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大山区(云南和四川省)有钉螺而无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钉螺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及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选择大山区4个有代表性和螺无病村的钉螺,以所在省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进行群体感染,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40和1:90。结果:4个有螺无病村的钉螺均能为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其中,四川省两个有螺无病村钉螺体内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可发育至尾蚴阶段。云南、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在适宜的环境和一定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徽省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简称"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4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只,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内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感染时间为4小时,感染时的温度为24~28℃。以同样方法感染该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宣城市有螺有病地区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常温下饲养60天,观察有螺无病地区和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在1∶20(钉螺/毛蚴)组和1∶40(钉螺/毛蚴)组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成功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而有螺有病区钉螺感染率分别为5.89%(2/51)和16.67%(7/42),且两组中有螺有病区钉螺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观察期结束时,在1∶20(钉螺/毛蚴)组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7%(154/200)和74.5%(149/200),两地钉螺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61,P>0.05);在1∶40(钉螺/毛蚴)组中,两地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1%(162/200)和78%(156/200),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未能成功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但今后仍需加强有螺无病地区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马鞍山市博望区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简称有螺无病)的原因,为制订该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展人群、家畜病情和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的现场调查。 采集上述“有螺无病”区的钉螺标本,随机分为 2 组,按照钉螺与毛蚴数量比例 1 ∶ 20 和 1 ∶ 40 分别进行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实验,以同样方法感染该市“有螺有病”区钉螺作为对照。 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常温下饲养 90 d,观察“有螺无病”地区和“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 结果 在“有螺无病”区调查人群 568 人,调查家畜 40 头,血吸虫感染率均为 0,现场调查钉螺 1 100 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人工感染实验中,“有螺无病”区钉螺 1 ∶ 20 和 1 ∶40 组中的感染率均低于“有螺有病”区钉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马鞍山市博望区“有螺无病”区钉螺在适宜环境下可以被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 钉螺易感性较差和没有足够数量的传染源可能是“有螺无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有7个县18个村系无病有螺区,其中山区占88.9%,坝区占11.1%.本文对永胜和丽江县无病有螺和有病有螺村的钉螺进行了血吸虫感染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均可感染血吸虫毛蚴.说明无病有螺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可能,应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南通市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的原因,验证既往研究结论,为该类地区血吸虫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控制现场试验方法,现场观察人工输入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情况,同时实验室比较观察"有螺无病"和"有螺有病"区土壤对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结果除如东县新店镇汤园村(有螺无病)现场光壳螺组外,实验钉螺在"有螺无病"和"有螺有病"现场控制环境均可以被血吸虫毛蚴感染。各组光壳钉螺感染率低于肋壳钉螺,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光壳钉螺死亡率高于肋壳钉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新店=135.118,χ~2双甸=122.836,χ~2白蒲=154.436,χ~2丁堰=138.288,χ~2对照=151.923,P均0.01)。"有螺无病"和"有螺有病"区土壤试验组钉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如皋=0.071,χ~2如东=0.216,P均0.05),各组与无土实验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7.148,P0.05)。结论南通地区"有螺无病"区在输入足够数量血吸虫病传染源后有可能形成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必要开展血吸虫病和钉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有钉螺分布而无血吸虫病流行的乡村数占全国有螺乡村数的14.6%,而四川占45.3%[1]。这类地区一般称为有螺无病(NESS)地区。为进一步了解这类地区的钉螺对血吸虫毛迹的易感性及其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材料和方法1日本血吸虫毛蚴采集四川血吸虫病流行区眉山现场钉螺,分离出日本血吸虫尾蚴,将其感染家兔,于感染后43-45d,取兔肝捣碎后孵化毛蚴。2滇川亚种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robertsoni)[8,9]择有钉螺分布而无血吸虫病流行的名山、简阳两地钉螺为实验钉螺(经逸蚴及抽样压检确证为阴性成螺),并…  相似文献   

7.
