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脐血(CB)及外周血(PB)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产量;并将此DC负载白血病抗原,检测两者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取CB及健康成人PB各8份,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MNCs,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在培养第5天,加入HL-60细胞经反复冻融提取的抗原,致敏DC。培养过程中,观察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型。培养第12天收获成熟DC,CB组分别与8例PB来源T淋巴细胞共培养;PB组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产生白血病特异性CTL,乳酸脱氢酶法(LDH法)测定溶靶细胞活性。结果:(1)CB与PB来源DC均表现出成熟DC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2组DC相关分化抗原CD1a、CD83、CD86、CD80和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DR(HLA-DR)的表达较培养前增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组DC产量高于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白血病抗原冲击的DC所刺激的T淋巴细胞对白血病靶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杀伤活性,按照各效靶比进行两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CB及PB来源MNCs均能产生大量成熟DC,且功能相同;前者DC产量更高,来源丰富,可能成为急性白血病免疫治疗中DC的丰富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EB病毒潜伏膜蛋白重组腺病毒(rAd-EBV-LMP2)转染的冻融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活性。方法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扩增培养为成熟DC,液氮冻存;rAd-LMP2重组腺病毒转染冻融DC制备疫苗。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C疫苗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及诱导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rAd-LMP2转染的冻融DC疫苗具有形态迥异、多突起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其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能诱导高效的CTL活性(P<0.01),与新鲜DC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LMP2转染冻融DC疫苗在体外能激发较强的EBV-LMP2特异性的功能性CTL,为EBV相关的鼻咽癌(NPC)的免疫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3.
多抗甲素对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对脐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扩增、成熟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加有PA、GM-CSF+TNF-α+IL-4(GTI)及GTI+PA(GTIP)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诱导培养脐血单核细胞,培养d7,Eli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D1a、CD83、HLA-DR、CD34抗原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PA组、GTI组及GTIP组均有一定数量的典型DC,电镜观察该细胞表面有大量粗细不等的树枝状突起;PA组CD1a+、CD83+细胞比例分别达19·63%±3·61%、14·52%±5·79%,高于对照组(即单纯培养液组);GTIP组CD1a+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高于GTI组。结论PA不仅能促进脐血DC体外扩增、成熟,还能协同GM-CSF、TNF-α、IL-4促进DC生成,PA是一种实用的DC活化剂。  相似文献   

4.
李丽  刘宝瑞  钱晓萍 《江苏医药》2008,34(1):53-55,I0005
目的 探讨从健康人外周血中体外诱导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后加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培养6 d后分组:Ⅰ组为对照组,仅含上述细胞因子;Ⅱ组加入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 I∶C);Ⅲ组加入钙离子载体(CI)A23187;Ⅳ组加入Poly I∶C和CI A23187.第8天收获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Ⅳ组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DC特征,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FACS)检测高表达CD83、CD80、CD86和CD4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表明Ⅳ组细胞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PBMC体外经过细胞因子序贯、联合诱导培养能够获得大量功能成熟的D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稳定表达FasL蛋白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并探讨其体外诱导异系T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培养基选择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DC,脂质体法转染FasL基因至小鼠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FasL蛋白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C对异系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异系T淋巴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体外培养可获得成熟的小鼠骨髓源DC,转染FasL基因的DC较未转染DCFasL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FasL转染后DC对异系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P<0.01),且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能力明显增加(P<0.01)。结论:培养基选择法可收获大量骨髓源DC,具有典型形态,高表达MHCⅡ和共刺激分子,所获骨髓源DC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免疫应答。脂质体转染FasL基因至小鼠骨髓源DC,可以使DC高表达FasL蛋白。转染FasL的DC体外刺激异系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且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的脐带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咆层,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存体外用合适的培养基培养,细胞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并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CD29、CD44、CD105。但不表达CD34、CD45、CD106和HLA-DR。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 脐带血中含有的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能够为实验和临床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细胞因子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常规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采用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GM-CSF、IL-4、α干扰素(IFN-α)细胞因子组合将其诱导为DC,并分别负载SMMC7721细胞冻融抗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9天时细胞表面HLA-DR、CD1α、CD80、CD83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各组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检测各组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SMMC7721细胞株的杀伤率。结果第9天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其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但流式细胞仪显示IFN-α组DC其膜表面标志CD80、CD83、CD1a表达上调,在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方面,较TNF-α组DC效果明显。且IL-12分泌明显增加。在肝癌细胞株SMMC7221杀伤实验中,培养液中加入IFN-α后杀伤效应明显。结论与TNF-α相比,IFN-α诱导DC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其特异性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负载人肺腺癌细胞株GLC-82可溶性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探讨应用DC疫苗的致敏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CTL)体外杀瘤细胞的可行性和实验条件,为后期l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用定量摩尔氯化钾提取法获得人肺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TSA),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用GM-CSF、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诱导扩增并鉴定获取DC,构建DC疫苗;利用DC疫苗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细胞抗原的特异性CTL的可行性及MTT法检测该CTL对GLC-82、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 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人PBMC体外经7d诱导出的DC,经形态学、免疫组化证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特性;负载GLC-82抗原的DC疫苗能有效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TL,最适浓度为1:10;诱导活化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经肿瘤抗原致敏的组.结论 诱导培养人外周血PBMC中的Mo可获取大量DC,诱导出的DC功能较强,适宜临床应用;DC疫苗能强烈刺激初始型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CD 8+表达增加的CTL;激活的CTL对肺癌靶细胞发挥高效而特异的细胞毒效应,对非肺组织瘤靶细胞也具有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 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 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dear 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 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 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K562细胞诱导分化为树状突细胞(DC),并以K562-DC作为刺激细胞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观察其体外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对白血病细胞来源DC用于白血病免疫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低浓度丙戊酸钠将K562细胞诱导分化为DC(K562-DC)。