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瓦里安旋转容积调强(瓦里安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2种调强放疗技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对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RapidArc和dIMRT放射治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2种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2种放疗计划GTV、PTV的Dmax、Dmean、Dmin、V95%、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的GTV适形度指数CI更接近于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RapidArc计划的双肺V10、V15、V20、Dmean明显低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5、V302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脊髓D01较dIMRT计划略有升高(P〈0.05),心脏V40、Dmean也偏高(P〈0.05)。结论对于胸中段食管癌,RapidArc治疗计划可以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能够更有效降低肺的受量,且具有减少总MU、缩短治疗时间的优点,并减轻了治疗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及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鼻咽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RapidArc)与常规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初诊的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应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每例患者均设计RapidArc和常规IMRT两种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参数、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结果:两种计划的各靶区剂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均匀指数均相似,但适形指数方面RapidArc优于常规IMRT.两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无差异.与常规IMRT相比较,RapidArc的总机器跳数减少了57.8%,RapidArc的治疗时间缩短80.1%.结论:RapidArc与常规IMRT的剂量分布相似,危及器官受量相似,但靶区适形度方面RapidArc优于常规IMRT.RapidArc最大优势在于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总机器跳数,提高了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RapidArc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 与动态适形调强( 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dIMRT) 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用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对10 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制订二弧RapidArc和固定角度9野dIMRT放疗计划,靶区照射剂量均为50 Gy/25次,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RapidArc计划相比,dIMRT计划靶区(PTV)的最小剂量(Dmin)增大3.48 Gy(t=-3.810,P=0.004),PTV的最大剂量(Dmax)减小2.12 Gy(t=3.979,P=0.003),PTV的平均剂量(Dmean)减小1.65 Gy(t=4.933,P=0.001),适形指数(CI)无显著差异(t=-1.516,P=0.164),均匀指数(HI)更好(t=5.068,P=0.001);右侧视神经Dmax减小0.75 Gy(t=3.266,P=0.010),右侧眼球Dmean减小2.24 Gy(t=2.351,P=0.043),脊髓Dmax减小1.92 Gy(t=2.828,P=0.020),脊髓Dmean减小0.46 Gy(t=3.497,P=0.007),左侧腮腺Dmean减小1.45 Gy(t=3.483,P=0.007),其余正常组织RapidArc和dIMRT计划剂量相当。 结论 二弧RapidArc计划和9野d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均能达到临床要求;dIMRT计划的HI更好,对部分正常器官的保护优于RapidArc计划,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MU)较低,约为dIMRT计划的1/3,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技术设计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计划.在满足95%计划靶体积达60 Gy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结果 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治疗剂量学上无差异.快速旋转调强计划比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靶区平均剂量略升高,最大、最小剂量无差异,脑干、下颌骨及整个治疗区域正常组织受量降低,腮腺、视神经、晶体等危及器官剂量无差异.快速旋转调强计划比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57%(589.5 MU:1381.0 MU),每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70%(2.33 min:7.82 min).结论 两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快速旋转调强放疗每次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其总机器跳数的降低减少了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旋转调强( 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 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dIMRT)在T2期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已经接受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T2期鼻咽癌病例,将这10例放疗计划改为旋转调强方式,重新进行计划优化,比较两种计划的等剂量分布、靶区和危机器官的剂量参数、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D98、D95以及D2等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MAT计划的脑干Dmax和D1cc、脊髓Dmax、右腮腺Dmean、右颞颌关节Dmax以及左中耳Dmean和Dmax均明显小于dIMRT计划的受量(P〈0.05);同时IMAT计划的左右晶体Dmax、左右视神经Dmax和视交叉Dmax均明显大于dIMRT计划的受量(P〈0.05)。 IMAT计划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为5Gy的总体积明显大于dIMRT计划(P〈0.05),而受照剂量在20Gy和30Gy的总体积明显小于dIMRT计划(P〈0.05)。 IMAT比dIMRT计划的单次照射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47.0%,单次照射时间平均减少48.2%。