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目的对山东济宁“10.21”辐射事故受照者进行染色体畸变(CA)分析,并估算受照剂量。方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进行常规CA分析,根据双着丝粒(dic)和环(r)畸变频率估算受照剂量。结果2例患者的外周血未见中期分裂细胞。骨髓获得了可供分析的细胞。2例患者的dic+r畸变频率超过了剂量效应方程所能估计的上限剂量相对应的数值。用直接比较法估算2例患者受到比较均匀的大剂量照射,与用物理方法、微核法和ESR法所估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用骨髓CA估算辐射事故患者的受照剂量在国内尚属首次。对肠型放射病患者A的剂量估算是迄今采用骨髓进行常规CA分析估计事故病人受照剂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5.
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男性公民遭受一次(1965年12月)急性事故性超剂量的γ线和裂变中子辐射后的细胞遗传学随访观测结果。根据残存的骨髓干细胞(约3%)和事故后几天内观测的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经72小时培养)双着丝粒染色体发生率,估计该公民全身吸收剂量平均值接近5 Gy,但由于受照时的不均匀性,导致身体各部位(从头部的2Gy到左脚的50Gy)受照的剂量也不同。实验是在事故后的不同期间(从99个月至251个月共21年)采取静脉血样培养,46小时时收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人群调查探讨高本底辐射诱发居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为建立环境小剂量辐射剂量效应模型和评估群体剂量提供参考。方法39名调查对象选自高本底和对照地区13个家庭中的祖、父、子三代成员。个体累积剂量分别为239~2613和52~298mGy。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总计观察细胞数约100000。结果①在高本底组每一家庭中均观察到个体染色体畸变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趋势在户间差异无显著性。②高本底组不同年龄个体染色体畸变率与年龄和累积剂量密切相关,可拟合为线性一次式:Yage=00448X+04913(R2=07814);Ydose=00156X+05715(R2=07061);③对照组个体间畸变率差异不显著,其平均畸变率接近正常人群自发畸变率。结论高本底持续照射诱发的人体内双着丝点加环畸变随受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双加环畸变分析可作为小剂量持续照射的可信赖的生物剂量仪,但存在一个应用上的累积剂量阈值,其值约为50mGy。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怀疑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医疗工作人员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探讨可能的受影响因素.方法 某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7名,男性1名,女性6名.他们工作室的楼下是医院CT室,工作室和CT室间的楼板为厚度约6 cm的普通预制板.采用常规法,对7名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分析.结果 4例女性工作人员外周血中检测到双着丝粒体(dic),dic率为0.40% ~ 1.60%,明显高于dic的自发率(0.03%,x2=36.79,P<0.05);在所有工作人员中均检测到易位畸变,易位率在0.33%~1.20%之间,明显高于易位的自发率(0.01%,X2=42.90,P<0.05).结论 推测这些工作人员受到过量电离辐射照射.  相似文献   

9.
武汉钴源事故受照者照后10年染色体畸变观察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事故发生后10年观察的结果。采用分析稳定性畸变的方法, 在所分析的720个中期分裂细胞中, 仅见到4个非稳定性畸变细胞, 而稳定性畸变细胞有16个。畸变类型主要是相互易位和缺失。此外, 还观察到原先受照剂量较大的8例, 畸变率相应也高。与此同时, 采用FPG法作了细胞周期的观察以及SeE频率的测定, 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发现早先受此剂量水平的照射, 对细胞周期和对SCE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WR-2721的辐射保护作用为观察指标,探讨了整体受照小鼠骨髓细胞存活与其DNA双链断裂(dsb)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电离辐射能诱发多种染色体畸变 ,其中染色体易位属于稳定性畸变 ,并且畸变率与最初照射剂量相关良好 ,因而易位畸变分析是回顾性剂量估计及远后效应评估的重要指标。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能灵敏和迅速地计数易位等稳定性畸变 ,因而非常适合于早先受照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本实验采用该技术研究了 6 2 5钴源事故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5例60 Co源事故受照者曾在照后 2 4h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估计生物剂量为 1 9~ 5 1Gy ,属急性全身均匀照射。在照后第 8、9年分别取静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对两例在(60)Co辐射事故中全身受到大剂量γ线照射的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6(7)年后的精子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进行了分析。两患者精子染色体是以断裂型畸变为主,断裂型畸变是重接型的2倍;淋巴细胞以重接型畸变为主,是断裂型的2倍。两类细胞都是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分别是单体型的5倍和9倍,精子染色体非稳定畸变占结构畸变的40%,明显高于淋巴细胞(19%),而稳定、半稳定畸变分别占结构畸变的14%和46%,低于淋巴细胞(29%和52%)。结果表明:精子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具有不同的特点;精子发生不同时期的生殖细胞和淋巴细胞,可能存在电离辐射所致染色体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异种体外受精使分析正常人精子和X射线离体照射精子的染色体畸变成为可能.本文首次报道氚水(HTO)诱发人离体精子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并与X射线的RBE进行了比较.实验取5名健康男性的九份精液,每份又分成一份正常对照和一份照射5.66~89.97×10~7Bq(1.53~24.3mCi)/ml的HTO80分钟.因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故采用下式计算β射线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绝对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稳定性染色体畸变 (易位 )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用 1号、4号全染色体组合探针的FISH技术及常规法检测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诱发的染色体易位率和双着丝粒体率并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FISH技术检出的易位率、双着丝粒体率及常规法检出的双着丝粒体率与剂量间均可拟合成线性平方方程Y =c αD βD2 。FISH技术和常规法检出的双着丝粒体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于 1号和 4号染色体 ,辐射诱发的易位率、双着丝粒体率的观察值与基于DNA含量的预期值相比 ,差异皆无显著性。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易位且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因此 ,可望成为估算慢性受照者的累积剂量和早先受照者剂量重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两例在^60Co辐射事故中全身受到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6(7)年后的精子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进行了分析。两患者精子染色体是以断裂型畸变为主,断裂型畸变是重接型的2倍;淋巴细胞以重接型畸变为主,是断裂型的2倍。两类细胞都是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分别是单体型的5倍和9倍。精子染色体非稳定畸变占结构畸变的40%,明显高于淋巴细胞(19%),而稳定、半稳定畸变分别占结构畸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与已报道的微核研究相同实验条件下, 观察了不同剂量(0~5Gy)照射后, 人血淋巴细胞第一次分裂时的染色体畸变, 用WHO推荐的4个模式进行了剂量效应曲线的拟台, 并选出了较优的拟合模式, 以此与CB微核法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说明, 尽管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模式可能与微核不同, 但两者的辐射敏感性是接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总畸变、CB法微核细胞率和微核宰的加倍剂量分别是0.11、0.36、0.18和0.18Gy。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在小剂量持续照射后,猕猴体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动力学。实验用2~7岁的10只猕猴,其中5只用~(137)Csγ线照射,剂量率为3.87微安/公斤,照射15小时30分钟,总剂量为7.97戈瑞。照射后经2、4、18、30和42个月检查骨髓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分析了有40~43个染色体的细胞和多倍体。染色体重组的性质,用带有90倍的油浸物镜显微镜照相,然后进行排列。每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结果相同,x~2=0.13~4.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