岛素可明显促进肝脏短半衰期蛋白质(PA、TF)合成(P〈0.05)。 结论:  相似文献   

16.
肠内免疫营养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是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术中空肠造口,术后按125.52 kJ/(kg·d)给予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连续应用10天以上.标准肠内营养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组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剂(Supportan).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第4和第14天检测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6水平.结果:①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②术后第14天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术后第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1).与术前2天相比,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在标准肠内营养组则无显著性差异.④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调理急性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