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20多年来,由于冠心病监护单位(CCU)的建立和有效地防治了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使急性心肌梗塞中原发性电死亡日趋减少,结果心源性休克成了本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迄今,心肌梗塞休克的病死率仍高达80—100%。在这些病人中,心室机械性并发症常促成或加重梗塞所引起的心脏功能的抑制,成为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多合并多种病症,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可加重心梗病人的病情,诱发心源性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导致抢救失败。笔者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谈谈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1.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及家属精神高度紧张。病人由于剧烈的心绞痛及心肌坏死,使迷走神经张力过度增高而诱发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这时血  相似文献   

3.
曹慎华 《中原医刊》2003,30(19):32-33
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 5~ 19% ,是目前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 60~ 80 % ,我科自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 ,收治了 2 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病人 ,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在 2 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年龄 3 8岁 ,平均年龄5 3岁。急性广泛心梗并心源性休克 9例 ,急性前间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 6例 ,急性下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 5例。前壁 +下壁并休克 4例 ,下壁 +右室心梗并休克 2例。1 2 方法 :高流量吸氧 ,心脏监护及一般药物治疗前提…  相似文献   

4.
龙凤军 《广东医学》1992,13(5):271-272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三大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六十年代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的使用,以及有能力预防和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致使AMI的死亡率有了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近期预后之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心肌梗塞病例36h内的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程度分析.结果:白细胞≥10×109比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80%比中性粒细胞<80%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近期死亡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是心梗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不良预后的可靠独立指标.对白细胞水平监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鉴别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病性险恶,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心律失常等合并症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由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冠状动脉闭塞使血供中断,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近年来,心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发病突然,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当梗塞范围局限时,一般病情较轻,而当梗塞范围广泛时,常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等.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由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冠状动脉闭塞使血供中断,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近年来,心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发病突然,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当梗塞范围局限时,一般病情较轻,而当梗塞范围广泛时,常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等.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与病因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肌收缩机能的衰竭,心脏排出量减少,器官和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有: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肺动脉梗塞、急性心肌炎等。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A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观察组)与2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胸闷、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酶、死亡例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病死率高,故对单纯肺心病患者伴有明显胸闷、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做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1,6二磷酸果糖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房王春香,娄文辉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往往同时有多支冠脉梗塞或复发性心梗多见。故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在住院病人为80~90%,经静脉内使用心肌收缩药、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等传统疗法几乎没有改变。在心梗后急性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本文报告应用巯甲丙脯酸(Captopri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梗后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13.
我科手1995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48例,死亡18例,死亡率为12.16%。死亡的主要原因:①心源性休克;②心律失常;③心力衰竭。本文分析梗塞部位与并发症的关系。以此总结规律,提高抢救成功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6.5岁。1.2梗塞部位与并发症广泛前壁心肌梗塞6例,均有心律失常,其中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心衰,1例室壁瘤形成,住院42d大便时突然摔死;下后壁心肌梗塞6例,其中5例并发传导阻滞,死于心脏停搏者4例,2例死于心力衰竭;前间壁加下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闭塞,使心肌长时间持续缺血而引起心肌不可逆的坏死。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本文现就急性心肌梗塞谈以下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3-02~1995-02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7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在39~72岁之间,按心电图所示梗塞部位为:广泛前壁14例,下壁31例,高侧壁3例,前壁24例,经治疗及护理71例康复,1例死亡。2护理体会2.1加强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病人摔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律失常在24h以…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监护的完善化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不再是AMI的主要死因,而泵衰竭则是影响病死率的重要因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的病死率达80%左右,合并较重的急性左心衰病死率可达30%左右。本目的有在探索防治泵衰竭的方法及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没有左心衰竭的心梗病人中,钙的拮抗药异搏停(Verapamil)能减少心肌梗塞面积近3%,同时也能减少心房压力。54名未并发心源性休克或左室衰竭的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被随意指定为在症状出现后8小时内接受静脉注射异搏定(5~10mg/h连续两天)或是不接受特殊治疗。这两组病人在年龄、梗塞面积、入院时心肌酶水平和从心肌梗塞发作到治疗介入的时间间隔上都近似。治疗组肌酸激酶(ck)的峰值和肌酸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或处理不当,常死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为此,护士应依据病人的病史、发病诱因及心理状态,做好相应的护理,有助于降低死亡率.现将10例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仅最大74岁,最小48岁;广泛前绝心便5例,前问墨心梗3例,下坠心使1例,右室心使1例;治愈好转9例,死亡1例;发生心绞捕10例,并发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功能不全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现五及护理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100%有心绞痛史…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这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缺氧所致局部心肌坏死.急性心梗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其发病急,易发生合并症,死亡率高.往往在安静或睡眠时、饱餐或用力排便时发生.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近两年来我科收治3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多合并心衰及心律失常,由于治疗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泵衰竭” (Pump failure),其中约有15%并发心源性休克,且呈现一种进行性泵衰竭状态。在过去十年中,对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及代谢的监护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心源性休克病理机制的认识。除了近来报告的辅助循环和心肌血管重建术有所增益外,至今对降低本病的死亡率仍没有明显进展。不幸的是,即是最好时,死亡率仍超过50%。本文对 AMI 休克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的近代概念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