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君林  周永淳  陈利生 《肿瘤》2006,26(10):924-926
目的:探讨p33^ING1、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p53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P〈O.01),p53蛋白分别为51.6%(31/60)、0%(0/60)。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P〈0.05);在DukesA、B期、Dukes C、D期病例中分别为56.7%(17/30)、30.0%(9/30)(P〈0.05)。在p53表达阴性的29例中有12例(41.4%,12/29)p33^ING1表达缺失,而p53阳性的31例病例中有22例(71.0%,22/31)p33^ING1表达阴性(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中p33^ING1蛋白表达明显缺失,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33^IN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p53互相协同,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①用电子结肠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②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小扁平腺瘤及对照组26例大肠癌、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表达率。[结果]①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②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⑧小扁平腺瘤中p53、p21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p53、p21在正常肠黏膜、小扁平腺瘤及大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三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癌变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21、p185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型、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可能是大肠病变恶性倾向的一个独立标志。p53、p21、p185蛋白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肠肿瘤p53蛋白过表达对原位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p53蛋白过表面对大肠腺瘤和大肠癌局部辅助T细胞(Th1/Th2)平均的影响,进而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大肠腺瘤30例,大肠癌38例,癌旁正常粘膜68例作为对照组。石蜡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培养上清液中4种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r)水平。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培养上清液的IL-2,IFN-r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1),而IL-10则高于阴性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IL-4水平未显示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引起原位Th1/Th2平衡失调,表现为由Th1向Th2漂移,初步推断:p53基因失活在大肠癌发生的免疫学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经病理学确诊并在术前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127例,以及内镜活检无肿瘤患者肠黏膜上皮2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5.4%(83/127),高于对照肠组织(20.0%,4/20)(χ2=14.714,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缺失率随T分期增加而增加(χ2=8.233,P=0.041);与N分期有关(χ2=20.235,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患者中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达87.1%(2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4.2%)(χ2=9.250,P=0.002)。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为74.0%,与T分期(χ2=29.115,P〈0.001)、N分期(χ2=9.807,P=0.006)、M分期(χ2=7.363,P=0.007)有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hMLH1和hMLH2蛋白表达缺失,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可以简便、准确地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为后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在112例人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其中26例为腺癌癌变。71例腺癌中3例(4%)P53表达阳性。增生性息肉和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瘤53表达均为阴性。p53表达随腺癌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断加重而增强。腺瘤癌变时表达率升高达88%(P<0.001)。绒毛状腺癌的p53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在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p53基因实变的作用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段,可能在腺瘤恶变中起关键作用。故p53的检测时判断腺瘤的癌变倾向有重要意义,能辅助临床病理诊断,早期发现大肠癌.  相似文献   

8.
突变型p53与胃癌多重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与MDR-1基因间相互关系,探讨p53途径对防治肿瘤细胞多重耐药的意义。方法取胃癌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切片p53蛋白和MDR-1基因蛋白产物Pg糖蛋白,分析突变型p53与MDR-1基因表达产物的相互关系。将突变型p53、sv40Tag(封闭p53)导入胃癌细胞株中,观察胃癌细胞株中MDR-1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4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60.9%,Pg蛋白阳性率为73.9%。在28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中有23例(82.1%)Pg蛋白表达阳性。18例p53蛋白阴性表达中9例(50.O%)为Pg蛋白表达阳性。p53和Pg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入突变型p53细胞组的MDR-1基因mRNA表达比导入突变型p53+sv40Tag细胞组、对照组MDR-1基因mRNA表达增强。结论突变型p53可能促进肿瘤细胞MDR-1基因表达,使肿瘤细胞更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MLH1启动子Ⅸ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明确且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及同病例癌旁黏膜。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榆测标本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与癌旁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4/41)和80.49%(33/41)(P〈0.05);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49%(33/41)和24.39%(10/41)(P〈0.05);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41.46%(17/41)和19.51%(8/41)(P〈0.05);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39.02%(16/41)和4.88%(2/41)(P〈0.05)。无论胃癌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完全甲基化病例均出现hMLH1蛋白表达缺失,部分甲基化病例和启动子未甲基化病例均有hMLH1蛋白表达。hMLH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hMLH1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胃黏膜hMLH1蛋白表达降低有助于胃癌的预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Arg72Pro多态性与HPV相关宫颈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210例宫颈癌和9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HPV16DNA.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TUNEL检测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p53、p21、Bax、Ki-67蛋白(P1)表达以及细胞凋亡(AI)。[结果]宫颈癌HPV16阳性率为70.5%,与正常宫颈组织(7.