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构建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对血液从医院入库到患者输注全过程提供冷链保障并进行实时监管,保障血液储存质量和患者输血安全。方法研发便携式医用血液保存箱,对血液物流转运过程提供冷链保障;构建智慧冷链监控系统,对血液在输血科内部储存、输血科至病区物流转运、血液在病区暂存全流程进行温度采集和监控,将温度数据上传至冷链监控云平台;将医院HIS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临床输血移动护理APP系统,与智慧冷链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共享云平台温度数据,实时获取每1袋血液从入库到输注全过程的温度数据,存储于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查询溯源。结果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运行后,保证了血液储存质量,临床护理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血液离开冰箱后30 min内输注)由原来的84.4%提升至98.8%(χ~(2 )=134.75,P<0.05);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应用后,可以实现临床不需要血液退回2次发放,2018年上半年输血科共回收临床退回血液近50 000 mL,避免血液浪费、节约了大量宝贵血液资源。结论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的构建,保证了血液储存质量和临床护理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同时实现血液回收避免了血液浪费,提升医院血液管理水平,对于保障输血安全和血库前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及输血观念的更新,输血已成为交叉性的综合性学科,血液的采集到临床输注是一个从血管到血管的过程,任何一环节的疏忽操作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本文就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及如何做好临床输血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工作,保障临床安全输血结合我院与本科室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按所在病区将160例行单一输注红细胞的普通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接受安全输血系统进行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流程进行临床输血操作。分别调查2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及血液取回后4 h完成输注率、统计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及护士备血所用时间,同时进行护士工作压力测量。结果 试验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97.5%)及4 h完成输注率(95%)均高于对照组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77.5%)及4 h完成输注率(76.25%)(P0.01);试验组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97.18±3.24)分优于对照组质量考核评分(92.27±2.06)分(P0.01);试验组护士工作压力(8.67±3.56)分小于对照组护士工作压力(16.93±4.25)分(P0.01)。结论 安全输血系统能够提高输血内涵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护士效率,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促进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输血成为临床关注的内容,如何进行患者血液保护是临床及输血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血液保护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自体输血技术与操作模式新的理念和创新;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使自体输血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体输血在患者血液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外周血血液成分分离、血液延长保存、氨甲环酸止血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种自体输血方式的联合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自体输血内涵,自体输血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拓展和创新。在发展自体输血的同时保障输血安全仍是第一位的,自体输血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规范并修改相应输注标准和指南,以便为自体输血新技术的推广,更好地发挥节约用血,提高输血安全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输血是护理工作中较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抢救和治疗患者时起着关键作用,临床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是输血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输血的护理过程包括标本的采集、血液的领取和保存、血液的输注、输血的观察记录、证据的保存等,某一个环节把关不严,都将直  相似文献   

6.
临床输血服务是临床输血实践的技术支撑与必备条件,包括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临床输血决策与咨询、临床输血审核与评价和患者血液管理(PBM)等。血站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前沿输血医学理念与临床输血服务实践,为医院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保障"从血管到血管"的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现代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性的综合性学科 ,涉及到临床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一把双刃剑 ,在起到临床疗效的同时 ,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疾病 )。因此 ,如何保障输血安全是输血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从献血者的招募、体检、血液采集和化验、血液成分制备、保存和临床输注 ,每一步对输血疗效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 ,检验医学在输血安全保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输血医学涉及到的检验医学主要有 :血型血清学、免疫学检验、肝功能试验、微生物学检验等技…  相似文献   

8.
保证输血安全是临床护士输血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的输血流程是护士的工作指引。血液制品输注环节监测表的推广和应用,规范了临床输血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文书记录,保证了输血安全,优化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信息化技术在心外科术后患者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比较输血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前后心外科术后患者各40人次输血过程,回顾性分析研究信息化技术在输血护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结果信息化实施后从医生下达医嘱至输血科通知取血的平均时间、接到输血科通知至血制品取回的平均时间、血制品取回至血制品开始输注的平均时间均较传统输血方法缩短(P 0. 01),在输血患者身份识别的规范性、输血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方面均优于传统输血方法,实现了血制品从医生申请到输注的完整信息化流程管理。结论全程信息化技术用于输血,规范了输血流程,简化了核对程序,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输血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输血安全性是目前输血事业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对血液、对受血者带来的危险,人们对HIV似乎异常恐惧。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无偿献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基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临床合理用血和血液及制品的病毒灭活是输血安全重要保证。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因此,从无序献血到建立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关键,据报道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阳性率明显低于国内职业卖血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院输血病人产生的意外抗体分析,指导临床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和疑难配血,以便为待输血者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预防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传统试管法的抗人球蛋白试验与微柱凝肢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方法平行进行21000名输血病人意外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在21000名输血病人中有38名产生了意外抗体,引起配血困难甚至输血反应。结论意外抗体筛查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减少手术输血,推广合理用血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江  张卫东  程南生  秦莉 《华西医学》2011,(12):1906-1908
目的加强输血管理是保障血液合理利用和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手段。方法通过对医院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以减少手术输血为切入点,采取强化意识,严控指征,完善术前准备,倡导自体输血,加强考核管理等方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结果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保障医疗安全。结论其方法与措施此方法与措施供大型医院医疗管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红梅 《华西医学》2009,(7):1744-1745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输血申请单填写,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手术备血输血申请单)进行调查,以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工整、有经治医生和审核医生签字者为合格。结果:共调查7863份输血申请单,其中规范填写共6391份,占81.3%,未规范填写1472份,占18.7%。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超填写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及临床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血液安全的责任与赔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输注血液及其相关制品导致受血者感染病毒以及由此引发的血安全责任与赔偿,是当前关于公共安全与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回顾分析了西方主要国家输血后感染HIV事件的因果,及其由此而建立完善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无过错赔偿方案的司法实践。作者提出: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血液安全及责任、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ri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种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方法 通过专家组打分,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Cov-AHP)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并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输血技术的发展及输血操作的不断规范,输血治疗已从全血输注发展为成分输血,既节约了供血资源,也大幅降低了输血风险,但输血不良反应却仍难以避免。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轻者出现发热或过敏,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故不良反应监测一直是临床输血工作的重点。本文就中国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现状,规范输血管理,提高合理使用血液。方法对各种成分输血用量、人均用血量、各血型使用量及不同科室的红细胞、血小板用量进行统计并分析作比较。结果2008~2014年完全采用成分输血,2010年后血小板使用量最大,其次是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用量最少。用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不同血型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室用血量有所不同,对输血成分的需求也不同。结论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现基于移动护理终端(PDA)使用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下的输血闭环管理,以期规范全程输血管理.方法 通过PDA与院内HIS、LIS等系统的集成,构建并导入输血管理系统中合理用血及三级用血审批流程、临床护理输血流程、输血质量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模块,建立输血闭环管理系统.运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从交叉配血、领取血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该院过去三年成分输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该院2008~2010年用血量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 成分输血使用量逐年增加,以红细胞、血浆为主,血浆的应用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该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99.9%),但是临床血浆的滥用情况应该得到进一步遏制,仍需继续加强对成分输血的监督管理,强调血小板和冷沉淀的配合使用,以便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相关资料调查分析,了解临床输血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2011年临床输血总量、成分用血情况、内科及外科用血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血使用比例一直维持在99%以上;存在血浆用量偏高现象。结论虽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高,但仍存在用血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相关人员培训,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