(2)DC的鉴定:①形态学:倒置显微镜(Olympus)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摄相。②免疫表型:PE结合的鼠抗人CD1a、HLADR、CD83、CD80及CD86单抗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表面标志。③功能鉴定: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3)MTT杀伤实验检测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丙戊酸钠(VPA)培养第7天时,细胞均匀分散,变形,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细胞表面可见多个突起,且具有刺状突起的细胞数量较前增多。(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的K562DC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丙戊酸钠(VPA)诱导的K562DC各表面标志的表达,与K562细胞相比均明显上调(P<0.05)。(3)丙戊酸钠(VPA)诱导的K562DC具有较强的诱导CTL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且随效靶比例增高而增强,并显著高于未负载肿瘤可溶性抗原的DC及单纯T细胞组(P<0.05)。结论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观察VPA对K562细胞诱导向树突状细胞分化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证实,VPA可以诱导K562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而且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原呈递功能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杀伤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转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观察HBcAg的表达效率,检测其在体外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体外诱导并培养DC;将HBcAg基因导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腹腔积液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分离15例结肠癌患者的腹腔积液培养获得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培养获得CIK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各组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恶性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细胞,高表达HLA—DR、CD80、CD83、CD86分子。DC与CIK共培养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CIK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细胞,与CIK共培养后可增强其体外杀伤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S)在抗原提呈阶段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经P815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并与不同浓度Gl-PS(0.8,3.2,或12.8 mg/L)共培养。成熟DC与脾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P815特异性CTL生成。第5天收集各组悬浮细胞及培养上清,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比较CTL特异性杀伤活性;RT-PCR法测定T扰素γ(IFNγ)及颗粒酶B mRNA在CTL的表达;ELISA或Western blot法检测IFNγ或颗粒酶B蛋白的表达。结果:3种浓度的Gl-PS均可增高培养上清中释放的LDH活性(P<0.01);增加CTL表达IFN7及颗粒酶B mRNA(IFNγ:Gl-PS 12.8 mg/L组与RPMI-1640组,P<0.05;颗粒酶B:P<0.01);促进CTL培养上清中IFNγ蛋白生成(P<0.05)以及CTL表达颗粒酶B蛋白(Gl-PS 12.8 mg/L组与RPMI-1640组,P<0.05)。结论:Gl-PS可在抗原提呈阶段促进P815肿瘤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所诱导的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IFNγ及颗粒酶B途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梁勇  刘芬  马守宝 《安徽医药》2012,16(3):292-293
目的体外研究羽扇豆醇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加入羽扇豆醇后,流式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结果羽扇豆醇作用后,DC细胞表面分子下调;TNF-α和IL-12分泌减少;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羽扇豆醇抑制了DC的成熟和活化,此将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CIK),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血液肿瘤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采集10例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GM-CSF、IL-4、TNF-α等诱导产生DC,经IFN-γ、抗CD3单抗、IL-2等诱导产生CIK,观察其细胞形态及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培养产生形态学典型的DC/CIK。诱导成熟的DC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80、CD83、CD86、CD1a等阳性细胞比率大幅上升。CIK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CD56+、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率亦大幅度上升。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DC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患者输注CIK后出现低热,持续时间2~6h,可自行消退。4例患者输注完CIK后出现乏力,约2h可自行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DC/CIK的培养不受影响。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王荣朝  吴雨岗 《江苏医药》2008,34(3):275-276
目的 从小鼠骨髓中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rm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s.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特征,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MNCs经过rm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12 d后,具有典型的DCs形态,高表达MHCⅡ类分子、CD11c、CD80、和CD86抗原.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体外诱导、扩增DCs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脐血间充质干/祖细胞诱导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神经细胞再生的可行性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祖细胞最佳的诱导培养条件。寻找一种合适的细胞来源进行移植以代替受损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来修复神经损伤。方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置于低血清(2%)达氏修正依氏培养基中培养,生成贴壁细胞层,依传代方法,用相同培养条件进行扩增,扩增后的贴壁细胞置入细胞培养液(加入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分离培养上清液)中,并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诱导分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被诱导的神经样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构,并进行分析。结果脐血间充质干/祖细胞克隆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出现频率为0.5×10-6,在传20代时,可有效扩增1.5×106倍,诱导后,70%的脐血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结论采用上述扩增与诱导条件,脐血间充质干/祖细胞可得到有效扩增,并可高效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从而证实脐血是一种细胞替代治疗前景光明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对HL-60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Cs)生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FI、GM-CSF+IL-4及GM-CSF+IL-4联合不同浓度SFI三种组合在体外诱导培养HL-60细胞株获得DCs。观察DCs的形态变化、表型的表达率并鉴定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NF-γ的含量。结果单用SFI不能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DCs。单用细胞因子GM-CSF/IL-4可诱导其分化为DCs,但不成熟。而不同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对DCs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中浓度诱生的DCs细胞表型的表达率、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余试验组(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DCs,并促进DCs成熟,增强DCs功能。  相似文献   

20.
TNF—α和IFN-α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细胞因子诱导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其功能活性的不同。方法常规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采用GM-CSWIL-4/TNFα、GM—CSWIL-4/细胞因子组合将其诱导为DC,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至第9天时其上清液中IL.12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9天时细胞表面HLA—DR、CD1α、CD80、CD83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第9天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IFN—α组DC细胞形态均一,有明显突起,FACM显示IFN—α组DC其膜表面标志CD1α、CD80、CD83表达上调,在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方面,较TNF-α组DC效果明显。且IL-12分泌明显增加。结论与TNFα相比,IFN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诱导的DC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