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安徽省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的相容性,探索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原因.方法 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只.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以相同方法感染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22~24℃温度下饲养90d.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在1:20组和1:40组中,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被日本血吸虫成功感染,而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感染成功.至观察期结束时,无论是自然死亡率还是感染后死亡率,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均显著低于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P<0.05),而后两地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当地钉螺与日本血吸虫不相容可能是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宜州市京口村残存螺点进行调查,ELISA检查888人,16人阳性,粪检未见血吸虫卵或毛蚴,检查钉螺464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排除了该地区流行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永胜县有钉螺无血吸虫病区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云南大山区存在有钉螺孳生而无血吸虫病流行的现象,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实验区4~60岁人群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法检测血吸虫抗体,对抗体阳性者粪便孵化, 顶管孵化法检测实验区保虫宿主的粪便;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实验区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对捕获的钉螺进行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尾蚴和胞蚴;对区内自然因素及人群接触疫水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FAT法检测965人血吸虫抗体,4例阳性,阳性率0.41%.4名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3送3检),均未查见血吸虫虫卵和毛蚴.未查见血吸虫感染的家畜.共调查145个条(块)环境,查出螺点27个,螺点面积3 746 m2 .共捡获钉螺6 784只,经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云南大山区存在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造成有螺无病区存在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无足够数量的传染源存在.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存在有钉螺孳生而无血吸虫病流行(简称有螺无病)地区分布于10省、市、自治区的88个县(市),约735个乡(镇),而我省有7个县18个村〔1〕。为证实永胜县峨乡是否存在有螺无病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本文于1996年对峨乡血吸虫病流行的病情、螺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方 法1.1 人群病情调查1.1.1 调查对象 峨乡4~60岁人群共965人。1.1.2 抗原的制备 采用云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成功后的家兔肝脏,按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包埋福尔马林固定含有大量血吸虫卵肉芽肿肝组织切片,做成厚6μm的石蜡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2.
1个感染性螺点灭螺后11年的螺情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云南大山区阳性螺点灭螺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螺情的监测及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山区1个阳性螺点1次定点灭螺后的螺情进行了11年的考核观察。每次均通过环境抽查设框调查螺情并解剖钉螺以求出钉螺感染血吸虫的自然感染率。结果 11年内共考核10次,结果显示灭螺后3年内查不到活螺,但第4年开始又在原螺点内找到钉螺,至第5年钉螺密度恢复到灭螺前水平,并有感染螺出现,且在未进行第2次灭螺的情况下,其疫源性保持5年未变。结论 阳性螺点的长期监测及消灭对于阻断云南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阳性螺点的监测可每2-3年进行1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非流行区和已消灭地区血吸虫病的疫情以针对性地做好监测工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在疫点查螺。对血吸虫感染者和接触疫水者作个案调查。结果 1998—2001年马鞍山市非疫区和消灭地区共发生血吸虫病疫情4起,其中发现螺、病情2起,未发现钉螺但发生病情2起。发现钉螺面积28.6hm^2。IHA≥1:10的194人,感染率为10.6%。结论 与血吸虫病流行区吡邻的非疫区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极易受到钉螺输入和传染源输入的威胁并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应加强这些地区的螺、病情监测,并积极开展血防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省3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方法采集赫山光壳、宁乡光壳和南县肋壳未感染钉螺,在23.5~25.0℃室温和日光灯照射下,以20只钉螺为1感染单位(小群感染),用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人工感染。赫山钉螺分4组,分别按钉螺/毛蚴比为1∶20、1∶20感染3次、1∶40、1∶80进行感染;宁乡钉螺分3组,分别按1∶20感染3次、1∶40、1∶80感染;南县钉螺按1∶20感染;各组每次感染时间均为4 h。另以500只钉螺为一感染单位(大群感染),用同样的方法,按1∶40感染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按1∶20感染南县肋壳钉螺各1组。感染后,将所有大群感染组和1∶40小群感染组、1∶20南县小群感染1组,进行室外模拟现场饲养,其余各组室内饲养。感染45 d后抽样检测,每15 d抽样1次至4个月,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结果室内饲养下,南县肋壳钉螺感染率为92.92%,赫山光壳钉螺(1∶20感染3次组)和宁乡光壳钉螺(1∶80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0.71%,其余各组未发现感染螺。室外饲养环境下,南县肋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96.07%和92.08%,宁乡光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39%,赫山光壳钉螺未发现感染螺。结论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对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均具有感染性,但感染率明显低于南县肋壳钉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传播风险,为全省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春、秋季在四川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开展现场螺情、漂浮物、引种植物等钉螺相关因素调查及现场人群、野粪等传染源相关因素调查,计算四川省钉螺面积、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人群病情、野粪等指标,并与往年资料比较,分析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21年四川省实有钉螺面积7 545.06万m2,未发现阳性钉螺;8个县(市、区)发现新发钉螺或复现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5.60万m2,复现钉螺面积7.34万m2;对重点地区开展钉螺LAMP试验,发现血吸虫阳性混合钉螺样本3份;四川省共打捞漂浮物4 675.20 kg,发现钉螺66只,调查引种植物风险环境264处,发现钉螺114只,全部压检未发现阳性钉螺。2021年四川省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抗体平均阳性率1.35%;10个县(市、区)的血阳率在1.72%~8.51%之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情、螺情指标回升,存在局部传播风险;在重点地区应加强传染源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