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2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之间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生活满意和消极情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P<0.001),女生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1);各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负性情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2.
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娥  卢莉 《卫生软科学》2011,25(3):195-198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探究应付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作用,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892名山西医科大学的在读大学生施测考试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结果]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普遍高于男生;年级间在考试焦虑上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考试焦虑水平降低;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幻想因子上不显著,在自责、退避、求助、合理化因子上男女差异显著;年级因素影响应对行为,高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军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付方式,探究其与性别、性格类型、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450名某军校在校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应付方式量表(CSQ)及个人性别、年龄、自我评价性格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95份。应付方式各分量表得分为:解决问题(0.765±0.144)、求助(0.628±0.198)、幻想(0.339±0.205)、合理化(0.355±0.176)、退避(0.382±0.209)、自责(0.269±0.205)。解决问题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387),与幻想(r=-0.137)、退避(r=-0.128)、自责(r=-0.181)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合理化与幻想(r=0.590)、退避(r=0.715)、自责(r=0.617)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r=-0.126)呈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求助、幻想与外向型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文化程度与学员的解决问题、退避呈显著正相关,与幻想、求助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文化程度与解决问题、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幻想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较高的学历、外向型性格、女性对成熟的应对方式有较强预测作用。结论军校学员应对方式与学员的性别、个性特征及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当代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有利于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方法本研究以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265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城乡、独生子女情况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生在求助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各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求助、合理化维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宜禾  吴菁  张蕾  杨婕  燕宏丽  储静 《职业与健康》2023,(11):1479-1483+1490
目的 探讨某批亚丁湾护航舰艇官兵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6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 short scale Chinese,EPQ-RSC)和应对方式评定量表(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对刚参加完某批亚丁湾护航任务的某驱逐舰上的157名舰艇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应对方式各因子中,舰艇官兵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均P<0.01)。人格特征中神经质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外-内倾维度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自责维度得分两两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维度得分两两显著相关,掩饰维度与应对方式中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得分两两相关(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舰艇官兵人格特征是其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官兵精神质水平正向显著预测合理化应对(β=18.050,P<0.01),外-内倾水平正向预测解决问题应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困新生入学时具有的应付方式特点,以便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测查231名贫困新生的应付方式.结果 被调查对象更多地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退避、幻想应付方式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频度,合理化和自责的应付方式较少使用.应付方式的类型可概括为4种:混合型、积极型、消极型、一般型,分别占21.6%,35.56%,16.5%,26.4%.不同性别和专业的自责应付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退避应付方式存在明显的性别和专业交互作用.结论 高校贫困新生以积极应付方式和类型为主,消极应付方式的使用较多见于退避和幻想,消极型与混合型应付方式类型的比例合计超过3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对研究生的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研究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研究生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和求助。研究生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与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2)高、低自我价值感组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上差异显著。(3)除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外,自我价值感的其他维度对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与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2)高、低自我价值感组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上差异显著。(3)除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外.自我价值感的其他维度对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对研究生的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研究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研究生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和求助。研究生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期忽视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烟台市中学生进行应对方式的横断面调查和儿童期忽视经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 中学生在儿童期最常见的忽视类型是交流忽视;中学生主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其中不同性别在合理解释、求助、发泄三个维度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忽视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感忽视与逃避应对方式正相关,安全忽视与幻想应对方式正相关;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交流忽视和情感忽视是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中学生在儿童期受到的情感忽视等状况越严重,青春期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越倾向于选择逃避现实或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学生认知易感性和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某医学院校1 498名临床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量表,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5%,抑郁症状评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维度评分之问呈负相关(均有P<0.01),而与应对方式中的白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四个维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均有P<0.01);抑郁症状评分与归因方式中的消极外归因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均有P<0.01).结论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应对方式、功能失调性态度和归因方式存在密切关联,改善学生的认知易感性有助于降低其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江西、云南、陕西农村690名中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富裕女生差,贫困女生和富裕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应对方式上,初二贫困女生在幻想和合理化方面得分高于初二富裕女生(P值均<0.05),而高二贫困女生和高二富裕女生比较在逃避一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女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在“自责”、“逃避”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应对方式各维度中,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值分别为-3.59,2.10,2.30,7.92,P<0.05或P<0.01).自责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最为显著,解释量达21%.在本研究的众多家庭与社会背景因素中,只有贫困度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2.96,P<0.01).结论 贫困是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她们采用积极的求助方式,对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情况的影响因素,提出缓解大学生紧张与焦虑的对策。[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对南京4所高校7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调查,比较不同学校、性别、年级及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大学生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得分。[结果]各高校大学生之间躯体抱怨、忍耐性、家庭与学习关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每日紧张感、焦虑状态、忍耐性、竞争性、社会支持、时间管理、投入、非学习活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竞争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生活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自尊感、社会支持和投入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学校、性别及年级不同,对紧张反应和紧张应付策略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董薇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77-1379
目的了解大学生应对方式。方法对唐山职业技术学院220名大学生进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试。结果①在求助应对方式上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3,P0.01);②在退避应对方式上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③来自城市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幻想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5)。结论大学生应对主要表现在求助、退避和幻想方式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信息问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国1 571名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结果 在心理健康方面,少数民族的神经衰弱(t = 2.08,P<0.05)、女生的恐惧(t = 4.04,P<0.05),非医学生的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t = 3.25、2.56、2.73,均P<0.05),学生干部的恐惧(t = 2.46,P<0.05),及农村学生的疑病(t = 2.40, P<0.05)得分均较高。在积极应对方面,女生、汉族及城市学生的得分较高(t = 2.32、3.29、3.08,均P<0.05)。在消极应对方面,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得分均较高(t = 2.10、2.10、2.34, 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及疑病等维度得分较低(t = - 12.13、- 13.20、- 9.15、- 6.73,均P<0.05);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及疑病维度得分较高(t = 10.03、11.73、4.94、7.83、4.40,均P<0.05)。结论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少数民族、农村及非医学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升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小学儿童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别测查小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小学生在受到挫折、面临压力时,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幻想和求助。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为0.5%~10.0%不等,总检出率为22.9%。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最大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压抑,其中解决问题对心理问题起负向的预测作用,合理化和求助的预测作用有正有负,自责、幻想、退避、转移注意、攻击和压抑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迎秋  张韬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11-1213
目的研究大学生压力适应中应对、自我和谐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SCCS),测查551名大学生在压力适应中的不同反应。结果①在校大学生在应对不同程度压力时,选择的应对方式有其特点,当压力程度大时,倾向于解决问题和求助;压力程度不高,则偏向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②大学生压力程度越高心理症状相关性最显著的为抑郁、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症状(r=0.377,0.347,0.324,0.325;P〈0.01)。③大四学生的自我刻板性因子高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1);城镇生源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农村生源。④回归分析显示,个体的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结论大学生压力适应中的应对、自我和谐感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虎军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2-974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5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总分和各因子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文理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和谐总分存在年级差异;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文理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维度存在年级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