结论:对于T2期鼻咽癌,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均满足临床要求,在靶区剂量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IMAT技术能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大大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V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在直肠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8例直肠癌患者利用瓦里安计划系统(Eclipse 8.6)分别进行VMAT和dIMRT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与dIMRT相比,VMAT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均更接近1,Dmin为(43.403±0.486)Gy,更接近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MAT计划中小肠的D30%、D50%和Dmean分别为(25.918±1.216)、(22.340士3.784)和(23.547±2.863) Gy,低于dIMRT计划的(28.073±3.114)、(24.172±2.540)和(25.257±1.374) Gy,P值分别为0.00、0.01和0.00;膀胱的D30%为(35.380±2.734) Gy,较dIMRT的(30.123±2.209) Gy偏高,P=0.00,但仍远低于剂量限值;股骨头的D5%和Dmean分别为(31.344±3.556)和(20.179±3.017) Gy,显著高于dIMRT计划的(26.731±2.828)和(17.459±3.279) Gy,P值均为0.00.VMAT总MU减少52.7%,治疗时间仅为dIMRT的1/4.结论:VMAT计划可以达到或优于d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能更好地降低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并且具有较少总MU、总治疗时间的优势,减少了治疗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及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计划中机架角度优化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 15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其中射野数目(5~9个野)、剂量体积约束条件相同,但第1种计划(计划1)的机架按等角度共面布置,第2种计划(计划2)的机架角由计划系统内含的机架角度几何优化算法自动选择。在处方剂量要求相同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差异。结果 靶区剂量学参数中,计划1的计划瘤床体积适形指数好于计划2(0.84∶0.85,t=2.77,P=0.015);对于危及器官,计划2的左右晶体和左视神经受量明显低于计划1(528.91 cGy∶662.40%,t=3.15,P=0.007;535.87 cGy∶631.99 cGy,t=2.72,P=0.017;2189.85 cGy∶2676.41 cGy,t=3.06,P=0.008);对于正常组织\[全脑正常组织减去PTV 即B-P\],计划2中受照 5~20 Gy体积占总B-P体积百分比 V5、V10、V15、V20小于计划1的(52.17%∶55.43%,t=3.76,P=0.002;42.91%∶46.66%,t=4.44,P=0.001;36.05%∶40.01 cGy,t=5.91,P=0.000;29.45%∶32.35%,t=4.89,P=0.000);计划2的机器跳数比计划1的平均减少10.7%(851∶760,t=3.60,P=0.003)。结论 脑胶质瘤调强放疗机架角度优化能一定程度减少危及器官受量,更好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同时还减少了机器跳数,具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放疗中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选择放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在Monaco5.11计划系统中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容积弧形调强和7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 VMAT技术靶区的平均剂量为46.86Gy,略高于dIMRT技术的46.68Gy(P<0.05),直肠的V10,V20和小肠V30受照剂量VMAT比dIMRT技术分别高了0.63%,3.34%和4.14%(P<0.05),靶区的均匀性、适形度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相比,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VMAT比dIMRT计划分别减少13.4%和50.6%(P<0.05)。结论 VMAT技术与dIMRT技术相比剂量分布相当或略优,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在临床应用上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建议使用VMAT技术。  相似文献   

9.
赵玲  卜明伟  杨筑春 《中国肿瘤》2016,25(7):575-578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动态容积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Pinnacle 9.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10例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行IMRT和VMAT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10例患者的靶区中位体积为2321.25cm3(2021.19cm3~2741.65cm3).IMRT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设计要求.VMAT与IMRT计划靶区的Dmax、Dmin、Dmean、V95%、V100%和V105%均无统计学差异,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522,P=0.452).VMAT计划对小肠的保护较好,VMAT计划中小肠受量的Dmax、Dmean、V40及V50较IMRT计划均有明显下降(P=0.014,0.044,0.018和0.043).两组计划中膀胱及双侧股骨头受量的指标Dmax、Dmean、V50均未见统计学差异.VMAT计划的平均加速器跳数(MU)为507.220,IMRT计划为528.060(P=0.003).IMRT计划平均治疗时间390s,VMAT计划为157s (P<0.001).[结论]VMAT计划具有降低总MU,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小肠受照射剂量的优势,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该文旨在研究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 )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0例NPC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设计9野IMRT和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剂量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不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剂量参数、机器总跳数(MU)和总子野数。结果:IMRT和sIMRT的CI、HI分别为0.647、0.057和0.633、0.071(t=2.14,P=0.062;t=-6.21,P=0.000),s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略差于IMRT,但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的要求。两种计划中各OAR剂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22,P=0.053~0.621) 。sIMRT计划的机器总跳数和总子野数均少于IMRT计划。结论:鼻咽癌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与IMRT计划相当,均匀性略差于IMRT;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相当,但sIMRT技术可显著减少机器总跳数和总子野数,对患者数量大的治疗中心提高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