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结果 临床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结论 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量尿激酶。结果:治愈41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途径输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进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2):106-107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方法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组14例,患肢足背动脉输注组12例,患肢股动脉输注组12例,上肢静脉输注组12例,溶栓治疗7~10天后,抗凝治疗维持,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4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5.7%,83.3%,83.3%和66.7%。其中经患肢血管给药各组与经上肢血管给药组间疗效比较,治愈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5例经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Greenfield滤器,后在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600~900万U。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溶栓治疗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溶栓过程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现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郭素花  白世礼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30-2530
目的:研究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将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0.5h注入,同时用止血带加压结扎患肢大腿处,疗程7d~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组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将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0.5h注入,同时用止血带加压结扎患肢大腿处,疗程7~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组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尿激酶经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非患肢浅静脉给药组20例,患肢浅静脉给药组23例,溶栓治疗7d,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患肢浅静脉给药组治愈率(69.57%)、好转率(86.96%)明显好于非患肢浅静脉给药组的治愈率(35.00%)和好转率(5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经患肢浅静脉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经验,分析14例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血栓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复查滤器位置满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唐新华  张开华 《重庆医学》2013,42(9):1050-1052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该院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足背间断组经足背浅静脉间断溶栓,足背持续组经足背浅静脉持续溶栓,插管溶栓组经小隐静脉置管持续溶栓。分别给予尿激酶60×104 IU/d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患肢消肿率、患肢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患肢消肿快、静脉通畅率高、静脉通畅评分低、尿激酶用量少、治疗时间短、大小腿周径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大伟 《中外医疗》2016,(21):194-195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在下肢骨折手术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所有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在手术进行前给予患者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中存在1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8.00%,主要包括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胫后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等部位的血栓。结论进行下肢骨折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能有效检验出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静脉造影示:6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4例为深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3例仍有下肢明显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行取栓术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术后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途径直接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5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7例,在B超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以3×104~4×10^4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总量(431.08±83.63)×10^4U。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7±1.91)cm、(1.83±1.12)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56,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5.47±1.37)cm、(1.51±0.95)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1);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6.31±3.84)分,溶栓后(5.47±4.71)分,静脉通畅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616,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67.64%。合并肺动脉栓塞的7例患者中,栓子完全溶解6例,大部分溶解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2例,时间3~20月,未发现有血栓再发。结论经腘静脉置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文华  谢春明 《当代医学》2010,16(11):128-13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12例经患肢大隐静脉,3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顺行溶栓,44例行介入置管溶栓术,13例置管溶栓后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共有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为评价指标,治疗随访1年。结果8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93.2%,溶栓前、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通畅率52.1%±15.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骨科下肢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双下肢大手术208例患者,运用查阅文献,选择最佳护理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等循证护理程序,预防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收治的208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发生轻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目的,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郑毅勇 《吉林医学》2011,32(12):2377-2377
目的:总结收治的627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其中2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以引起骨外科医生的重视。方法:通过对2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追踪随访。结果:17例获得痊愈,5例明显好转,1例无效,2例合并脑梗死(其中1例半年后死亡)。结论:下肢骨折术后,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制动,静脉血流缓慢,再加上静脉机械性损伤,极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甚至发生脑梗死等,病情危重,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9.
焦翠莉  尹孝亮 《安徽医学》2016,37(11):1371-137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急性中央型血栓诊断中的价值及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急性中央型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下肢CDUS检查,DSA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在滤器保护下借助超声引导穿刺腘静脉为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观察下肢肿胀消退情况并复查CDUS,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入院超声检查与DSA结果一致,均诊断为急性中央型血栓,经溶栓治疗,下肢肿胀均较治疗前显著缓解,平均管腔直径狭窄率(38.28±2.37)%较术前(90.19±2.5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CDUS在急性中央型血栓诊断中敏感性高,同时具有无创、可反复的优点,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置管溶栓及疗效评价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