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阳性的宫颈癌中:①p53蛋白阴性和弱阳性表达率(73.6%)高于强阳性率(26.4%),其中p53Arg的阴性表达率(39.2%)高于p53Pro(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21蛋白阴性和弱阳性组中,p53Pro型中PI高于p53Ar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ax蛋白阴性和弱阳性组中,p53Pro型中AI低于p53Ar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可被HPV16E6蛋白降解,其中p53Arg蛋白更易被降解;p53Arg和p53Pro蛋白被降解后,两者抑制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和诱导细胞凋亡能力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p53Pro蛋白转录激活p21和Bax基因的功能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的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散发性大肠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二步法对63例SCC标本中的癌组织、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距癌灶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hMLH1蛋白在63例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和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85.7%和81.0%,hMLH1蛋白在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hMSH2蛋白在63例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和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66.7%和52.4%,hMSH2蛋白在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hMLH1蛋白在<60岁的SCC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60岁的SCC患者组织(75.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0%)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93.3%,P<0.05).hMSH2蛋白在<60岁的SCC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0.0%)明显高于≥60岁的SCC患者组织(43.8%,P<0.05),在癌组织浸润至肠壁浆膜层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5%)明显高于浸润至黏膜下层和肌层的SCC组织(37.5%,P<0.05).SCC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54,P<0.01).结论 hMLH1和hMSH2蛋白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均有一定的缺失,并且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和癌组织浸润的范围有关.hMLH1和hMSH2基因可以作为临床预测和判断SCC发生和发展有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大肠癌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70岁以上组(64.3%),低分化组(52.6%),无转移组(74.1%),右半结肠(68.2%)分别低于70岁以下组(80.6%),高分化组(90%),有转移组(82.6%)和左半结肠(82.1%)(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hMLH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分化程度、有无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肠腺瘤、腺癌中DCC基因表达与201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大肠腺瘤、腺癌中结直肠缺陷 (DCC )基因蛋白表达与该基因 2 0 1密码子的突变情况 ,及其与大肠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结合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检测 3 0例正常大肠黏膜、40例大肠腺瘤、46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中DCC基因蛋白表达及 2 0 1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 DCC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组织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83 %和 2 8% ,三者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DCC蛋白表达缺失率 ( 5 5 % )明显高于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者 ( 3 % )。DukesC、D期大肠癌DCC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DukesA、B期。腺瘤伴重度不典型者 2 0 1密码子突变率 ( 64 % )明显高于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者 ( 2 1% ) (P <0 .0 5 ) ;大肠癌突变率最高达 78% ;DukesC、D期大肠癌 2 0 1密码子突变率明显高于A、B期 ;大肠癌DCC基因 2 0 1密码子纯合突变率( 5 0 % )显著高于癌旁黏膜 ( 6% ) ,有显著性差异。 2 0 1密码子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分型等因素无关。结论 大肠腺瘤向癌演变的过程中DCC基因 2 0 1密码子突变率和蛋白表达缺失率逐渐增高 ,这与大肠癌的病情进展及转移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车耀润  张朝  吕申  刘玲  王朝晖 《中国肿瘤》2005,14(11):767-769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中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产物对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子宫颈炎标本及70例子宫颈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MLH1、hMSH2与p53的表达.[结果]子宫颈炎与子宫颈鳞癌组织hML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18/30)与55.7%(39/70);hMSH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7/30)与57.1%(40/70);p53表达率分别为33.3%(10/30)与61.4%(43/70).p53表达阳性和阴性组的子宫颈癌hML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20/43)与40.7%(11/27),两者无相关性(rs=0.057,P=0.645);hMSH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9%(18/43)与18.5%(5/27),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rs=0.242,P=0.044).[结论]子宫颈炎向宫颈癌的发展中碱基错配逐渐增多,hMSH2蛋白的高表达与p53的低表达对宫颈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nm23—H1,p16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  张红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3):249-25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nm23-H1,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及2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nm23-H、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与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0%;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nm23-H1表达在各组间虽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4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7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82.2%,癌旁组织为30.1%,结直肠腺瘤组织为21.7%,正常结直肠组织为6.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刚强  谭云山  侯君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2):143-145,149
目的探讨MAD2和p27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p27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6.7%VS39.6%VS22.9%),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D2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分化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为81.3%,大肠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D2和p27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MAD2可能是大肠癌预后的1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