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我院近几年应用经患者末梢静脉给药加近心端表浅静脉阻断带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2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8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rtous thrombosis,DVT)患者165例,其中110例采用局部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保守治疗组18例,采用中等剂量尿激酶(10万U/d)患肢直接灌注,辅以祛聚、抗炎治疗;手术组3例,1例行左股浅静脉切开吸栓术,2例行左股浅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果 保守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改变有明显差异(P〈0.01),疗效稳定时间平均为8天,有效率94%以上。手术组疗效稳定时间平均为5天,随访至今无症状再发。结论 中等剂量尿酶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106例DVT患者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配合抗凝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栓效果显著,75.3%以上的患者深静脉再通,无深静脉反流,总有效率为100%,发生出血并发症3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治疗,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愈32例,总有效率达86.1%。溶栓过程5例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恢复后无出血迹象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醉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愈34例.总有效率92.6达.溶栓过程未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冠华  姜殿喜  熊立 《四川医学》2001,22(7):662-66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为常见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 [1] 。如果不能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 ,将会造成严重后遗症。1995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院共收治采用尿激酶治疗的 DVT患者 74例 ,其中大剂量冲击疗法 38例 ,治愈率 86 .8%。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全组 74例 ,男 4 7例 ,女 2 7例。年龄 2 1~83岁 ,平均 4 2岁。起病至治疗时间 16小时至 3个月 ,平均10天。病例分型 ,周围型 5例 ,中央型 2 3例 ,混合型 4 5例。多发生在妇产科手术、骨科手术以及普外的血管、直肠手术后 ,其次发生在外伤、肿瘤、糖尿病及长…  相似文献   

8.
本院从 1996年 2月 - 2 0 0 1年 2月收治住院深静脉血栓患者 6 2例 ,治疗方法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历 6 2例 ,男 38例 ,女 2 4例 ,年龄 2 5~ 71岁 ,左下肢发病 4 7例 ,右下肢 15例 ,均有患侧下肢明显肿胀 ,胀痛 ,浅静脉扩张 ,腓肠肌压痛等症状 ,周围型 2 5例 ,中心型12例 ,混合型 2 0例 ,其中股青肿 5例 ,表现 :患肢青紫、发冷、剧痛、高度肿胀 ,1例伴有血压下降。起病最短 1d ,最长3个月 ,病史中有明显发病因素占 5 4 % ,其它原因不明。本组病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 ,下肢深静脉病变处血流信号缺乏或消失 ,探头加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143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43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治愈46例,好转91例,治愈好转率96%.病程>7天患者32例,治愈好转率为80%.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一周的患者同样可以考虑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法测定24例DVT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D-二聚体含量,同步测定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1.67天.治疗后1周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D-二聚体降至正常范围.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双下肢周径差的下降相符.结论D-二聚体可以作为DVT溶栓治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F) of the lower extremity has good effect, but whether iliac vein stent placement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tent placement in the iliac vein following CDT in lower extremity DVT. Methods This was a single-ca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fter receiving CDT, the major branch of the distal iliac vein was completely patent in 155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VT, and 74 of these patients with iliac vein residual stenosis of 〉5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29) and a test group (n=45). In the test group,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the iliac vein, whereas no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 evaluated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including patency of the deep vein, C in CEAP classification,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 and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 (CIVIQ) Score.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visits for a period of 6-24 months. Venography or color ultrasound was conducted in subjec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ency rate at the last follow-up visit (87.5% vs. 29.6%) and the 1-year patency rate (86.0% vs. 54.8%) betwee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change in the C in CEAP classification pre- and post-procedu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1.61±0.21 vs. 0.69±0.23). In addition, at the last follow-up visit, VCSS and CIVIQ Score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7.57±0.27 vs. 0.69±0.23; 22.67±3.01 vs. 39.34±6.6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tenting of iliac vein obstruction following CDT in lower extremity DVT may increase the patency of the deep vein, and thus provides better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李冈栉  刘洁 《海南医学》2013,24(20):2998-3000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混合型或中央型,将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置管溶栓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置管溶栓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均为尿激酶,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溶栓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尿激酶使用总量疗效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时置管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5.00%,置管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置管溶栓组深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深静脉瓣膜功能保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在短期内血栓所致的堵塞症状,有利于缩短病程,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但置管溶栓术治疗增加了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手术治疗32例(36条肢体)经验。方法: 32例(36条肢体)下肢DVT患者进行顺行深静脉造影及彩超确诊。运用Fogarty取栓管逆行取栓,29例重建主干血管,其中Palma手术3例,左右股静脉人工血管搭桥23例,股总→髂总静脉搭桥2例,股总→下腔静脉搭桥1例。术中术后用肝素及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术后下肢症状完全消失17例(18条肢体),活动后小腿水肿休息后消失9例,3例血栓复发。10天内急性期25条肢体,治愈16例(64.0%),超过10天慢性期治愈4例(36.4%),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急性期下肢DVT手术取栓合并主干血管重建效果较好,同时配合术后综合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有效诊治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 116例 (12 6个肢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中的 4 8例采用深静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栓 抗凝法 ,6 8例采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栓治疗。结果:随访 1~ 13年 ,4 8例手术 (5 4个肢体 )病人中 ,痊愈 2 1例 (44 % ) ,改善 19例 (40 % ) ,减轻 8例(17% ) ;6 8例溶栓 (72个肢体 )治疗病人中 ,痊愈 2 7例 (40 % ) ,改善 31例 (46 % ) ,减轻 8例 (12 % ) ,恶化 2例 (3% )。结论:取栓术是恢复深静脉回流通畅、防止静脉栓子机化对瓣膜造成损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尿激酶溶栓疗法可有效溶解血栓并防止血栓的蔓延及复发 ,并逐渐建立血管腔再通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插管溶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插管溶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起,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80例(不包括腓肠肌静脉丛以下静脉血栓者)无抗凝溶栓禁忌,无造影剂过敏者。穿刺部位无感染者,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插管溶栓;对照组B组:外周静脉溶栓,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24h、48h、72h溶栓效果。结果:A组平均疗效在3个时间点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DVT患者插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33例经股脉取栓。17例经Guo静脉顺行取栓。8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33例进腹探查髂静脉,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30例,均行人工血管移植。11例加做股动-静脉瘘。结果:27例手术后3天内下肢肿胀缓解,4例于术后5 ̄8天缓解,2例无缓解。随访30例,平均18个月,4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额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  相似文献   

19.
王稻  陈清萍  田利娜  廖雯  曹珊 《甘肃医药》2011,(11):651-653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方法:回顾分析萍乡市人民医院10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结果:10例次溶栓,7例次溶通(70.0%)。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良反应也少。  相似文献   

20.
尚建英  刘玲  王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477-447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160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除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外,还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中痊愈13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5.6%。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