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根据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又分为高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比较各组MIF、IL-17、IL-10水平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IL-17、IL-10水平与血清HBV DNA、ALT及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高病毒载量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中病毒载量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最低;与中病毒载量组相比,高病毒载量组患者MIF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08,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26,P=0.046),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 MIF、IL-17和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5、IL-16、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60例(HCC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0例(ASC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随着患者病情加重,细胞因子IL-15、IL-16、IFN-γ、TGF-β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在肝硬化患者中达到最大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IL-16、IFN-γ、TGF-β在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高载量组表达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5、IL-16、IFN-γ、TGF-β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过程,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毒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21对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IFN-γ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慢性丙肝患者和50例无偿献血者血清IL-12、IL-17、IL-18和IFN-γ的水平,并进行了两组人群的细胞因子差异性比较。随机提取上述两种人群的PBMCs各20份,体外分别与IL-21共培养72h,应用ELISA法对比观察PBMCs分泌的IFN-γ和IL-17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IL-12和IFN-γ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IL-17明显增高(P0.01),IL-18变化不大。IL-21可促进PBMCs中的IL-17、IFN-γ的分泌,但在慢性丙肝患者中,IL-21促进IL-17的增速明显高于IFN-γ。结论 IL-21可以调节慢性丙肝患者IL-17、IFN-γ的分泌,可能与患者体内的Th1/Th17平衡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3(IL-2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其与牙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口腔诊疗中心患者134例,依据口腔情况分为对照组(n=30)、牙龈炎组(n=48)、慢性牙周炎组(n=56),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依据病变程度将慢性牙周炎组分为轻度病变亚组(n=30)、中重度病变亚组(n=26),收集龈沟液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IL-10、IL-23、MCP-1水平,分析其与牙周指数相关性。结果牙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PLI、BI、PD、AL均高于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PLI、BI、PD、AL高于牙龈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IL-10低于对照组,而IL-23、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IL-10低于牙龈炎组,而IL-23、MCP-1水平高于牙龈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中,轻度病变亚组患者龈沟液IL-10高于中重度病变亚组患者,而PLI、BI、PD、AL、IL-23、MCP-1水平低于中重度病变亚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0水平与各项牙周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IL-23、MCP-1水平均与各项牙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0呈低表达,IL-23、MCP-1呈高表达,且三者均与牙周指数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33例HBV感染者(CHB轻度组12例、中度组11例、重度组10例)和1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8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BV DNA量,并分成HBV DNA低病毒载量组(小于或等于103拷贝数/ml),中病毒载量组(104~106拷贝数/ml),高病毒载量组(大于或等于107拷贝数/ml)等三组。结果CHB各组患者间血清IL-18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组,血清IL-18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高病毒载量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HB的免疫应答,在清除感染的HBV同时也造成了肝细胞炎性损伤,其与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33例HBV感染者(CHB轻度组12例、中度组11例、重度组10例)和1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8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BV DNA量,并分成HBV DNA低病毒载量组(小于或等于103拷贝数/ml),中病毒载量组(104~106拷贝数/ml),高病毒载量组(大于或等于107拷贝数/ml)等三组。结果CHB各组患者间血清IL-18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组,血清IL-18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高病毒载量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HB的免疫应答,在清除感染的HBV同时也造成了肝细胞炎性损伤,其与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丙型肝炎(丙肝)致肝硬化和癌变的相关性。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选择31例,分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以及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另选择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IL-2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较之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丙肝后肝硬化组以及丙肝相关性肝癌组的ALT和TBIL水平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丙肝相关性肝癌组ALT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和丙肝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之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丙肝后肝硬化组以及丙肝相关性肝癌组的IL-2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IL-6水平则出现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相关性肝癌组的IL-2水平呈逐渐下降情况,IL-6水平则出现逐渐上升情况。结论血清IL-2和IL-6水平变化与丙肝致肝硬化和癌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乙肝患者HBV-DNA载量、IL-10水平与肝损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IFN-γ、IL-10水平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和IFN-γ、IL-10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级(P<0.01),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γ=-0.88,P<0.001),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γ=0.82,P<0.001;γ=0.76,P<0.001),31例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 CHB患者血清中IFN-γ、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TH1/TH2细胞功能状态,检测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IFN-γ、IL-10水平可作为判断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由此造成HBV持续性感染及肝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2、IL-10及CRP水平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3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Hp感染胃炎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科体检的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电子胃镜及胃镜黏膜活检术检查。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胃黏膜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0、IL-12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胃黏膜组织IL-10 mRNA、IL-12 mRNA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两组胃黏膜组织中IL-10、IL-12水平及CRP水平比较,在Hp感染胃炎组中测得的IL-12无论在分子水平或是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10无论在分子水平或是蛋白水平在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胃炎组中CRP水平为8.47±4.