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延安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策略与效果。方法:描述1956年以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状况和流行特征,分析不同时期该病防制策略。结果:随着脊灰疫苗的广泛使用,以及消灭脊灰活动的深入开展,延安市脊灰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1年以来,已连续13年无确诊病例发生;主要采取常规免疫、强化免疫与扫荡免疫相结合,病例报告与主动监测相结合的防制策略。结论:延安市已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脊灰疫情控制后,免疫策略应作相应调整,以控制疫苗相关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淮安市消灭脊髓灰质炎防制策略效果。方法描述1956年以来脊髓灰质炎发病趋势;分析不同时期该病防制策略及发病特点。结果 随着脊灰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消灭脊灰活动的深入开展,淮安市脊灰发病率逐年下降,80年代脊灰发病开始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以来已无确诊病例发生。主要防制策略是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加强免疫监测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结论 淮安市已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脊灰控制后,免疫策略应作相应调整,以控制疫苗相关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茌平县消灭脊髓灰质炎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描述 1950 年以来脊髓灰质炎发病趋势,分析脊灰疫苗计划免疫各类报表和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报表。[结果]随着脊灰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的深入开展,茌平县脊灰发病率逐年下降,1990年以来已无确诊病例发生。主要防治策略是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加强免疫监测和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结论]茌平县已连续 14 年无脊灰野病毒的传播,以后应重点消除脊灰疫苗免疫空白[1],进一步提高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南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效果与效益。[方法]描述1955年以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状况和流行特征;分析从1983年来正式实施脊灰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对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南平市脊灰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后已连续10年无脊灰确诊病例发生;所得总效益为3477万元,总投入的成本费为724.64万元,效益为成本的4.8倍。[结论]使用疫苗消灭脊灰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 对全省脊髓灰质炎疫情、免疫措施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儿童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 ,加上近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 ;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后 ,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 ,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 ,已达到无脊灰状态。结论 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基础。开展高质量强化免疫活动是阻断野病毒传播和消灭脊髓质炎的必要补充。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十分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玉林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区,每年发病逾数百例,从60年代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并在玉林市逐步推广应用,脊灰发病有所下降,但仍有暴发,为了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该病。从1991年起玉林地市采取多种措施,经过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连续10年保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有效地控制了脊灰的发生和流行,1993年以来,玉林地市连续9年没有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发生,提前达到了消灭脊灰的标准,有效地保护了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疫苗免疫预防是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全球消灭脊灰的主导疫苗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OPV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服用OPV可能引起麻痹型病例,即疫苗相关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目前除了非洲以外,各大洲均有关于VAPP发生的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报告发生了VAPP病例。WHO1970-1979年对6个国家的VAPP进行研究,发病率为0.07/100万,其中55%为Ⅲ型相关病例,38%为Ⅱ型相关病例,Ⅰ型的仅为7%,服苗病例主要由Ⅲ型疫苗病毒引起,接触病例中Ⅱ型疫苗病毒多见。VAPP发病机制主要有病毒基因突变、病毒基因重组、免疫缺陷等。消灭脊髓灰质炎以后是否应停止脊灰疫苗免疫并以此作为全球消灭脊灰的最终目标是全球专家正在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县自1978年起科学有效的实施了脊灰疫苗计划免疫,1990年起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实施了强化免疫,并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有效的控制了脊灰的发生和流行,1990年以来,连续14年没有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发生,提前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强"无脊灰"状态的脊灰防治措施,现将我县消灭脊灰工作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回顾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的高发省份之一 ,在无有效预防措施前 ,每年均有病例发生 ,并时有局部暴发。广泛使用脊灰疫苗后 ,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制定消灭脊灰策略后 ,全省自 1993年起已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为系统总结、评价江苏省所采取的消灭脊灰策略 ,并为其它疾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特对江苏省消灭脊灰的进程及采用的策略进行回顾和分析。1 资料来源  脊灰疫情资料来自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 AFP病例监测系统 ,脊灰疫苗免疫接种资料来自全省接种率报告系统 ,脊灰免疫监测和病毒学监测资料来自江苏省卫生防…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是湖北省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高发地区之一 ,历史上发生了 4次较大范围的流行 ,在广泛使用口服脊灰疫苗 (OPV )和实施消灭脊灰工作策略后 ,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自 1995年起连续 6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为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 ,现对襄樊市消灭脊灰工作的策略进行回顾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疫情资料  195 4年以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 1991年以来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1 2 脊灰疫苗免疫接种资料来自襄樊市历年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人口资料来自襄樊市统计局。2 结果2 1 发病概况及特征 …  相似文献   

11.
The immunogenicity of 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TOPV), which is less effective in tropical than in temperate areas, may potentially be improved in several ways,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oses.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OPV when more than 6 doses are given. The situation in Cuba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relate the seroprevalence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the dose of TOPV because Cuba has not reported culture-confirmed poliomyelitis since 1973 and TOPV is only administered in twice yearly 1-week mass immunization campaigns. Sera from 2000 children nationwide were studied for neutralizing antibody among children who received 0, 2, 4, 6 and 8 doses of TOPV. These doses were administered in the period 1989-91, when TOPV (from the USSR) was being used with 500,000, 200,000, and 300,000 median tissue-culture-infecting doses (TCID50) for types 1, 2 and 3, respectively--the 5:2:3 formulation. Seroprevalence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fter two TOPV doses was 91.5% for type 1, 90.8% for type 2, and 45.9% for type 3. Seroprevalence of type-3 neutralizing antibody after 6 doses remained low (73.4%), but increased to 83.5% after 8 doses (P < 0.05). Although 16.5% of the children remained unprotected for type-3 infection even after 8 doses, mass campaign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were sufficient to eradicate the transmission of wild poliovirus in Cuba. Because the seroprevalence of type-1 neutralizing antibody was high (91.5%) after two campaign doses, additional studies using different formulation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in the type-3 response to two campaign dose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Described is the evaluation in Brazil of the immune response of early immunization with 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TOPV). A total of 85 normal neonates from São Paulo were assigned one of the following immunization schedules: group A--one dose of TOPV at birth and subsequent doses at 2, 4, and 9 months of age; or group B--one dose of TOPV at 2, 4 and 6 months of ag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equentially from the mother at delivery, from the umbilical cord, and from the child at 2, 4, 6, 9 and 12 months of age for assay of polio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dministration of TOPV at birth, in addition to establishing immunity against poliomyelitis at an earlier stage, produced a superior immune response to poliovirus type 3.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year, the proportion of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was 3.7% in group A and 25.9% in group B. When immunization against poliomyelitis is started at birth, excellent seroconversion rat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third dose onward.  相似文献   

13.
以微量中和试验共检测902份TOPV强化免疫前后的血清标本。结果表明:强化免疫后临朐县和禹城县0~9岁儿童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之阳性率与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的结果。提示在抓好T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有必要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以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措施与效果。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荆门市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各项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与回顾。结果荆门市通过制定冷链运转日程表、接种对象一览表等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全市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终止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1994年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结论荆门市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 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工作 ,在落实保证措施的基础上 ,重点实施了免疫接种和疾病监测策略。 19882 0 0 0年全省共使用了脊灰疫苗 (OPV) 1.5亿人份 ,接种儿童 140 0余万人 ,每名儿童接种 412次 ,每年各县 (市、区 )的适龄儿童OPV接种率均在 90 %以上。全省建立健全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19912 0 0 0年全省共报告和调查了 1987例AFP病例 ,检测AFP病例及其接触者标本 3 70 1份 ,1992年以后分离出的 117株脊灰病毒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均为疫苗相关株。 1992年以来 ,全省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有效地保护了儿童身体健康。 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宣布本区为继美洲区后第二个无脊灰地区 ,说明安徽省已成功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韶关市脊髓灰质炎 (脊灰 )强化免疫效果。方法 对韶关市 1 989~ 1 999年消灭脊灰活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市 1 989年起十一次十九轮脊灰强化免疫共接种适龄儿童352 91 2 9人次 ,平均接种率为 96 86 % ,其中 1 991年起均达 96 0 0 %以上 ;同一出生队列的人群比较 ,各年份出生儿童后几轮实种人数均比第一轮增加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中零剂次免疫人数逐年减少 ;4岁以下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由强化免疫前 ( 1 988年 )的 87 0 1 %、94 1 2 %、90 91 %升至强化免疫后期 ( 1 996年 )的 1 0 0 0 0 % ,GMRT由 6 0 71、72 57、4 3 50分别升至 1 94 0 1、1 37 1 9、1 0 3 97;脊灰发病率从 1 989年的 0 1 8/十万降至 1 991年的 0 0 7/十万 ,1 992年起无脊灰病例报告。 1 994~ 1 998年AFP监测中未发现脊灰野毒株感染病例。结论 韶关市多次脊灰强化免疫措施落实 ,有效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对消灭脊灰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在 2 0 0 1、2 0 0 2、2 0 0 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中 ,有 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与脊灰疫苗 (Sabin)株相比 ,VP1 区核苷酸差异率为 0 2 2 %~ 0 99%,其中 1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VDPV)。 8例主要分布在几个相邻的县 ,年龄主要在≤ 1岁 (7例 ) ,有明显的类似脊灰症状 ,其中 5例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 ,当地口服脊灰疫苗 (OPV)接种率调查 ,除 1个村为 4 0 %外 ,其余均 >80 %。表明安徽省局部地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的循环 ,但未在人间传播。今后仍应加强儿童OPV常规免疫 ,加强AFP病例监测 ,有计划地开展OP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