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80±1.3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0、IL-12及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的参与了Hp感染胃炎的发生及发展,其免疫机能降低可能与IL-12免疫调节功能受损有关,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是Hp感染的重要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组,SH)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LC)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 IL-28B 基因在慢性 HBV 患者抗病毒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 HBV 病毒 e 抗原(HBeAg)阳性的2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PEG-IFN)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 TapManSNP 基因分析法检测 IL-28Brs12980275和rs12979860的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与 HBeAg 血清转化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有6例基因型不确定,剩余的199例患者IL-28B 的 rs12980275和 rs12979860基因型比率分别为 AA 77%、AG 19%、GG 5%和 CC 76%、CT 20%、TT 4%。IL-28B 基因型与 HBeAg 血清转化显著相关(P <0.01)。在 rs12980275基因型上,通过 HBV 基因型、年龄、HBV 水平及丙氨酸转氨酶和联合治疗,血清转化调整 AA 和 AG/GG 的优势比为3.16。对于 rs12979860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IL-28B 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有关。结论 IL-28B 与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L-23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SV病毒感染复发患者外周血IL-23、IL-12、IFN-γ、IL-14、IL-10水平,以及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生殖器疱疹复发患者(RGH)组血清IL-23、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4、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3剂量依赖性诱导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并刺激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结论 IL-23等Th1型细胞因子在RGH患者体内水平低下,Th1/Th2平衡失调,机体不能有效抑制病毒,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IL-23可能在体内同样刺激T细胞产生IFN-γ,发挥抗病毒效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0-592各基因型与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以117例HBV感染者作为疾病组,81例体检健康者(仅抗HBc为阳性的既往感染者)作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IL-10-592基因型,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0的浓度。结果疾病组血清IL-10水平为348.28(231.9,411.76)pg/mL,与对照组的228.74(160.59,364.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49,P0.05)。患者IL-10-592 CC基因型血清IL-10水平为448.64(402.51,584.78)pg/mL,与AA基因型294.78(190.49,354.36)pg/mL和AC基因型297.01(205.99,385.33)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37.87和30.92,P均0.05)。而AA基因型与A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0,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IL-10启动子592位点的多态性影响血清IL-10的水平,CC基因型促进IL-10高表达,AA基因型引起IL-10低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标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21例,另收集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HBV DNA载量及血清肝功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病毒载量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与高病毒载量携带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者外周血IL-32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32和IL-6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17-3618
目的对血清IL-1、s IL-2R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监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16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急性肝炎组)、16份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肝炎组)、16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重型肝炎组)、16份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活动性肝硬变组)以及16份健康人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s IL-2R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慢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s IL-2R比较中,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与之差异为显著(P<0.05),急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之差异为极显著(P<0.01)。结论血清IL-1、s IL-2R参与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可通过调整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4例,轻度慢性乙性肝炎患者29例,中度慢性乙性肝炎患者34例,重度慢性乙性肝炎患者2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7例,同时选择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的血清TNF-α、IL-6、及IL-10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高于对照,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清TNF-α及IL-6的含量上升,病例组血清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患者血清TNF-α、IL-6均呈现升高的状态,而IL-10呈降低的状态,其含量变化可预测病情进展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lL-23及其它的IL-12家族成员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运用反转录实时PCR方法检测30例慢性ITP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23p19、IL-12p35、IL-12p40、IL-27、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3、IL-12、IL-17含量并分析其在慢性ITP中的表达规律及与T亚群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ITP患者及正常人PBMNC均低水平表达IL-23p19、IL-12p35、IL-27、IL-12p40 mRNA;部分患者及正常人PBMNC微量表达IL-17 mRNA。IL-12p35、IL-27、IL-17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IL-23p19、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减低(p<0.01)。慢性ITP患者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IL-23、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异常主要与IL-12相关,可能与IL-23/IL-17调节轴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临床病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临床病程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60例(LC组)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0例(HCC组)。以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IL-1β、IL-6、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 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C组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ASC组、CHB组、LC组(P0.01),ASC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组、CHB组IL-1β、IL-6、TNF-α与HBV DNA载量、ALT、AST、TB、Alb均无相关性(P0.05)。LC组除IL-6与ALT呈负相关(r=-0.314,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HCC组除TNF-α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348,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或可用于评估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IL-27、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IL-27在CHC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H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IL-27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HC患者血浆HCV-RNA载量。结果 CHC组患者IL-27水平为(18.24±6.74)pg/ml,较健康对照组为(10.67±4.34)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5);不同HCV-RNA载量的CHC组患者,IL-27的水平不同;CHC患者血清IL-27水平高者其ALT水平高,CRP水平低,CHC患者血清IL-27水平低者其ALT水平低,CRP水平高。结论 IL-27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时又可能损伤肝细胞功能,在CHC的发病机制中是一个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60例(观察组)及同期接受口腔检查健康人群6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龈沟液IL-1、IL-1β、IL-6、IL-10表达水平,检测全血DNA中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糖尿病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龈沟液中IL-1、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1.987、28.911、14.201、16.562、21.315、19.146、-45.554、-57.942,P<0.05),各组龈沟液中IL-1、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0、-10.316、-10.686、10.713;t=-9.567、-6.422、-9.904、3.944,P<0.05)。观察组IL-1基因rs7413228、I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